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无级变速兼无级转向液压机械综合传动传统动系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其一般构成环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性能参数,传动比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建立起该传动系的方法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车辆整车和传动系振动综合数学模型,对车辆悬挂系统参数对传动系扭振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着重对坦克履带车辆进行了分析计算,以此阐述探讨了该问题存在的规律,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邢庆坤  林超  喻永权  胡亚楠 《兵工学报》2021,42(12):2543-2554
无级变速传动是车辆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非圆齿轮传动特性,提出一种新型多分支非圆齿轮无级变速机构,采用非圆齿轮副、差速机构与传动选择机构的组合实现无级变速传动,且最终传动比取决于两对非圆齿轮副之间的相位角。分析多分支非圆齿轮无级变速机构的传动原理,针对单对非圆齿轮副,分别进行节曲线、齿廓和平衡特性设计,并基于仿真加工得到非圆齿轮齿廓与三维实体模型。通过ADAMS软件仿真和传动实验,将该机构整体传动比特性理论结果分别与仿真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机构整体传动比仿真和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最大误差分别约为4.5%和5.6%;通过非圆齿轮加工与传动实验,对其传动比特性进行理论、仿真和实验对比,齿轮副传动比仿真和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最大误差分别约为3.5%和6.3%. 考虑加工误差、装配误差与测量误差等影响,仿真和传动实验的误差均在合理误差范围内,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反映单排液压机械传动系统品质的三个主要特征量——无级变速范围、机械档传动比、液压流功率及其相互关系的“特征等式”,揭示了单排液压机械传动传动特性的内在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单排液压机械传动方案综合和结构优化的CAD流程;对(美)DMT-25系统进行加载试验,绘制了调速、动力和效率特性曲线,并对各种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液力机械综合传动系统传动效率较低,同时进一步提升传动效率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双模逻辑机械综合传动总体方案,分析了该方案的系统结构组成,其中双模逻辑行星变速机构是该系统的关键部件.利用行星传动理论,建立了该类行星变速机构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双模逻辑行星变速机构的工作原理.对直驶和转向总体性能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双模逻辑机械综合传动能有效提高传动效率、发动机功率利用率和转向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如何获取和识别车辆传动系的动态参数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测取方法的研究。在研究车辆传动系当量简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车辆平移振动与传动系扭转振动相互转换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根据测量信号计算传动系动态参数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基于理论分析 ,对轻型客车动力传动系进行了混合动力设计 ,研究了其动力传动系的参数选择依据并提出了参数匹配方法 .作为例子 ,对混合动力轻型客车HEV6 4 4 0的动力传动系进行了初步设计 ,并利用计算软件对所设计的混合动力客车进行了性能评估 .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混合动力HEV6 4 4 0客车具有与普通轻型客车相近的动力性能 ,而平均百公里油耗却得到了大大降低 ,说明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合理可行 .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金属带式自动无级变速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该传动装置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探讨其内部的传动规律.  相似文献   

9.
电子无级传动(e-CVT)混合动力车辆具有无级变速的特性,其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随无级传动的速比变化,并且与发动机、电机的工作状态密切相关,优化δ对提高加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用动能定理,推导得到了针对电子无级传动车辆的时变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的计算式.基于该系数,针对一款电子无级传动混合动力车辆,利用二次规划方法对加速性能进行优化计算,得到了加速性能最优的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连续可变旋转质量换算系数得到的加速控制策略有利于混合动力车辆加速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0.
无级变速汽车综合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无级变速汽车的综合控制策略及设计综合控制系统 ,建立了简化的汽车动态模型 .考虑到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特性 ,提出了综合控制的方法和控制算法 ,设计了模糊控制器 .最后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多导弹协同制导规律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导弹作战样式的变革,多导弹协同制导规律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多导弹协同制导规律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协同制导规律设计的难点问题,并对未来协同制导规律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其中着重论述了基于攻击时间和攻击角度控制的协同制导规律。可供从事导弹制导的科研人员对现有协同制导规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便于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2.
火箭弹折叠尾翼的质量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箭弹作为一种飞行武器,弹体应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弹翼作为火箭弹结构的重要部分,可以产生飞行升力和对弹体的操纵力,并能加强弹体飞行的稳定性.火箭弹尾翼的质量与其飞行性能相关,此以火箭弹尾翼的质量为优化目标,进行尾翼的轻量化设计.根据火箭弹飞行的空气动力学要求,在尾翼面积不变的条件下以尾翼翼根厚度和展向厚度变化量作为设计变量,以翼面受气动载荷时的最大挠度和翼面展开时间为约束变量.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给出了设计变量的设计可行域,得到了尾翼质量的优化设计结果,其优化后质量比优化前减少41%.  相似文献   

13.
丁浩  由文立  滕达 《鱼雷技术》2011,19(1):35-38
鱼雷追踪导引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导引律的设计。采用球坐标系,建立鱼雷和目标的3D相对运动方程,应用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一种新的鱼雷非线性变结构导引律,并对其收敛性进行验证,在目标进行正弦机动的条件下进行计算机仿真,并与H∞导引律导引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变结构导引律下,鱼雷能在较短时间内追踪到目标,并且目标线方位角和高低角始终保持在初始值附近,抖振较小,法向过载也得到很好的控制,不随鱼雷与目标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该导引律可有效提高鱼雷的追踪导引性能,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复变量方法(CVM)是灵敏度计算的一种新方法,是处理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中灵敏度分析问题的有力工具.详细介绍了CVM的原理及其在VisualC++6.0环境中的实现方法,从原理上将CVM与估算灵敏度最常用的有限差分方法(FDM)进行了比较.在多学科环境中,针对某无控飞行器设计优化过程中气动学科的灵敏度分析问题,分别采用CVM和FDM两种方法计算所需灵敏度.结果表明,在现有的FDM代码基础上,CVM易实现且具有更高的精度.这种灵敏度计算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空空导弹鲁棒动态逆非线性驾驶仪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反作用射流和推力矢量导弹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严重的特点。提出一种鲁棒变结构动态逆控制方法。首先应用动态逆控制对被控对象近似线性化,再通过变结构原理分析模型不确定和外部干扰情况下系统的鲁棒性,在考虑导弹各个环节非理想因素的情况下,针对某型导弹进行了全耦合状态下三通道联合仿真,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兆瓦级风电机组特性以及功率输出要求,详细分析变速变桨距控制原理,提出模糊智能交桨距控制算法。对双馈风力发电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进行介绍,以1.5MW风力发电机为仿真对象,利用风力发电领域的权威仿真软件GH Bladed对模糊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快速性和稳定性,在高风速下,能使输出功率稳定在额定功率附近。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国内火工品生产过程中普遍使用的几种压药方式存在压力精度低、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1台整机防爆的精密电子伺服压机,并重点研究作为压机核心的控制系统的搭建和压力控制算法设计.基于某类火工品压药过程中的具体工艺要求及技术指标,确定该型号压机的整体结构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结合压药过程中压力被控对象的特点,设计一种基于变速积分PID算法的压药压力控制方法,并进行压药过程实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压药压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经典PID算法,成功实现了压机有效工作区间内输出压力0.3%的技术要求.该防爆伺服压机已成功应用于我国某厂的火工品压制生产中.  相似文献   

18.
以某实验炮支撑架为研究对象,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该支撑架的有限元模型,对其静态刚强度的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有优化余量;应用变密度法对支撑架进行结构拓扑优化,并对优化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经过优化设计的支撑架减轻了重量,材料分布更加合理,且刚度和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支撑架满足实验要求,对类似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无级变速传动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金属带行星齿轮无级变速传动机理的研究 ,明确传动系统同步转换点处冲击振动产生的原因 ,提出新的无级变速传动方式 ,为开发新型超低排放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传动系统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将工程中常用的"分段定常"方法与全程滑态变结构控制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独特的时变全程滑态变结构控制方法, 并结合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特点, 提出了导弹姿态调节器设计方法和导弹姿态调节器控制算法, 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