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灌注化疗对兔VX2肝癌模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制备兔肝VX2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分别A组给于常温(22~25℃)5%葡萄糖100ml +5-Fu(20mg /kg),B组给于60℃5%葡萄糖100ml +5-Fu(20mg /kg),用B超观察处理前后肿瘤大小,抽血查ALT变化。结果A组肿瘤体积由(1627±473)mm 3 缩小为(1334±641)mm 3 ,B组肿瘤体积由(1682±397)mm 3 缩小为(1130±559)mm 3 ,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 A组由(755±203)u/L增加为(834±262)u/L,B组由(781±197)u/L增加为(865±237)u/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性热灌注化疗比常温灌注化疗对兔VX2肝癌模型有更高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疗效。 方法 对25例肝癌破裂大出血,急症行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肝动脉栓塞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 肝癌破裂大出血25例,均为活动性大出血,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介入手术栓塞止血成功24例,有效率为96%。术后平均动脉压由术前的(63.5 ± 16.8)mmHg上升至(83.5 ± 18.2)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ALT(141.3 ± 77.8)u/L,术后5 d(170.1 ± 98.6)u/L, 术前总胆红素(21.3 ± 7.1)μmol/L,术后5 d总胆红素(24.0 ± 9.1)μmol/L,肝功能术前术后无差别。术后1、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23/25)、84%(21/25)、72%(18/25)、48%(12/25)。结论 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止血效果显著,创伤小,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肝穿门静脉灌注大剂量加热碘油治疗肝转移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肝转移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分别采用TACE联合经门静脉路径灌注大剂量热碘油和常规TACE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CT、MRI,联合组瘤体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12、18、24个月,联合组总有效率为6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TACE联合经皮肝穿门静脉灌注大剂量热碘油治疗肝转移癌疗效比常规TACE方法更有效,是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联合经皮肝穿刺注射热碘油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2组,43例患者采用TACE术后并经皮肝穿刺注射热碘油治疗作为治疗组;另外43例患者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68%,对照组有效率为5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肿瘤大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随访6、12、18、24个月生存例数和生存率分别为:43例(100%),36例(84%),23例(53%),14例(33%);对照组分别为:40例(94%),30例(70%),16例(37%)和9例(21%)。但两组术后肝功能损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肝穿刺注射热碘油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TACE治疗。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通过兔肝VX2肿瘤模型,考察雷替曲塞经股静脉灌注、肝动脉灌注、肝动脉碘油混悬液注入、肝动脉灌注后明胶海绵栓塞给药的药动学情况。方法 将40只VX2肝肿瘤模型新西兰兔按雷替曲塞不同给药方式随机分成股静脉灌注(A)组、肝动脉灌注(B)组、肝动脉碘油混悬液灌注(C)组、肝动脉灌注后明胶海绵栓塞(D)组,用LC- MS/MS法测定血浆中雷替曲塞的浓度, 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A, B, C, D 4组给药后,tmax均为5 min;t1/2分别为(5.88±1.39),(7.31±2.60),(9.86±5.10),(7.19±2.27), 其中C组t1/2最长,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max分别为(2 056.40±139.17),(1 389.21±180.28),(911.84±105.62),(1 133.41±181.42) ng·ml-1·h-1, A组Cmax明显高于B, C, D 3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最低;AUC0-t分别为(5 482.72±1 007.07),(4 156.99±1 475.77),(2 785.13±1107.36),(3 903.64±947.25) ng·ml-1·h-1。A组AUC0-t明显高于B, C, D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最低。结论 与经股静脉灌注相比,雷替曲塞经肝动脉灌注、肝动脉碘油混悬液注入、肝动脉灌注后明胶海绵栓塞有可能使药物更多沉积在肿瘤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可能增强其疗效,同时降低血浆中药物浓度,减轻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动脉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灌注+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及经皮肝穿刺瘤体内多点注射CIK细胞共38例(研究组);将同期采用常规剂量经肝动脉段性化疗栓塞(C-TACE)联合经皮肝瘤体内注入无水乙醇80例(双介入组);单纯经皮肝动脉常规剂量C-TACE134例(单纯组)相比较。结果研究组、双介入组和单纯组近期显效率分别为76.3%、41.3%和14.9%,研究组的AFP降至正常及明显下降率则显著高于双介入组和单纯组,3组血清AF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超液化碘油栓塞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5-FU缓释微球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对兔VX2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成功接种肝VX2肿瘤的模型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用显微外科手术临时阻断肝总动脉血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起始部给药行介入治疗,术毕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5~1ml ;B组(碘佛醇对照组)注射碘佛醇0.5~1ml ;C组为碘油组(疗效对比组),注射超液化碘油0.5~1.0ml ;D组为5-FU缓释微球组,注射5-FU缓释微球10mg 和碘佛醇1ml 混合溶液。4组实验动物于治疗1周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坏死程度,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治疗1周后5-FU缓释微球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肿瘤生长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碘佛醇对照组(P﹤0.05),与碘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坏死,5-FU缓释微球组和碘油组肿瘤坏死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碘佛醇对照组和5-FU缓释微球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69±0.18、1.75±0.27和8.03±0.63,5-FU缓释微球组与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FU缓释微球经动脉灌注可抑制肝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坏死,是有效的化疗栓塞剂。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液氮冻存的活性良好VX2兔肝癌瘤块复苏后构建兔肝癌模型的效果,并与常规方法构建兔肝癌模型作比较。方法 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VX2瘤块,剔除坏死组织并用锡箔纸包裹,液氮冻存3个月。2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n=10)予新鲜瘤块肝脏原位种植法构建兔肝癌模型,B组(实验组,n=10)予新鲜瘤块液氮冻存3个月复苏后肝脏原位种植法构建兔肝癌模型。2周后作增强CT扫描和DSA血管造影观察成瘤效果及瘤体血供情况。荷瘤兔处死后观察大体标本并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D31免疫荧光染色,后者用于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A组和B组建模成功率均为100%。两组肿瘤生长、VEGF和MVD表达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液氮冻存瘤块构建的兔VX2肝癌模型CT、DSA影像学表现及组织学特征与常规方法无显著差异,瘤块整体冻存法可较好地保存瘤株活性,从而节省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瘤内注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治疗兔VX2肿瘤的疗效。 方法 建立18只兔VX2肿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组8只(A组),单纯长春瑞滨溶液组8只(B组),空白对照组2只(C组)。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注药后的第4天行肿瘤超声造影,计算超声造影及大体标本的肿瘤坏死率,并行肿瘤组织病理检查。 结果 A、B、C 3组的超声造影肿瘤肿瘤坏死率分别为64.7%、29.8%、1.7%,大体肿瘤坏死率分别为57.6%、28.2%、1.6%。A组超声造影见肿瘤大部分无增强,病理检查见肿瘤广泛坏死。 结论 经皮瘤内注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治疗兔VX2肿瘤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通过模拟原位膀胱癌发生机制构建兔VX2膀胱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采用同轴法穿刺接种VX2细胞株于25只新西兰大白兔膀胱,接种术后14、21、28 d分别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评估肿瘤种植及生长情况。取兔膀胱组织标本作大体解剖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腹腔淋巴结及肝肺转移情况。结果 22只实验兔建模成功,植瘤成瘤率为88.0%(22/25)。植瘤后14、21、28 d瘤体平均长径分别为(1.38±0.20) mm、(2.30±0.08) mm、(3.22±0.24) mm,且瘤体变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X2移植瘤CT表现为膀胱壁局部不规则增厚或肿块突起,呈均匀强化(14 d)或环型强化(21、28 d),肿瘤腔内呈不同程度充盈缺损。种植瘤大体形态及其影像学特征基本相符,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血管丰富的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呈浸润性生长,21 d后瘤体中心出现坏死,21、28 d出现肝、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兔VX2膀胱移植瘤模型,基本反映了膀胱癌发生与发展过程,适合CT动态观察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2种经动脉热灌注化疗方法对兔肝VX2移植瘤的热化协同效率.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肝VX2肿瘤模型.经股动脉插管,导管头置于兔肝动脉,DSA证实肿瘤供血动脉后,分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常温100 ml盐水+阿霉素(ADM)灌注、60℃热生理盐水100 ml+阿霉素连续灌注、60℃热生理盐水100 ml+阿霉素间歇灌注.灌注过程中,测量60℃热灌注组肿瘤组织内43~45℃持续时间,灌注后即时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内阿霉素浓度.结果 阿霉素浓度:60℃间歇灌注组为(17.622±1.368)μg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尝试用双针共轴穿刺法进一步提高兔肺孤立VX2移植瘤成瘤率。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采用CT引导下双针共轴穿刺VX2瘤块植入法建立兔肺孤立移植瘤模型,对照组采用单针瘤块植入法,以大体标本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实验组兔肺内孤立VX2肿瘤成瘤率为80%,胸膜种植率为20%,平均生存时间为(67.0 ± 7.0)d,对照组兔肺孤立肿瘤结节成瘤率为40%,胸膜种植率为53.3%,平均生存时间(53.3 ± 10.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T引导下双针共轴穿刺VX2瘤块植入法建立兔肺孤立移植瘤模型,较单针穿刺法明显降低了胸膜种植转移瘤,提高了肺孤立VX2肿瘤成瘤率,且实验兔生存期更长,更适于制作肺癌影像学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肺转移瘤的可行性和疗效,并通过碘油示踪阐明微小肺转移瘤的肺动脉供血情况。方法实验采用新西兰大白兔14只,建立血源转移性肺癌模型。分为3组,A组(4只)作为对照组,B组(4只)和C组(6只)为实验组。所有兔均在全麻下分离股静脉,采用3F微导管行选择性左肺动脉灌注治疗:A组灌注生理盐水5ml;B组灌注表阿霉素(2mg/kg)和卡铂(15mg/kg);C组灌注卡铂(15mg/kg),同时将超液态碘油1ml和表阿霉素(2mg/kg)混合配成碘油乳剂透视下缓慢注入行化疗性栓塞术。术后3周全麻下处死所有存活实验兔(12只),剖胸取肺组织,用4%甲醛溶液固定,取材后石蜡包埋,分别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并计算肿瘤体积,比较各组治疗后体积改变。同时,在C组标本中另外取材,冰冻切片下用苏丹Ⅲ染色监测治疗后肿瘤内部碘油沉积情况。结果A组转移瘤平均体积(130.56±9.41)mm 3 较经介入治疗后B组(69.47±10.00)mm 3 、C组(19.73±3.54)mm 3 左肺转移瘤平均体积明显大,而C组左肺转移瘤体积较B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只兔术中死亡,死亡兔肺转移瘤内均见碘油沉积。另外,化疗栓塞后3周C组转移瘤内仍然可见散在碘油沉积,部分碘油已进入肿瘤实质内。结论化疗性栓塞术治疗肺部转移瘤确实可行,有利于控制肺转移瘤。经过碘油脂质染色进一步证实肺动脉参与了转移性肺癌的血供,尤其是参与了早期肺内微小转移结节的供血。随肿瘤结节的不断增大,转移瘤的肺动脉血供也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索肝动脉臭氧化碘油栓塞治疗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碘化油经臭氧化2 h后备用。兔VX2肝癌模型21只,采用MRI或CT增强扫描确定肿瘤存在并测量肿瘤大小。将实验兔随机分成经肝动脉臭氧化碘油栓塞组(A组)、经肝动脉碘化油栓塞组(B组)、假手术组(C组),每组7只。治疗1周后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白细胞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治疗后每2周行CT和MRI复查,评价相对肿瘤体积,并观察组间生存期及并发症差异。结果 所有动物完成相应治疗操作。处理后28 d,A、B、C组相对肿瘤体积分别为1.39 ± 1.48,7.21 ± 5.50,12.2 ± 7.12,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71, P = 0.005),A组和B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 = 7.00, P = 0.03)。A、B及C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7.14 ± 9.72)d、(56.14 ± 6.81)d和(46.43 ± 6.13)d。生存分析曲线显示A组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肝动脉内臭氧化碘油栓塞与单纯碘油栓塞相比可有效抑制兔VX2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兔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MR导引下经皮穿刺瘤块种植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的方法及建模后影像学和组织学评估。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6只。A组在360°全开放式0.4T MR扫描成像系统光学导航仪导引下,采用剑突左侧肋弓下进针,经皮经肝穿刺将VX2瘤组织块种植于兔肝内;B组通过开腹法将瘤组织块种植于肝内。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成瘤率、感染率及肿瘤生长特点。结果A组模型成瘤率为93.7%,手术时间为(18.24±3.24) min,无术后感染发生;B组模型成瘤率为87.5%,手术时间为(25.23±2.16) min,1例发生术后感染。两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HE染色镜下观察显示,2周见癌细胞呈巢状分布,癌细胞核大;3周见明显核分裂像,异型显著;4周可见凝固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MR导引下经皮穿刺瘤块种植法构建兔VX2肝癌模型,具有导引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等特点,可作为兔VX2肝癌模型构建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长广  倪才方  陈珑 《工业加热》2013,(11):936-939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对兔肝VX2残余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建立45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3周后荷瘤兔肝肿瘤直径为2.5 ~ 2.7 cm,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性治疗组)、单纯RFA组和TACE联合RFA组(联合组)。于治疗后1、4、7 d时每组各处死5只瘤兔,取肿瘤中心组织及边缘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结果 单纯RFA及联合治疗组消融区周边的肿瘤组织VEGF和MVD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联合治疗组VEGF和MVD绝对值略高于单纯RF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残余肿瘤细胞VEGF与MVD表达呈正相关(P < 0.01)。结论 单纯RFA和RFA联合TAE治疗兔肝VX2肿瘤后1周内均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且联合治疗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方面与单纯RFA治疗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对比海藻酸钠(KMG)微球与碘化油栓塞治疗兔VX2肝转移瘤模型效果,分析KMG微球栓塞治疗肿瘤的安全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VX2肿瘤细胞悬液(浓度1×107/ml)1 ml接种新西兰大白兔脾脏,制作兔肝转移瘤模型。50只成功建模的兔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n=20)以KMG微球栓塞肝固有动脉,B组(n=20)于以碘化油栓塞肝固有动脉,C组(n=10)未作栓塞。A、B组接种瘤株后15 d作DSA造影及栓塞治疗。分别观察各组模型兔子生存时间(接种VX2瘤株至死亡),栓塞前、栓塞后7 d及栓塞后14 d测定谷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值,栓塞后7 d CT灌注扫描检测瘤灶边缘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肝动脉分数(HAF);兔模型死亡后取肝脏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镜下观察肿瘤坏死情况。结果 A组KMG微球栓塞剂平均用量为(0.15±0.03) g,B组碘化油栓塞剂平均用量为(1.3±0.4) ml,均无栓塞剂反流。栓塞后7 d、14 d血清ALT、AST值,A、B两组均较术前明显升高,C组变化不明显;A、B两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P=0.005),但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栓塞后7 d CT灌注扫描显示,A组BV、BF、HAF值明显低于B组(P=0.003,P=0.002,P<0.000 1)。兔模型生存时间分别为A组(46.28±2.85) d、B组(43.92±2.17) d、C组(33.44±1.86) d,A、B两组均明显长于C组(P=0.001,P=0.004)。A、B两组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癌巢中央可见大片坏死,坏死区中残存瘤细胞核明显固缩。结论 KMG微球作为肿瘤栓塞剂安全有效、可行。KMG微球栓塞治疗兔VX2肝转移瘤效果优于碘化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经肝动脉行介入性热化疗的最佳灌注温度.方法实验猪8头,按不同灌注温度随机分为4组,每组2头,分别灌注45、50、55和60°C(导管流出温度)的生理盐水.术后14 d将实验猪处死,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观察热灌注前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一般情况的变化.评价热灌注的适宜温度.临床上选取肝癌35例,采用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将80 cm 5F导管超选至肿瘤的供血动脉内,先灌注60~65°C,导管流出温度(47.55±0.44)°C,化疗药液.再用60~65°C化疗药碘油乳剂栓塞.定期随访,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DSA在兔肝VX2移植瘤经门静脉阻断后显示肝动脉与门静脉的价值.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移植瘤体生长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和移植瘤体未行门静脉阻断对照组,2周后分别行兔肝动脉与门静脉DSA检查.结果 DSA在肝动脉分支的显示效果上较血管灌注好,实验组肝左外叶肿瘤组织可见少许肝动脉供血.肝左外叶门静脉分支结扎(PBL)者均能被DSA证实.结论 DSA可直观地显示兔肝动脉与门静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在兔肝门静脉阻断效果的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后核因子(NF)- κB和炎性反应对兔VX2肝癌模型癌旁正常肝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经典开腹穿刺注入瘤块法将VX2肝癌移植至7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内造模,接种后21 d CT、MR检查追踪肿瘤种植及生长情况。将60只造模成功兔随机分为TAE组(碘化油栓塞供血肝动脉)、造影组(仅肝动脉造影)和对照组(不作处理),每组20只。免疫组化法检测NF- κB在各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和白细胞介素(IL)- 10在各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TAE组、造影组、对照组癌旁正常组织中NF- к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15/20)、35%(7/20)和20%(4/20)。ELISA检测显示,TAE组、造影组、对照组TNF- α水平分别为(11.72±0.65) ng/L、(9.60±0.31) ng/L、(8.82±0.81) ng/L;IL- 10水平分别为(2.18±0.13) ng/L、(1.67±0.12) ng/L、(1.66±0.10) ng/L。与对照组和造影组相比,TAE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NF- κB表达增加(P<0.05),TNF- α和IL- 10水平升高(P<0.05)。结论 TAE术后肝功能损伤可能与NF- κB和炎性因子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