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液压机械传动系统单排方案的理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了由液压元件和单行星排所构成的液压机械传动系统的12种基本方案各种工况下的内在规律;导出了特性关系式;展示了特性图;阐明了它们对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综合有液压与机械传动优良特性的液压——机械分流无级传动的发展及其结构性能特点,探讨了该类系统用于我国新一代坦克装甲车辆转向传动的可能性及所获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维  苑士华  荆崇波  郭凯 《兵工学报》2011,32(9):1059-1064
为建立单活塞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根据单活塞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系统特征,基于热力学、液压流体力学和动力学基本理论,给出了单活塞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稳态工况工作过程的数学描述,并对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给出的考虑了液压系统构件动态特性影响的单活塞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仿真模型,在活塞动力学特征、气缸气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静液机械传动系统,对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读系统具有十分突出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一种新型的液压机械分流传动装置,并提出在未来主战坦克上应用的建议。该传动装置与坦克上目前应用的液力机械传动装置和液压机械传动装置相比,具有尺寸小、热耗低、效率高、无级变速和无级转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建立系统动态模型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了液压机械传动系统的速度响应规律,分析了系统诸参数对加速减速动态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母东杰  李长春  延皓  孙萌 《兵工学报》2012,33(12):1455-1460
针对伺服阀控液压管路系统内部流体振荡问题,考虑了瞬变过渡流的实际运动过程,分析了动态过程中油液压缩性对油液动量的改变,建立了阀控液压管路系统动态数学模型。采用一维流体瞬变理论,利用特征线法及有限差分格式,对液压系统管路关机油击的瞬变流动进行数值分析,给出了特征线数学模型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能够合理、有效地描述系统瞬变特性和管路油击现象。可为其他管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面向对象的机械传动试验台控制系统,以交流变频调速实现无级调速,并采用数字液压加载控制液压加载器实现无级加载和载荷谱的模拟.试验台以586个人计算机为核心,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分别控制交流变频调速和液压加载系统.系统将试验台设备的各属性和方法封装于设备对象中.采用分层程序设计,提供友好的用户接口,由此提高试验台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以某型车载火炮液压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AMESim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得到了液压系统在火炮战斗展开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及各液压组件的动态响应,并研究了不可控外力对该系统展开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姚春德  刘小平 《兵工学报》2007,28(9):1025-1029
将模糊PID系统(Fuzzy-PID)用于现在主流使用的液压控制连续可变配气相位正时系统(VCT).对连续可变凸轮相位器系统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液压油驱动VCT系统液力、机械结构具有非线性特征及系统时变性等特点提出了模糊PID控制策略。在对PID控制的响应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模糊控制技术,提出并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相对于PID控制来说有较好的执行性能,提出的控制算法具有结构简单、实时性好、响应快等优点,较好地满足了VCT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无人直升机双模式地面操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辉  张晓林 《航空兵器》2009,(4):24-27,32
针对无人直升机遥控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双模式地面操控系统,讨论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组成,并对其主要组成的操纵输入单元、传感器与传输介质、DGPS定位系统、数据采集处理单元和遥控发射单元的设计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分析并讨论了遥控数据抖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测试表明本系统操纵简捷,遥控数据稳定,满足无人直升机遥控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混凝土电磁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了碳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的电磁波传输特性,数值分析了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与频率、材料厚度以及入射角等媒质参数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屏蔽特性。结果表明,掺人碳纤维的混凝土材料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减小,屏蔽性能增强,为碳纤维混凝土屏蔽材料的实验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工程实现角度出发,简述了大气异常传播对雷达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气象杂波的主要特征,探讨了针对气象杂波所采取反杂措施的具体方法.同时,对采取反杂措施对雷达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时分多址(TDMA)和脉冲编码调制(PCM)传输体制来实现基于炮射布设的多传感器探测传输系统,简述了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从设计角度出发,对电波沿地表面传输时的场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验给出了系统能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5.
钻地弹对钢纤维混凝土介质的侵彻与贯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深入研究钻地弹对钢纤维混凝土介质的侵彻与贯穿问题,根据钢纤维混凝土在弹体侵彻过程中的介质状态及能量的分配关系,提出了介质抗侵彻的变形和破坏模型;通过表征破碎区与径向裂缝区的能量传输关系,分析得出弹体直径与强度特征参数的比例关系是揭示侵彻与贯穿问题的重要特征量,推导了具有宽广比例尺度关系的锥形弹体侵彻公式,并应用于钢纤维混凝土介质.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赵梓烨  刘海鸥  陈慧岩  徐宜 《兵工学报》2018,39(8):1466-1472
为确保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疲劳可靠性,在车辆起步工况下对传动轴进行疲劳分析,确定了主离合器在接合过程中影响传动系统产生疲劳损伤的主要因素。建立车辆起步阶段动力学模型,获得整车传动系统载荷与主离合器接合位移关系。搭建履带车辆动态转矩测试平台,获取典型工况任务下传动系统试验数据。设计典型工况下主离合器的步进接合动态测试试验,采集传动系统在主离合器接合过程中传递的转矩数据。采用雨流计数法和雨流滤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应用线性疲劳累计损伤理论,对主离合器在不同接合位移时的传动系统传动轴进行疲劳损伤计算,确定传动系统产生最大疲劳损伤时对应主离合器的接合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主离合器接合过程中从动盘轴向移动速率变化最大的位移点是传动轴产生最大疲劳损伤的危险点,占全部接合过程总损伤的73.86%,损伤程度为接合过程中主离合器同步状态的2.87倍。  相似文献   

17.
坦克装甲车辆电传动总体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对坦克装甲车辆电传动总体技术的研究中,分析了不同结构方案坦克电传动系统的特点,从满足车辆完全转向性能为约束条件,计算出结构1和结构2方案的驱动电机功率、转矩、转速等参数要求,最后对两种结构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坦克装车甲辆电传动系统的仿真中,采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动力源模型、驱动系统模型和负载模型等,通过对仿真模型的输出与实际系统输出进行比较,初步验证了系统模型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赵亚明  李就  孟雷  赵越超 《兵工学报》2013,34(8):1000-1006
海杂波是影响雷达目标检测的主要因素,而海洋大气环境又通过影响电磁波传播路径而改变海杂波特征。分析了不同海洋大气环境下海杂波特征差异的成因,综合海面反射率经验模型,建立了基于“对等距离冶法的海杂波特征量计算方法,并对文献[9] 试验中1998 年4 月2 日观测的海杂波数据进行了仿真,经过4 个方向对比表明,仿真值与实测平均值比较吻合。结合模拟的不同环境条件和雷达参数,对标准大气、蒸发波导及表面波导等环境下的海杂波特征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标准大气环境,波导环境下海杂波功率特征呈现增强的趋势,而且在表面波导环境下的第一跳跃盲区内还会呈现弱杂波或无杂波特征。  相似文献   

19.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无级变速传动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金属带行星齿轮无级变速传动机理的研究 ,明确传动系统同步转换点处冲击振动产生的原因 ,提出新的无级变速传动方式 ,为开发新型超低排放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传动系统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徐哲  魏民祥  李玉芳  刘锐  石志潇 《兵工学报》2013,34(8):1013-1020
电液制动系统轮缸压力变化特性直接影响制动器夹紧力控制,由于存在机、电、液严重耦合现象,难以精确建模表达。考虑轮缸初始压力和占空比两个因素,以稳态压力变化值代表压力变化率进行试验研究,绘制了轮缸压力变化MAP 图,并对MAP 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轮缸稳态压力变化值随轮缸初始压力变化存在拐点,该拐点为轮缸活塞运动终止压力,本系统中该压力为2. 8 MPa;轮缸稳态压力变化值与占空比之间呈线性关系,但由于开关阀开关特性的差异,直线未经过原点,增压过程中,直线与横轴交于占空比3% 附近;减压过程中,直线与横轴交于占空比-5%附近。该压力特性研究以MAP 图的形式表达了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并找出了系统中具有线性关系的部分,有助于下一步的制动器夹紧力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