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影响底排药柱二次点火的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则胜  罗荣 《弹道学报》1996,8(2):17-22
介绍了来流引射、不同点火位置及弹丸旋转对底排药柱二次点火影响的风洞模拟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条件一的Pb-t曲线及实际燃面状况,表明来流引射和点火位置是影响二次点火一致性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跨学科的技术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力学在运载火箭技术上的重点应用,完善了飞行理论。弹性力学和二相流理论的重点应用,抑制了POGO。考虑天地不同,力学重点由重力转向分子力,二相流和三相流理论的重点应用,攻克了发动机二次启动的技术难关。这说明了航天技术需要补充新的学科知识,以利开路创新。科技人员也迫切需要不断地更新技术,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和与专业有关的周边知识,密切注视研究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燃气轮机压气机静子上游容腔二次流结构以及提高效率,利用3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带有封严结构的压气机上游空腔内的流动结构和产生的气动损失进行分析,给定0.5%和1.0%的间隙叶高比,并研究主流在上游容腔结构内产生的二次流与泄漏流的相互作用.静子通道内的二次流除了通过封严篦齿的泄漏流外,主流会在上游容腔内产生与泄漏流类似的与主流流向差异较大的二次流.分析结果表明:间隙叶高比为0.5%与间隙叶高比为1.0%相比,泄漏量减少53%的同时损失系数只降低1.784%,主流在上游容腔内会产生较多的二次流,而间隙叶高比为1.0%的情况下泄漏量增加,主流在上游容腔结构内产生的二次流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燃气二次喷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关闭过程中非定常效应进行研究。给出了主/次流瞬态干扰流场结构逐渐弱化消失的流场细节特性,分析了流动参数和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燃气引流孔和燃气二次喷射孔附近压强振荡强烈,非定常过程产生的动载荷将引起飞行器结构振动;喷流干扰力的残余影响明显,随时间变化减小较慢,必须考虑非定常延迟效应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气体二次喷射矢量喷管混合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雷诺平均方程和κ-ε湍流模型对气体二次喷射矢量喷管复杂干扰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空间上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进行耦合求解,时间上采用显式Runge-Kutta方法进行迭代推进.直至流场收敛。数值模拟得到矢量喷管二次射流的激波系结构.以及复杂的主/次流干扰流动图像。二次喷射流场包含复杂的涡系结构和波系结构,还存在着边界层与激波的相互干扰、自由剪切层、激波、膨胀波和大尺寸分离。数值模拟还表明,二次冷喷流对喷管扩散段出口附近壁面有非常明显的冷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火箭/冲压喷气发动机二次燃烧室内基本的流动特性,试制了模拟二次燃烧室的二元喷流混合管道。实验是用空气流进行的。主喷流从混合室轴向喷出,与两股相对的二次气流构成大角度冲击。研究了在混合室上端安装的凸板对该冲击喷流混合过程的影响。利用纹影照像法观察了各种条件下的流动图形,即主喷流的振动现象,阻塞流域的卷入现象以及再循环流等。同时还测量了混合室中心轴上的总压,总温,马赫数分布及壁压分布等。还估算了再循环流的范围。根据这些结果可以得出在本实验所用的二次燃烧室形状情况下,在混合室的上游,对二次空气流量可以形成稳定的大范围再循环流。另外,据推测主喷流的振动现象及阻塞流域的卷入现象对混合机构起着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液体推进剂存在方式、溶解性气体对耦合振动(POGO)的影响分析和二次启动发动机技术的研究,提出引入二相流概念和解决发动机二次启动等相关技术方案,上述技术方案在试验及发射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运用粒子轨道模型对基于激波控制的三维轴对称收缩扩张喷管中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1~100μm不同直径粒子的沉积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主流中粒子的沉积部位主要集中在喷管的收敛段和喉部附近,粒子直径越大,沉积区域越大,大沉积率越高;二次流中的大尺寸粒子会对扩张段壁面造成烧蚀。射流推力矢量喷管的热防护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二次流中粒子对壁面的烧蚀。  相似文献   

9.
刘海鸥  张文胜  徐宜  赵梓烨 《兵工学报》2017,38(9):1830-1838
为了建立军用履带车辆传动轴典型路面上的高可靠性载荷谱,通过实车试验采集接近实际使用情况的扭矩载荷及相关行车数据,由最少测试次数判据计算出载荷数据样本的置信度。由于试验载荷数据具有不规则的均幅值二维分布,基于二维核密度估计设计编谱流程,采取2次雨流计数,第1次雨流计数结果用于均幅值极值推断,第2次雨流计数结果用于核密度估计,既能很好地拟合均幅值分布,又能对实测雨流矩阵做合理外推。在获得典型路面使用寿命里程的二维设计载荷谱后,通过等损伤转换方法,将二维谱转化为以幅值为变量的8级程序块谱,并给出传动轴扭矩和转速的联合加载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从疲劳损伤角度选择低载,舍去阈值为第8级幅值的0.8倍,频次和减少99.33%而损伤和只减少0.29%,可加速疲劳加载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固溶处理对流变压铸ZA94镁合金二次凝固组织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研究自孕育流变压铸ZA94镁合金在不同固溶温度和时间下二次凝固相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变化。结果表明:自孕育流变压铸ZA94镁合金主要由球状的初生α-Mg相、等轴晶状的二次α-Mg相以及网状结构的Mg32(Al,Zn)49+Mg Zn组成;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和固溶温度的升高,二次凝固的α-Mg相不断发生球化且尺寸增大,第二相由连续的网状结构演变为弥散沿晶界分布的颗粒状,硬度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佳的固溶工艺为340℃+(20~24)h,其硬度值为64.7HV~65.5HV。  相似文献   

11.
张春  王宝寿 《兵工学报》2022,43(7):1685-1694
针对航行体水下垂直发射过程,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尾空泡内点火实现有控运动,是保证复杂因素干扰下航行体弹道稳定的重要手段。基于流体体积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通过求解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获得超声速射流与尾空泡耦合作用初期的流场特性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航行体出筒后形成的半椭球状附体尾空泡,在超声速射流作用下逐渐演变成葫芦状,其内部流动受到破坏后进行重构,没有形成回射流现象;超声速射流完全受限在尾空泡内发展,射流流动主要位于径向尺寸和喷管出口直径相当的核心区内,在射流卷吸作用和空泡界面影响下,尾空泡内相继出现了一次涡环和二次涡环结构;航行体尾部与筒口中心位置压力呈现宽幅振荡特征,最大振幅约为发射水深压力的1.2倍,致使射流结构和航行体受到的实际总推力出现大幅度振荡变化。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运载火箭在测试发射任务中由于发射任务变更或发生故障所导致的运载火箭状态变更和逆向活动处理的问题,结合运载火箭测试发射工艺流程,提出了逆流程的概念和内涵,描述了基本逆流程的信息流向;说明了运载火箭测试发射工艺流程逆流程设计所遵循的一般原则;重点研究了运载火箭测试发射逆流程设计所使用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流程优先矩阵法、主关键路径等逆流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借助ADAMS和MATLAB/SimuLink的接口环境建立了带制导系统的发射动力学模型。模型可综合考虑弹管间隙以及系统时变参数特性;进行有无制导系统的模拟对比发现,火箭弹离轨前启制导系统可以适当减小火箭弹的扰动角速度,而且启控时刻越早,对火箭弹的出口姿态越有利;研究了制导系统启控时刻随机性对火箭弹出口角速度散布的影响,结果发现其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小火箭炮起始扰动,以有限元理论为基础,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某多管火箭炮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态分析计算获得火箭炮各主要部件和全炮的动态特性,采用发射动力学分析得到定向管口初始扰动的相关参数,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对初始扰动影响最大的频率,并利用正交实验法,以固有频率为实验目标,确定对初始扰动贡献最大的部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目的地优化部件,减小起始扰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重型运载火箭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发展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进行重型运载火箭构型分析,初步确定了火箭的直径以及发动机的推力量级,形成了基于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和基于大推力固体助推器的两种重型运载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并对重型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结合重型运载火箭的特点对未来的潜在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型运载火箭对于提升中国...  相似文献   

16.
文中依据某小口径多管火箭炮机械结构及防空反导的战术要求,对影响多管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性能的摩擦力矩、不平衡力矩、燃气流冲击力矩以及转动惯量的变化规律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多管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长征火箭完全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已形成了包括12种火箭在内的长征系列火箭群体,可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多种卫星;已进行了64次发射,将72个航天器成功送入地球轨道,其中包括27颗国外卫星;火箭总体技术性能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带动了国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中国运载火箭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适应性,缩短发射周期,优化火箭型谱,开发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的运载火箭、进一步提高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能力。中国学应研制和探索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促进中国火箭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火箭弹发射时,闭锁力大小对火箭弹离轨时的运行速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减小火箭弹发射的初始扰动,提高射击精度,以某弹簧式闭锁机构为基础,对火箭弹在发射管内运行进行了分析、计算和solidworks仿真,得出了在不同闭锁力下,火箭弹离轨速度的大小。综合考虑射程、发动机燃料等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闭锁力,对提高射击精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满足多管火箭炮能够发射无控火箭弹、制导火箭弹等多种型号火箭弹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型DSP为核心的多管火箭炮地面发射控制装置。研究了其功能和系统方案,重点对硬件中的弹种检测、状态监测电路、无控火箭弹发射点火电路等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并进行了系统软件设计。在实际的试验中,该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完成多种型号火箭弹的发射任务,实现了火箭炮地面发射控制装置的智能化和多功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