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钩尾框成形辊锻工艺的第四道次出现严重的弯曲缺陷,通过数值模拟仿真和生产调试相结合对其进行分析。由于辊锻成形具有继承性和累积性,第二道次充填不满,第三、第四道次打滑及稳定性差等问题是导致第四道次产生严重弯曲的关键。提出对第二道次模具设计为立椭圆形槽,第三道次模具的直线过渡修改为圆弧过渡,并在第三、第四道次咬入端相反方向安置导向槽装置。通过模具优化后模拟出的辊锻成形有明显改善,矫正了弯曲变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热挤压成形技术的特征、特点,并与传统型锻成形技术进行综合对比,通过对热挤压成形工艺的不断研试改进.结合自由锻工艺进行热挤压成形的方式.使坯件的力学性能指标满足了枪械产品承受运动冲击载荷的要求,该项技术在枪械上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
形变热处理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迅速的发展。 形变热处理种类繁多,中碳结构钢锻造余热淬火是其中之一。所谓锻造余热淬火即在零件锻造成形后利用锻造余热立即进行淬火的一种工艺。由于锻热淬火有很多优点,所以在生产上已逐步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 一、概述辊锻是轧钢工艺在锻造上的应用和发展。尽管轧钢工艺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用辊锻工艺生产制件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我国近十几年来的应用发展很快。辊锻是使坯料通过一对装有锻模的旋转的辊子,在旋转中使金属变形,得到各种锻件和锻坯。  相似文献   

5.
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用Deform有限元对大截面内纵高筋薄壁方管辊拔模具的磨损行为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和讨论不同参数对辊轮模具的温度分布场、应力分布场及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模具初始温度增加,辊轮模具温度逐渐增加,辊轮承受的法向应力逐渐减小;随辊拔变形速度增加,辊轮模具温度逐渐降低,辊轮承受的法向应力逐渐增加;随辊轮模具与金属坯料间的摩擦因数增加,辊轮模具温度和辊轮承受的法向应力都逐渐增加。此外,辊轮模具的磨损与辊拔系数密切相关,辊拔系数增加,辊轮模具的磨损增加;辊轮对应的内筋变形区的磨损大于管壁变形区域。综上所述,较优成形工艺参数:模具初始温度为200℃,辊拔变形速度为3 mm/s,辊轮模具与金属坯料的摩擦因数大于0.1。在该参数下预计可生产方管产品968 000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的锻压温度对304不锈钢法兰管锻压成型,并进行25℃室温和500℃高温磨损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始锻温度从1 100℃增至1 190℃、终锻温度从760℃增至880℃,法兰管室温磨损性能先提高后基本不变然后再下降,高温磨损性能先提高后下降;法兰管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分别优选为1 145、860℃。  相似文献   

7.
针对外壁具有多台阶的筒形结构锻造毛坯的形状特点,提出一种引伸-辊挤复合成形技术,通过带有变内径辊轮的挤压作用实现该种构件的塑性成形,解决热冲拔工艺存在的材料利用率低、锻造毛坯质量差等问题。介绍引伸-辊挤复合成形的原理,对稳定变形条件进行分析,并完成引伸-辊挤成形装置的设计,较好地实现辊轮的同步运动,解决了飞边问题。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能够实现该类构件的精确成形,大幅度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实现节能降耗,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 锻件在锻打成形后,立即在高温奥氏体状态下进行淬火冷却,随后给予高温回火,用以代替一般采用的锻后置冷→淬火→高温回火的工艺,这就是所谓“锻热淬火”。它把锻造与热处理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完正的工艺过程。从热处理角度来看,它是属于高温奥氏体的形变热处理。 锻热淬火由于其对工件的强韧化作用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国内不少工厂已用于生产,大量的发动机中小型锻件(如连杆、齿轮等)正在用户受到运转的考验。实践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变壁厚筒体构件制造过程材料利用率低、机加工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辊挤成形工艺。该工艺通过3个被动旋转辊轮的辊压作用实现坯料的塑性变形。借助Deform-3D软件建立变壁厚筒形构件辊挤成形热力耦合刚黏塑性有限元模型,对辊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辊挤过程中载荷-行程曲线、等效应力与应变场以及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成形构件变形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件变形的不均匀性随着辊挤速度和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张雪  樊黎霞  张鹤词 《兵工学报》2019,40(3):473-479
身管内膛加工质量是保证身管武器射击精度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身管内膛加工质量,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身管内膛线膛部位的锻透性,并建立线膛锻透成形极限图。以5.8mm口径线膛身管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身管径向锻造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膛线成形中应力与应变的变化规律。结合内膛锻不透缺陷的表现形式,建立了以径向和周向塑性应变为表征的身管内膛膛线锻透的判断准则,即阳线上各点周向塑性应变变化率为0和径向塑性应变小于0. 根据判断准则,得到以锻造比及毛坯径比为表征的身管锻透极限图,并通过试验验证了锻透极限图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模拟的毛坯外径与内径比为3.7时锻透的锻造比极限值为21.18%,在试验的未锻透与锻透的锻造比之间,证明了锻透判断准则和锻透极限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生产系统反求". 通常所说的 "逆向工程" 或 "反求技术" 是针对某一零件或产品进行操作, 本文应用模糊理论研究濒临报废的整条生产线更换某些关键部位即可使生产线恢复正常生产. 该项技术已应用于某厂引进的复杂型材辊弯成型生产线辊轮模具的反求, 使已报废的两条生产线生产出合格产品, 并用自行研制的系统重新设计、制造了两条生产线.  相似文献   

12.
13.
低速旋转制导炮弹的滚转过渡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低速旋转末制导炮弹的特点,建立了低速旋转末制导炮弹滚转运动模型,分析了滚转角速度ω与滚转驱动力矩Md之间的传递函数.最后对末制导炮弹出炮口后进入稳速滚转的过渡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鸭式布局简易制导弹的滚转控制方案,在对固定尾翼弹滚转控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式自旋尾翼设计方案,实现了可根据转速自适应改变尾翼滚转控制方式的结构布局。分析了自适应自旋尾翼自动解锁的原理与可行性,通过对固定尾翼与自旋尾翼滚转气动特性进行比较,表明了用鸭舵可实现对自旋尾翼弹滚转的有效控制。对全弹道进行了弹体转速的仿真计算,得到了理想的滚转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制导炸弹控制系统工作在大空域下参数时变特点,设计了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的变结构滚转自动驾驶仪.以某型制导炸弹为例进行了有初始滚转扰动下的六自由度全弹道数字仿真,就控制效果与传统的变结构自动驾驶仪进行了比较,并选取动压最小最大两种极端投弹条件考核了驾驶仪的鲁棒性.仿真结果显示,模糊变结构自动驾驶仪能实现无抖振滚转快速稳定,对气动、弹道及环境参数变化具有鲁棒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目前各弹药厂的需求,研究TNT炸药、B炸药、梯黑铝炸药破碎工艺技术,验证炸药破碎工艺技术的可行性。该项技术采用三级轧辊式破碎技术实现炸药的安全自动化破碎,改变弹药生产厂用木锤直接敲击破碎炸药的落后现状,提高生产的本质安全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炸药的回收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对引起滚转共振的主要特征量进行模型建立,并且应用六自由度弹道仿真方法对主要特征量对于滚转共振的灵敏度进行了定量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得到滚转共振特征量的变化历程,可用于分析滚转共振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定常NS方程的飞行器滚转阻尼力矩系数导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在物面无滑移边界条件的基础上施加物面绕体轴的切向速度。通过求解定常NS方程对飞行器滚转进行模拟。基于滚转力矩对滚转角速度的展开,发展了一种基于求解定常流场的滚转阻尼力矩系数导数计算方法。该方法物理意义比较明确。由于避免了求解非定常流场.计算量小.速度快。通过对导弹标模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对比分析表明,计算结果均在实验值的误差带之内,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因此该方法可以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9.
曹海青  王渝  姚志英  杜明芳 《兵工学报》2014,35(8):1251-1257
研究了一种用于我国近海海域隐蔽式军事侦察的小型漂浮式卫星天线横滚角的动态处理方法。从理论上研究横滚角对天线与卫星通信的影响,以及横滚角变化与方位角和极化角变化的关系;研究通过方位角和极化角的补偿来隔离横滚角变化对通信影响的横滚角动态处理方法;以4级海况下漂浮式天线系统的横滚角度变化情况为测试样例,比较横滚角动态补偿方法和4轴伺服补偿过程中自动增益控制(AGC)的变化情况,证实了横滚角动态处理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地磁传感器抗过载能力强且成本低,在制导炮弹中得到广泛应用,它的主要功能是测量弹体姿态;介绍了一种双轴地磁传感器测量弹体滚转姿态的方法,该双轴传感器固联在弹体横截面上;该测量方法利用地磁传感器随弹体滚转时感应磁场变化产生的正弦输出解算弹体滚转角速率及滚转方向,利用经纬度信息及弹体俯仰偏航信息,根据地磁场模型计算地磁场矢量在弹体横截面上的投影分量,然后由投影分量解算出滚转姿态角的基准角,最后根据双轴地磁传感器输出和基准角判定弹体姿态角;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滚转姿态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了误差分析,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可满足简易制导炮弹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