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海波  王伟  常文娟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4):133-135,243
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统计数据获取困难及计算结果的单一性,考虑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提出了表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负生态足迹指数概念,利用该指数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分为强可持续发展、弱可持续发展、不可持续发展和严重不可持续发展4个等级。在Matlab平台上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模型,可提供丰富的统计信息来直观地表达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用该模型评估汉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汉江流域达到Ⅰ级发展水平的概率为0,达到Ⅱ级发展水平的概率为0.54%。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对2011年英德市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英德市人均生态足迹0.761 hm2,是英德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485倍,人均生态赤字为1.130 hm2。2011年英德市的人均消费水平已超过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遏制,将影响英德市的长期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能值理论与生态足迹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以及传统的能源足迹计方法,计算了中国1978年至2007年的能源足迹,从运算结果和方法上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30a来,传统的能源足迹增长了3.38倍,能值的能源足迹增长3.46倍,总量上能值能源足迹是传统方法的1.77倍;原理上能值生态足迹在比传统生态足迹更能够反映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提出,由于能值生态足迹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进一步完善;二者均面临能源足迹指标单一化、政策意义不十分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GRNN神经网络的生态足迹影响因素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测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以北之江流域为例,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的GRN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耕地、化石能源地、草地、建筑用地、林地及水域这6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作为生态足迹影响因素,利用GRNN神经网络对生态足迹影响因素进行预测,通过与灰色预测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GRNN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进而利用生态足迹影响因素计算了流域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北之江流域的生态足迹在2013~2015年会逐步上升,且生态赤字会不断加剧,因此需对流域进行综合规划和治理。  相似文献   

5.
邱寿丰 《能源与环境》2012,(5):29-31,37
运用NFA计算方法(2010版),计算并分析2009年三明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旨在揭示目前三明市的生态压力和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9年三明市人均生态足迹高达3.8466 gha,较大程度高于福建省、我国以及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6544gha,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高于福建省和我国平均水平;人均生态赤字为-2.1923gha,支撑经济发展需要2.33个三明的生态承载力;化石能源消费是构成生态足迹和导致生态赤字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宁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通过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并用相关评价指标及IPAT模型分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2004~2011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承载力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宁夏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较稳定,水资源生态赤字较大,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但水资源生态足迹负荷有加重趋势;宁夏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是分析和评价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利用山西省河津市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了河津市2000年至2008年的生态足迹,评价了河津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结果表明,河津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1.380 2hm2增加到2008年的2.807 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0年的0.689 4 hm2减少到2008年的0.364 6 hm2,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加,指出,河津市目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之下,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别计算了玉华洞景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2者之差即为景区的生态盈余(赤字)。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景区生态盈余,但是生态承载力已接近饱和。在此基础上提出玉华洞景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承载力,调研以吉林松花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相关内容和吉林市的相关基础数据为资料,采用生态足迹的方法计算分析得到了松花湖风景名胜区现状以及2015年、2020年、2030年的常驻人口的生态足迹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研究,分别构建了区域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承载力模型及评价模型,引入了衡量水资源生态压力强度的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以连云港市为例分析了2005~2009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2):57-60,243
生态足迹是评价可持续性发展与利用的有效方法,为对生态足迹的水域账户予以完善,介绍了水生态足迹内涵及其账户的不同理解,从理论研究、应用、影响因子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综述了水生态足迹研究成果,指出了基础理论、计算模型、扩展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并对其研究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科学有效地对流域管理提供方向和指导,促进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突变级数法,从水污染因子、生态因子、洪灾因子和经济社会因子四方面综合评估了太湖流域2008~2012年的水生态风险值,并利用构建的突变级数指标体系对风险等级标准进行修正调整,得出了较为合理的风险评价结果。结果表明,2008~2012年间有3年处于高风险等级,所以太湖目前的水生态系统状况非常严峻,需要加强调控管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水资源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与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分析了东莞市2000~2011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趋势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2000~2011年,东莞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人均水资源承载力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导致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逐渐减少,并出现生态赤字,东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方面,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及生态足迹研究方法是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在深入分析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二者的特点和不足,以其理论共同点为基础构建了生态承载力贡献率评估模型,该模型包括区域生态足迹评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和生态承载力贡献率评估3个模块。实例应用表明,该生态承载力贡献率评估模型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可在区域工程的生态影响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传统水生态足迹模型,在优化水资源均衡因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市公顷的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深圳市2004~2018年间水资源均衡因子、各区水资源产量因子、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生态压力指数,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水资源均衡因子逐步增加;水资源产量因子总体呈现由东向西递减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周期性波动缓慢上升,各区的水生态足迹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水生态压力指数整体大于1,水资源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探讨干旱区流域内水资源合理配置,以干旱区阿克苏河流域为例,结合流域自身特点,利用改进的Tennant法计算各河流各月生态基流,将灌溉需求点与生态基流需求点同等地位考虑,通过WEAP模型构建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并设置不同水文情景模拟分析现状基准年各月满足度情况。  相似文献   

17.
将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引入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构建了水资源利用系统的生态网络模型,从网络结构平衡角度提出适用于水资源利用系统的网络结构可持续评价指标和方法。并以淮河流域为例,对其2005~2011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对比分析,获得了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程度,为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总结出中国在恢复生态环境当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