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型火焰煤粉锅炉炉内冷态流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W型火焰煤粉锅炉炉内冷态流场进行了模化试验研究,并对炉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流场初值采用一维流的处理方法,避免了人工为全场赋合理初值的麻烦,提高了程序的通用性。比较了几种不同的差分格式,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W型火焰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型火焰锅炉具有火焰长、易于着火稳燃 ,特别适用于低挥发份 ,(Vdaf<10 % )的无烟煤的特点。本文着重介绍了W型炉冷态试验的模拟方法和试验结果 ,探讨了一、二次风 ,上下三次风乏气风的比例变化 ,改变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主气流及炉膛充满度的影响等 ,为W型锅炉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W型火焰锅炉冷态空气动力特性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引进的配备直接缝隙式燃烧器的法国Stein公司360MW的W型火焰锅炉进行了冷态模型的空气动力特性研究。利用热线风速仪测量炉内的流场速度,得出了不同工况下炉内W型气流的流场图,并对不同工况流场的气流速度分布规律、炉内气流的充满度、气流行程、炉膛出口处的速度偏差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炉内空气动力场的特性和变化规律,测试了W型火焰锅炉火焰短路与炉膛出口速度偏差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东方首台600MW“W”火焰锅炉冷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东方牌首台600MW等级“W”炉一金竹山厂1#锅炉的冷态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达34米宽的炉膛中部并不缺风。为锅炉的点火启动和热态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W型火焰锅炉的热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余战英  谭厚章  徐通模  惠世恩 《动力工程》2003,23(5):2632-2634,2659
针对东方锅炉厂引进FW公司300MW的W型火焰锅炉,设计搭建了1MW的W型火焰热态试验台,依据组织冷态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结果组织了W型锅炉贫煤燃烧试验,研究了正常燃烧工况时炉膛中心温度分布规律及炉膛出口温度分布特性,得出炉膛中心截面温度分布和炉膛出口温度分布,分析了炉膛结渣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改造W型火焰锅炉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引进的法国Stenin公司360MW的W型火焰锅炉进行了冷态模型的空气动力特性研究.利用热线风速仪测量结构改变前后的炉内流场速度,得出了不同工况下炉内W型气流的流场图,并对不同工况流场的气流速度分布规律、炉内气流的充满度、气流行程、炉膛出口处的速度偏差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炉内空气动力场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通过空气分级模化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W型火焰锅炉低NOx燃烧方法。空气分级模化实验表明:在不引入OFA射流的情况下,E层二次风速为F层二次风一半、同时二次风下倾30°的工况取得了较好结果;在引入OFA射流后,由于下炉膛二次风的减弱,势必提高了一次风射流的穿透效果,因此二次风下倾角度宜选择为15°和30°,而OFA风率需要至少大于20%才能达到较好射流穿透效果,因此二次风下倾角度选择为30°较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型火焰锅炉OFA风率20%、OFA下倾30°、E层二次风速为F层二次风一半和二次风下倾30°工况下,虽然飞灰可燃物含量略有增高,但NOx排放量降低了约30%,取得了良好的低NOx燃烧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引进美国FW公司的配备双旋风分离式煤粉燃烧器的W型火焰锅炉,在相似模化的基础上建立冷态模型,利用热线风速仪与示踪法测量了不同工况下炉内的空气动力场,得出了不同工况内流场的矢量图、火焰长度、炉内主气流在炉深方向上的分曲线以及主气流充满度变化曲线,通过实验结果对炉内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水平方向高速送入炉内的三次风对炉内空气动力特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运用相似理论,对1台燃酒糟锅炉进行了冷态模化试验研究,掌握了炉内空气动力场的流动分布特性,为生物质锅炉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方式的改进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锅炉传统冷、热态性能试验存在的局限性,以220t/h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为原型.建立其可实现的k-ε数学模型,结合锅炉冷态性能试验,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炉内空气动力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冷态试验结果的基本一致性和两种结果分布趋势的较好吻合性说明该数值模拟方法能较好地反映炉内真实的流场特性,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及可靠性,为进一步完善锅炉冷态性能试验和进行热态数值试验提供更全面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1.
王海  宋绍伟 《节能技术》2012,30(6):564-567,574
为减少锅炉点火和助燃用油,结合W型火焰锅炉燃烧系统的设计特点和运行耗油情况,在不改变主燃烧器结构形式的前提下,吸取等离子点火技术、少油点火技术和微油点火技术的优点,将原油枪的普通喷嘴改造为高效的油汽双旋流联合雾化油喷嘴、采用邻炉提供冷炉制粉热风和提高锅炉底部加热能力等技术措施实现锅炉启动采用以煤代油方式升温升压,减少了大量燃油消耗,具有推广价值和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W型火焰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实验利用Thring-Newby模化方法对三种典型的W型火焰锅炉炉膛的空气动力场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热线风速仪测得不同工况下不同炉型的炉内速度场图谱.实验结果证实;W型火焰炉内的空气动力场取决于拱顶风与前后墙侧风动量比,射流角度等运行参数和几何参数.同时得到不同配风方式下炉膛出口速度及炉膛上部丘段速度分布的规律.结果还表明,拱顶风与前后墙侧风动量比和炉膛几何形状对冷灰斗结渣及燃烧器附近的回流区大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车刚  何立明  徐通模  惠世恩 《动力工程》2001,21(2):1132-1136,1122
对配备直流缝隙式燃烧器的法国Stein公司360MW机组的W型火焰锅炉进行了冷态模型的空气动力特性研究。利用热线风速仪测量改变燃烧器角度前后炉内的流场速度,得出了不同工况下炉内W型气流的流场图,并对不同工况下的流场气流速度分布规律、炉内气流的充满度、气流行程、炉膛出口处的气流速度偏差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炉内空气动力场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以某48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空气动力场试验为例,详细介绍循环流化床锅炉空气动力场试验目的、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并得出结论和建议。通过测定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布风板阻力特性和流化特性,得出锅炉的临界流化风量,为锅炉的热态运行提供必要的依据,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5.
刘聿拯  袁益超  张明 《动力工程》2004,24(6):789-792
针对生物质燃料的特性,运用相似理论建立了燃酒糟锅炉空气动力场冷态模化试验系统,得到了不同一次风风速下炉内空气动力场的变化规律,为燃生物质锅炉设计和运行的优化提供了必要依据。图9表1参12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超临界机组W型锅炉运行安全等级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对该W型锅炉进行现场技术检查及冷态评估分析,分析锅炉主、辅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在冷态下对各专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评估建议,为支撑锅炉大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沈滨文 《节能技术》2021,39(1):74-78,87
为了给锅炉热态调整提供依据,对高效煤粉锅炉进行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方法 是通过锅炉冷态模化原理,模拟炉膛热态下的空气动力场.通过试验,得到一次、二次、三次风对应风速的风门开度,并绘出炉膛燃烧假想切圆的直径以及偏心情况的结果.根据一次、二次、三次风风门调节特性,有以下规律:一次、二次、三次风风速均可达到设定值,且四个角风...  相似文献   

18.
300MW机组W火焰锅炉改造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FX-Tascflow平台,对300 MW机组W火焰锅炉在基础运行工况下的炉内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采用抽气热电偶测量得到的试验值进行了比较,从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发现:锅炉侧墙压力偏低,造成煤粉气流向侧墙流动,引发结焦;炉内火焰中心偏上,造成飞灰含碳量高,减温水量大.根据计算结果提出4个锅炉改造方案并对其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最终确定根据工况5进行锅炉的改造,经2个月的实际运行表明:飞灰含碳量下降了2%,减温水量下降了15 t/h.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从国外引进的一台330 MW W火焰锅炉炉内流动特性,依据相似模化的准则,对该锅炉建立了1∶10冷态单相试验台,在试验台上进行了变锅炉配风(即三次风占总二次风的比例R=0%、6%、14%、20%和27%共5个工况)的冷态模化试验,得出了炉内流场特征和拱部下行气流衰减规律.当R=0~6%时炉内流场基本对称,R值加大至14%后炉内流场出现偏斜现象,继续加大R值,则流场偏斜加剧,前、后墙侧下行气流的衰减特性差异变大.  相似文献   

20.
以某300 MW配直流缝隙式燃烧器的W火焰锅炉为研究对象,按1∶1等比例搭建了下倾三次风风箱的冷态试验模型,开展了三次风流动特性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深入分析了三次风下倾入射角衰减的原因,获得了三次风风箱结构的优化信息.结果表明:三次风风箱内部结构是影响三次风下倾入射角的主要因素,而三次风体积流量对三次风下倾入射角基本没有影响;采用大风箱结构时,由于喷口通流面积突然变小,且风箱内部靠近喷口的上下部气流存在拐弯挤压现象,导致三次风下倾入射角大幅衰减;在垂直方向上增加导流板,可有效减弱三次风下倾入射角的衰减;采用小风室时三次风喷口通流面积与风室内保持相同,能消除衰减现象,达到设计的三次风下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