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浩 《弹道学报》1996,8(1):20-25
对随行装药理论和实验技术做了进一步研究,在实验基础上,利用经典内弹道模型,对随行装药的各种可行方案进行了论证和分析,其中包括:随行装药的最佳随行效果;包覆或钝化延迟时间的优化等。  相似文献   

2.
固体随行装药内弹道模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行装药点火燃烧在整个火炮内弹道过程中具有独特性,有必要开展随行装药内弹道过程的理论研究,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包容式固体随行装药方案,利用新研制的点火延迟机构,考虑了弹丸的变质量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固体随行装药的内弹道零维模型,并与常规装药进行了对比,预测了弹后空间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模型编写的计算软件计算结果与30mm弹道炮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计算的P-t曲线与实测的P-t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立的数学物理模型的处理方法行之有效,可以用来指导随行装药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整装式液体随行装药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彦煌  余永刚 《兵工学报》1997,18(3):226-229
介绍了在随行装药技术上的一个新思路,即采用多孔介质整装式液体随行装药方案。利用密闭爆发器模拟火炮膛的内工况,系统研究了随行装药的三项关键技术,即点火延迟,随行药燃速可控和携带可靠、附加重量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原理可行,能够用于火包试验。  相似文献   

4.
由Langweiler最先提出的随行装药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大幅度提高初速的装药技术.使用该装药技术不需象常规火炮系统那样,以增大装药量和提高膛底压力为代价来提高弹丸的炮口动能.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通过随行装药来提高弹丸初速的研究.本文从实验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了随行装药的研究现状,并为随行装药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浩 《弹道学报》1992,(2):10-18
本文分析了随行装药技术提高火炮初速的机理,给出了随行装药的内弹道计算的经典简化模型,并列出了部分理论计算与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随行装药技术通过随行液体药的燃烧提高弹底压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弹丸的初速,能够在不改变火炮结构的基础上应用于现有武器系统,增强火包的威。本文建立了随行装药的两相流内弹道模型,并采用MacCormack格式进行了数值求解,给出了随行装药的压力分布、气相速度分布和固相速度分布曲线,并与常规的底部装药结构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的坡膛处的p-6曲线和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随行装药的两相流内弹道模型能够正确揭示膛内气固两相流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粘结式随行装药两相流内弹道模型及其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浩 《弹道学报》1998,10(4):31-36
采用将随行装药区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燃烧区,主装药区与随行装药存在着质量,动量和能量的交换,从而建立了应用于粘结式随行装药结构的一维两相流内弹道模型,并论述了差分格式和边界的处理方法,给出了针对30mm火炮随行装药结构的内弹道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随行装药技术是一种在不增加最大膛压条件下,能有效提高火炮初速的装药技术.国外一直没有停止对该技术的研究,但是由于缺乏性能稳定高燃速火药,人们对于随行装药技术的研究工作一直难以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液体发射药的研究和使用,为随行装药技术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该文介绍了国外对于液体发射药随行装药技术的一些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9.
120mm反坦克炮采用随行装药提高初速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相流内弹道方法,对120mm反坦克炮随行装药方案提高初速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两种随行装药方案,即粘结式和包容式条件下边界条件方程组,并进行内弹道数值分析。在最大压力、弹重、弹丸行程不变的假定条件下,当随行药为全部装药质量的30%时,包容式可提高初速116m/s,即6.7%;而粘结式只能提高66m/s,即3.8%。最后,就随行装药提高初速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内弹道均相流模型对随行装药这一特殊的装药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标识随行装药性能的参数对内弹道诸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硝酸铵基推进剂的能量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杰  贺俊 《含能材料》2005,13(6):401-404
采用最小自由能法计算了含有氧化剂HNIW、AP和HMX及粘合剂BAMO、GAP、PET和HTPB等成分的硝酸铵(AN)基推进剂的能量特性参数,分析了上述成分对AN推进剂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化合物HNIW并不是在任何含量的粘合剂条件下提高AN基推进剂能量的幅度均高于其它氧化剂。当粘合剂含量为15%,HNIW提高推进剂能量的幅度大于HMX小于AP;粘合剂含量为5%时,HNIW提高推进剂能量幅度高于其它两种氧化剂。在低含量(〈12%)的粘合剂体系中,使用惰性粘合剂有利于提高推进剂的能量;在粘合剂含量较高(〉13%)的体系中,含能粘合剂提高能量的幅度优于惰性粘合剂,且GAP优于BAMO,每种粘合剂都有一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吸收与未吸收硝化甘油这两种包覆单基发射药在老化过程中力学性能与界面粘接强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退役复合固体推进剂中AP提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退役复合固体推进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回收利用,研究了以水作为提取介质提取氧化剂组分高氯酸铵(AP)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各工艺参数对AP提取率的影响规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提取前后物料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时间及药片厚度是影响AP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搅拌速率对AP的提取率基本无影响.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  相似文献   

15.
高能固体推进剂冲击起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伍俊英  陈朗  鲁建英  冯长根  王永杰 《兵工学报》2008,29(11):1315-1319
为了研究高能固体推进剂的冲击起爆行为,对推进剂进行了冲击加载下的拉氏分析实验。采用锰铜压力计测量了推进剂中不同位置的压力历程,分析了推进剂爆轰压力、爆速及爆轰成长距离等爆轰特性。采用拉氏分析实验计算模型、弹塑性流体动力学材料模型及点火增长模型反应速率方程对推进剂的冲击起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拉氏分析实验结果,标定了推进剂点火增长模型反应速率方程参数。  相似文献   

16.
双基和硝胺改性双基推进剂平台燃烧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栋  李上文 《兵工学报》1997,18(1):42-45
提出了双基和硝胺改性双基推进剂平台燃烧机理,建立了双基和硝胺改性双基推进剂平台燃烧模型。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模型的公式可定量地再现平台燃烧的超速、平台和麦撒现象全过程,且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7.
侯宇菲  许进升  古勇军  周长省 《兵工学报》2020,41(11):2206-2215
为从细观角度研究高能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推进剂的破坏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算法生成细观颗粒填充模型,利用Python脚本语言在颗粒与基体界面及基体内部嵌入零厚度粘结单元。针对NEPE推进剂延展性失效特点,基于多项式内聚力法则建立一种多项式-梯形内聚力法则,并进行子程序VUMAT开发。对比考虑颗粒与基体界面脱湿及基体失效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NEPE推进剂颗粒与基体界面脱湿引起基体内部形成孔洞,孔洞周围形成的高应力区是导致推进剂开裂的关键。实验验证得知,多项式-梯形内聚力法则较双线性内聚力法则和多项式内聚力法则能更准确地描述推进剂的失效过程。  相似文献   

18.
研制生态安全的固体火箭推进剂的可能途径(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叙述了常规火箭推进剂燃烧时产生大量污染环境,危及人类生存的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和含氯化合物等致癌物,为研制生态安全的推进剂,如果不首先考虑推进剂泊能量高,化学安定性和燃烧特性俱佳的氧化剂,企图进一步解决其它问题就无意义,当然成本,工艺性和力学性能因素亦很重要,在探索研制配方时,可考虑选用硝酸铵,硝酸肼,二硝酰胺,硝仿肼等氧化剂取代NH4ClO4和HMX。为此,本文着重介绍了由七种氧化剂组成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NEPE推进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采用ANSYS10.0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了NEPE推进剂轴对称有限元计算模型.对NEPE推进剂在单轴拉伸作用下损伤破坏趋势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应力集中因子α和脱粘角θ的比较,讨论了固含量、键合剂加入量、氧化剂组成及氧化剂粒度等推进剂的组成与结构条件的变化对其在单轴拉伸作用下损伤破坏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所建立的NEPE推进剂轴对称有限元计算模型所模拟的力学性能规律与实验研究的趋势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0.
发射药传统老化失效评价主要针对发射药贮存过程中的化学安定性,未考虑物理变化层面的钝感剂迁移现象。基于扩散原理以及钝感剂分布与燃烧性能的关联,建立由密闭爆发器实验测试钝感双基发射药动态活度最大值升高百分比的迁移失效评价方法。通过密闭爆发器和弹道实验,获得了钝感双基发射药动态活度最大值升高幅度随老化时间的线性增长模型,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气相色谱实验分析发射药中安定剂含量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钝感双基发射药老化迁移导致的失效时间早于化学安定性失效时间。钝感双基发射药老化失效评价应遵循“双阈值原则”,从而保证其贮存安全性和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