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全国碳市场”)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2011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底,中国启动碳排放权交易。2021年元旦起,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  相似文献   

2.
提高我国在国际碳市场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爽 《中国能源》2008,30(5):11-16
全球范围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迅猛。本文通过分析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和CDM市场及其交易特征,认识到中国在国际碳市场及碳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置。文章指出中国应提高对碳资源价值的认识,加强CDM供给的宏观调控,建立多层次碳交易市场,开展CO_2排放权衍生产品的金融创新和碳市场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交易,提高我国在国际碳排放交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张跃军  王琼 《中国能源》2010,32(10):15-19
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迅猛,碳交易所作为第三方平台为碳交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国际碳交易所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交易体系,主要以欧元计价,并呈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中国虽是碳资源大国,但碳交易所的发展刚刚起步,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当前,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作为我国碳排放交易所的先行者,正在积极探索我国碳减排量核定体系和定价机制,通过与国际碳市场所对接,提高我国在碳排放交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碳中和·碳达峰”是促进中国能源经济转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决策。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双碳目标下全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正确理论方法的指导和科学的部署。  方法  为此,文章基于中国能源发展形势,剖析了双碳目标的本质,从宏观层面给出了双碳目标的根本出路,并从能源供给侧的角度对双碳目标下零碳能源发电负荷构成和负荷需求指标等电力负荷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等效电力能源替代”新概念。  结果  基于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禀赋给出了双碳目标下电力结构调整的方案,分析了电力结构调整带来的系统运行特性问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结论  双碳目标或将掀起新一代能源革命和全面的工业革命,水、风、光、核四种主要的零碳能源资源能够满足中国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需求,新能源将迎来高速发展时代。文章从多方面论述了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给出了电力结构调整的建设性意见,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多个分割的碳交易市场,其中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需求方,其交易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碳市场的交易价格走势。通过分析欧盟碳市场价格可以看出,国际碳价格在欧盟碳排放市场发展的第一阶段处于波动下滑中,2008年初开始回升至最初的价格水平,但从2008年底又一直处于持续的波动下滑状态,2013~2014年国际碳价格降至6欧元/t左右。我国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通过CDM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供应国,我国的碳交易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附于国际主要碳市场,其中欧盟碳交易市场是我国参与的最主要的碳市场。国际碳价格的波动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碳价格走势,引起我国碳价格的同向变动;同时还制约了我国CDM项目交易量,2013年后CDM项目注册增长率逐渐趋于零。由此,我国政府加快了建立国内碳市场的步伐。中国应建立严格的碳排放约束体系,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加强对碳市场对接的研究,争取绕开联合国和CDM机制,建立国家间的减排机制;加强财政补贴力度,发展低碳环保技术。  相似文献   

6.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两种环境管理工具。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减排手段,与碳税相比,具有可以最小化减排成本、促进价格发现、为企业减排提供市场化机制等优点。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多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其中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当前世界上运行规模和交易量最大的、发展最为完善的碳交易体系,占全球碳交易规模的90%左右。我国在"十二五"规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中都明确提出,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设立了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域。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主要是学习和参照欧盟碳交易市场的经验,在试点阶段采取了与欧盟类似的碳交易运作模式。与欧盟碳市场相比,目前我国试点碳交易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透明度较差、交易方式原始、配额分配有失公允、市场流动性差、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我国即将建立的全国统一碳市场,应采取渐进式发展、稳步推进的方式,在市场覆盖范围、配额总量及分配方式、交易机构和产品等方面进行逐步完善。建议我国应尽快出台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全国统一碳市场相关交易规则,强化市场监管和履约管理,同时要加强碳交易领域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在即,各碳交易试点城市都在利用试点优势支持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建设,做好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稳妥衔接的各项工作。作为全国首批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北京也是如此。"八个率先"推进碳交易试点建设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北京为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2012年10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学习借鉴新加坡电力市场的发展经验,分析其结算及风险管理特点,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提供建议。  [方法]  笔者在对新加坡电力市场进行为期10天的调研学习后,结合自身参与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经验形成此文。  [结果]  简要介绍了新加坡电力市场概况,系统分析了新加坡电力市场结算机制及结算算法,详细介绍了其市场风险管理的特点。  [结论]  新加坡电力市场注重电力市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法规和规则体系、核心流程清晰固化、人才储备多元化等经验值得我国南方区域建设区域融合电力市场过程中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适应“双碳”和“双区”新背景下深圳未来用电特征的研究,反映新形势下诸多新因素的影响,需要在传统电力需求预测方法上进行修正,建立新的预测体系。  方法  在电量预测上,一方面以碳强度控制为导向,结合对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的要求,提出“自上而下”的预测方法;另一方面以改进的细分部门法和新型负荷修正法,进行“自下而上”预测,相互佐证;在负荷预测上,充分考虑需求侧管理、相关削峰手段的影响。  结果  通过量化分析“双碳”目标下能源供应及消费结构调整,“双区”驱动下新基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等重要因素的影响,对深圳“十四五”及中远期全社会用电量进行预测,并对深圳未来最高负荷和负荷特性发展趋势进行预判。  结论  所提方法为其他地区进行新形势下电力需求预测提供了新思路,预测结果也为深圳后续电源和电网规划及调度运行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近年来,天然气发电在我国构建清洁能源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预计到2025年“十四五”规划期结束时,中国气电装机容量将会突破150 GW。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是气电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  方法  为此,设立1个600 MW等级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NGCC)、1个CO2捕集和压缩(PCC)的综合工厂作为模拟对象。  结果  模拟研究表明:设计CO2全烟气量捕集、90%效率、CO2压缩提纯率为99.5%,燃气发电总出力输出下降了约16.05%,厂用电率增加5.55%,循环冷却水需求增加了约50.52%。  结论  通过经济分析显示,综合工厂的静态投资成本比单一发电厂的成本高54.28%,电力均等化运营成本(LCOE)增加了15.96%,给二氧化碳捕集的部署和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但其中天然气价格仍然是影响电厂运营成本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国际和国内碳排放交易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在总结和分析国际碳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碳市场的结构、主体构成、价格形成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任务,以及建设和发展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氢能大有可为。基于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现状,围绕存在的问题,对氢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政策进行探讨。  方法  对国内外相关政策、文献和案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路径和政策两个角度做了总结。  结果  在路径方面,利用氢能促进交通领域和工业领域的低碳化,将氢能与现有油气能源储运管网体系耦合,利用氢能促进可再生能源标准化,发展(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制氢,加大氢燃料电池商用推广等,是中国氢能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证;在政策方面,完善国家氢能的顶层政策设计,细化氢能“制储输用”专项研究的政策支持,加快制定氢能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加强氢能产业的战略联盟建设以及健全氢能市场供需协调等,是中国氢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结论  文章提及的相关的路径建议和政策探讨可为相关部门和行业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二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是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CCUS产业链条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支撑作用。  方法  文章主要对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热力学特性、催化剂开发、产业化发展和技术经济性情况进行了综述。  结果  Cu基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和In2O3催化剂是主要反应催化剂类型,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高二氧化碳转化率和高甲醇选择性。尽管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进步很快,目前已处于中试试验示范阶段,但受限于氢气原料成本较高和当前甲醇价格较低当前还难以大规模推广。  结论  随着氢能产业发展带来氢气价格的下降以及未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启动,二氧化碳加氢制取甲醇将迎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源网荷”侧均赋予了储能重要战略地位,在灵活电力市场机制下,挖掘储能商业模式及成本回收机制,完善储能相关市场规则和支撑政策机制,对促进储能可持续发展,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方法  基于国内外储能收益定价经验,采用经营期定价法、成本+合理收益、电力失负荷价值等多种方法对储能收益来源及成本回收机制进行了测算。  结果  基于现有政策路径,全面梳理了“源网荷”侧新型储能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及成本回收机制,总结了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  结论  研究成果具备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参考性,可为储能大规模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氢能和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并且其产业化正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氢能与储能的产业与技术创新具有多方面的交叉与融合。文章旨在通过梳理氢能和储能的应用场景与关键技术,为其耦合发展提供建议。  方法  具体阐述了氢能的储能角色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在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中促进碳减排的定位,分析了氢能与储能的共性关键技术,并提出推动其耦合发展的建议。  结果  新能源通过氢能和储能的形式渗透至电力、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进行深度脱碳,但是其产业技术的瓶颈还需要持续突破。  结论  氢能与储能的共性关键技术可以进行协同研发攻关,其产业化仍需要酝酿。在推动工程示范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积累经验,掌握核心技术,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各学科学者对社会未来发展关注的重点。在世界能源格局中,我国的能源战略的指导方针,能源发展调整的方向,具体落实到低碳减排、节能的措施等等,成为了广大处于能源电力行业的人员迫切关注的问题。  [方法]  基于对我国能源战略的解读,阐述了能源革命是一个政策导向的、目标倒逼的过程。在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下,考虑资源和环境两大因素,引入了能源强度、气候强度以及能源技术效率等衡量指标概念,比照当前的能源结构、效率和碳排放系数,对能源电力发展的方向做了梳理:一是提高能源效率,二是调整能源结构。而对与能源电力发展不可分割的低碳减排问题,则从减少排放和排放后的集中处理两个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和应用前景探讨。  [结果]  文章论证了能源发展的关键在于依靠科技创新,顺应能源结构调整的趋势,提高能源效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加快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变。  [结论]  中国面临从化石燃料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的转变,低碳能源战略是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电力市场的新环境下,电力系统规划所包含的变量、制约因素、规划目标更多,复杂性更高,需考虑可靠性、经济性等多维因素,可以反映为负荷、电源、潮流、设备投退、政策、社会经济、商业模式、投资收益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充分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建立更恰当的规划模型,整个电力规划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都需要进一步优化。  方法  首先梳理了澳大利亚、美国PJM、欧洲等国外较为成熟的电力市场的现状,并对其电力系统规划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结果  结合广东电力市场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的对电力市场环境下广东电力系统的规划方法进行了优化。不仅对电力规划工作的体制机制给出了优化调整建议,同时,根据传统的广东电力系统规划方法,从规划输入、项目分类、情景研究、电网经济效率评估和不确定性分析五方面进行了补充和改进。  结论  在广东现货市场的新环境下,通过建立合理的电力系统规划和评估体系,可有利于合理配置电源,实现网源之间的协调规划,更好地适应未来电力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