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陈超  丁翠娇 《工业加热》2015,44(1):41-45
【摘要】 目的 评价C臂CT引导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在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巨块型肝癌患者95例,其中40例行单纯TACE治疗(对照组),55例行TACE联合PEI治疗(联合组)。对照组1个月后重复TACE治疗1次。联合组TACE 1周后行PEI。术前经C臂CT扫描评估碘油沉积情况,定位穿刺路径及注入部位。2周后对碘油沉积缺损部分追加PEI。3个月后两组复查CT,对碘油沉积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联合组初次PEI术后显示碘油沉积为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病灶分别为41.8%(23/55)、49.1%(27/55)、7.3%(4/55)和1.8%(1/55);2周后分别为25.4%(14/55)、50.9%(28/55)、16.4%(9/55)和7.3%(4/55)。再次对除Ⅰ型病灶外的41例患者行PEI。3个月后复查CT,对照组碘油沉积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病灶分别为7.5%(3/40)、30%(12/40)、42.5%(17/40)、20%(8/40);联合组碘油沉积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病灶分别为30.9%(17/55)、40%(22/55)、23.6%(13/55)、5.5%(3/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臂CT成像技术在TACE术后联合PEI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指导和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技术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3月对8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TACE治疗时采用C臂CT扫描。通过评阅C臂CT平扫、动脉早期、动脉实质期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观察TACE治疗后肿瘤病灶存活、碘油沉积、供血动脉栓塞等情况,评估TACE疗效。结果 80例患者C臂CT扫描检出病灶139个。TACE治疗后,75例患者的128个病灶(128/139,92.09%)C臂CT扫描即时评价疗效结果满意,其中存活肿瘤较少78个、中等29个、较多21个;碘油沉积致密64个、中等39个、稀疏25个;栓塞治疗后肿瘤血供明显减少101个,无明显减少27个。结论 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行C臂CT扫描,可以便捷、准确、全面的观察病灶存活肿瘤、碘油沉积、供血动脉栓塞是否完全等情况,可作为TACE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王军  沈加林 《工业加热》2016,(5):439-442
【摘要】 目的 利用能谱CT探讨TACE在HCC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4例HCC患者进行能谱CT扫描,利用能谱分析软件(GSI)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用混合能量和单能量图像观察病灶,在病灶最大层面测得首次发现未经介入治疗患者的HCC病灶(A组)、TACE术后无碘油沉积的部分病灶(B组)、术后远处新发病灶(C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的碘含量并计算其标准化碘浓度(NIC)、肝癌碘浓度比率(ICratio)。结果 TACE术后B组ICratio值明显低于A组和C组ICratio值,分别为(0.43±0.09)、(0.66±0.06)、(0.63±0.04),B组和A、C组ICratio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ICrati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次以上TACE术B组部分病灶ICratio值小于1~4次TACE术后部分病灶ICratio值,分别为(0.38±0.07)、(0.46±0.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病灶术前ICratio值在碘油沉积区(0.65±0.05)与无碘油沉积区(0.61±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术后无碘油沉积HCC病灶部分同样具有一定疗效,且疗效与介入次数有关,而对远处新发病灶并无影响。同时能谱CT可以很好地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在肝癌化疗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58例肝癌首次介入治疗患者(其中转移性肝癌2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5例)行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做C臂CT检查,后利用GE公司原装AW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对栓塞效果及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同时根据与术前常规DSA造影对比,是否具有可行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清晰显示肿瘤实质的栓塞,其中16例常规DSA病灶显示较少或不明显,栓塞术后行C臂CT检查,发现小瘤灶碘油沉积良好。结论 C臂CT技术可在肝癌介入治疗同时观察其断层影像,即时评价治疗效果,利于制订手术方案,相比与常规DSA,在提供断层影像的同时能提供直观,准确的影像信息,在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中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随访中定性和定量评价残留或复发肿瘤组织的能力。方法对16例行TACE术后肝癌患者分别进行DWI、上腹部增强CT和DSA造影检查。DWI检查取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为0及500s/mm 2 ),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与上腹部增强CT和DSA造影检查相对照,观察碘化油沉积灶、肿瘤坏死组织和肿瘤组织在DWI上的信号特征;分别测量TACE术后病灶的ADC值和对应的CT最大强化值,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DWI显示TACE术后病灶内部信号较复杂,2例(2/16)病灶碘油沉积完整,DSA检查无肿瘤染色,CT图像显示为完整的碘化油沉积灶,DWI为均匀低信号;2例(2/16)病灶为碘油沉积但出现局部缺损,DSA检查可见缺损区肿瘤染色,DWI图像上碘油沉积区表现为低信号,肿瘤染色区为高信号;12例(12/16)病灶DSA检查可见无或稍许碘油沉积,造影见大量肿瘤染色,其内可见无或轻微染色的缺血、坏死肿瘤组织,DWI图像上肿瘤染色区域表现为高信号,缺血坏死区为低或较低信号;对14例(14/16)病灶内肿瘤组织的ADC值与其最大CT强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存在相关性(r=-0.76490,P<0.01)。结论DWI是一种灵敏的检测肝癌TACE术后肝内新发病灶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可监测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活组织和坏死情况,小b值(500s/mm 2 )的ADC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血供,可以用于肝癌TACE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CE)后行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方法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前和术后4周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瘤体大小、坏死或复发、碘油沉积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与临床生存期密切相关的因素。比较术前、术后影像指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并评价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两组68例肝癌病例共发现139个瘤体,术后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坏死,8个肝内转移灶,27个瘤灶碘油完全沉积,有14个瘤灶几乎无碘油充填。在判断肿瘤内碘油沉积类型上,两组检查方法有统计学差异,CT优于超声学检查。CT检查通过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间接了解TACE术后肿瘤血供,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观测肝脏、肿瘤内部和周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TACE术前、术后有必要进行螺旋CT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影像学变化,为下一步制订最佳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区疼痛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TACE术后肝区疼痛程度分为两组,A组无明显肝区疼痛,B组有明显肝区疼痛,比较两组病灶在首次介入治疗后的反应,分析TACE后肝区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介入术后4~6周行CT检查,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A、B两组CR、PR、SD、PD分别为0、1.45%、88.41%、10.14%和0、14.29%、81.63%、4.08%,有效率OR(CR+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7)。分析术后疼痛原因可能与术前病灶血供、包膜、肝硬化和术后病灶碘油充填类型有关,其中碘油沉积分型与疼痛分级呈负相关(r=-0.539,P<0.01)。结论介入术后肝区疼痛多提示患者肿瘤栓塞效果好、预后好。充分认识TACE后肝区疼痛与疗效相关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碘油TAE术后CT检查会受到影响,对碘油完全充填病灶的患者的CT检查与肝动脉造影作了比较。材料与方法:20例已作过碘油TAE术且术后1~8月CT检查示碘油在肿瘤原发灶内完全充填的肝癌患者在CT检查后1~14天行肝动脉造影,分析比较两者对原发及新病灶显示的差异。结果:CT示所有患者的原发灶均稳定,5例可见新病灶。肝动脉造影示原发灶表现为(1)病灶稳定,无肿瘤血管及染色。(2)有肿瘤血管及染色,但不超出碘油沉积区;(3)病灶明显增大超出碘油沉积区。新病灶表现为(1)肝内多发子灶(2)动-门脉小分枝瘘(3)新肿块。本文结果表明尽管这类患者碘油TAE的疗效最好,但大部分病灶不稳定,随访及TAE间隔太长是不合适的;这类患者的二期手术切除应谨慎;对这类患者应采用新的CT扫描技术及超选择高流速肝动脉造影以提高显示病灶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 )在肝癌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l6例行TACE术的肝癌患者行MR DWI 并与DSA或CT造影检查相对照;分别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并对比肝内转移灶与原发灶的ADC值。结果碘油沉积良好者11处,其余7处沉积欠佳;正常肝实质的ADC值术前与术后无明显变化(t=0.54,P>0.05)。沉积欠佳组ADC值明显低于沉积良好组(t=4.81,P<0.01),沉积良好组术前ADC值与术后相比有所升高(t=6.81,P<0.01),而沉积欠佳组未见明显变化(4处稍降低)。另外,DWI 发现12处肝内转移灶,转移灶与原发灶之间ADC值对比,两者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1)。结论DWI 可以灵敏地发现转移性病灶,也可以用来评价TACE的栓塞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于淼  李家开  尹浩 《工业加热》2009,(5):328-330
目的评价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以及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50例患者接受TACE联合RFA,34例患者接受TACE联合 125 I组织间放疗。术后4周复查动态增强CT或MR,对病灶碘油聚集不良者,再次行TACE,术后定期复查,观察疗效。结果TACE联合RFA或 125 I放疗后1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8.0%和97.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联合RFA和 125 I植入放疗是肝细胞性肝癌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单纯TACE疗效不佳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