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光伏电站并网运行给配电网无功优化带来的问题,根据光伏发电的运行特性,构建了含光伏电站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数学模型,并提出改进的布谷鸟算法求解无功优化模型的方法,对含光伏出力的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无功优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算法能有效降低配电网的有功网损,各节点远离电压崩溃点。  相似文献   

2.
地区电网无功电压优化运行集中控制系统能在确保电网与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从全网角度进行无功电压优化控制,实现无功补偿设备投人合理和无功分层就地平衡与电压稳定,主变分接开关调节次数最少和电压合格率最高,输电网损率最小,从而进一步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全面改善和提高电网电压质量,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设备出力.对该系统功能及技术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系统地介绍了以降低网络损耗、消除线路过载、改善电压水平为目标的配电网运行优化问题,并对优化过程中用到的网络重构和无功补偿算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于CYMDIST软件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技术。利用CYMDIST对10 k V配电网进行了运行优化,通过潮流计算分析现状配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YMDIST中的网络重构、负荷平衡、无功补偿等功能对配电网进行了全面的优化。结果表明,通过CYMDIST的优化可以显著地改善配电网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配电网无功优化未考虑变压器损耗的缺陷,提出了考虑变压器损耗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优化措施包括电容器无功补偿、变压器有载调压等,通过差分进化算法对改进的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负荷水平情况下配电系统无功优化结果,并与传统无功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轻载情况下,考虑变压器损耗对于配电网无功优化尤为必要,可使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案更加合理全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分布式风电、光伏间歇性电源在中低压配电网中渗透率的提高,多个微电网可能共存于一个区域配电网,包含各微网间能量互济与协调控制的微网群技术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文中基于微电网技术及多微电网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对微网群从典型特征及拓扑结构、数学描述、微网群能量管理及优化调度方法、微网群运行控制结构及对外控制方式、微网群多组态运行模式及对内控制策略等关键问题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结合我国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规划,对微网群技术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量子混合蛙跳算法的含分布式 电源配电网无功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分布式电源(DG)的无功调节能力与传统的电压调节手段相结合,研究了含DG的配电网无功优化问题。建立以降低系统网损、抑制电压波动为综合目标的配电网模糊无功优化模型。通过蒙特卡罗仿真对配电网系统进行无功补偿选址,采用量子混合蛙跳算法求解含DG的配电网无功优化问题。最后,通过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表明在配电网接入DG的基础上进行无功优化能较大程度地改善系统电压水平和降低系统网损,并且证明了所提算法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电力系统的无功优化分析是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无功优化问题,结合安徽省电网无功电压运行优化与分析系统的建设和运用中面临的情况,阐述了无功优化模型的建立和基于无功数据的挖掘分析及系统主要功能、关键技术。安徽省电网无功电压运行优化与分析系统已部署成省级无功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接入主网、及地市配网无功数据,建立优化模型及算法,通过提高全省电网无功的管理水平来提高电网电能质量及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8.
摘要: 为了解决配电网中普遍存在的变压器过负荷以及用户电压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配网无功优化控制策略。在分析配电网潮流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配变的过负荷能力来传输更多的有功,而无功则在低压电网中进行优化补偿。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采用季节时间序列的方法动态预测未来一天内的负荷大小,并考虑配变最大可用传输无功和无功补偿装置最大投切次数的约束,在通用数学模型系统(general algebraic modeling system,GAMS)上建立了以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无功优化数学模型,依次给出无功补偿装置的动作情况。在IEEE14节点配网系统上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无功优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潘超  孟涛  尹杭 《水电能源科学》2014,32(12):186-190
为进一步降低配电网系统网损、提高系统运行电压水平,将广义电源的有功和无功功率作为控制变量,考虑分布式电源出力随机波动特性对配电网广义电源优化配置的影响,从而合理规划广义电源接入,构建同时考虑配电网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多目标无功优化规划模型,利用萤火虫优化算法解决广义电源优化规划问题,并通过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曹红  姜萌  陈俊  张晶晶  曹辉 《电力与能源》2021,42(5):573-576,585
配网自动化和风力发电是电力领域的热门课题,配电网中风能就地消纳对系统电压稳定影响明显,因此需要对风电接入的配电网电压稳定进行分析.通过搭建IEEE-14仿真系统,建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DFIG)、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和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模型,分析了配电侧WBSI和P-V曲线,对比研究了DFIG,SVC和STATCOM接入适当节点对仿真系统电压稳定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经优化选址后风电系统和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对配电系统最大负载因子、配电网络的电压稳定性有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将对风电就地消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渗透微电网在短路故障时的应对机制及暂态性能将对配电网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确保故障下微电网与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解析了不同故障位置下微电网的应对处理机制,并提出了一种结合故障限流器与储能装置的协调控制理念,以期使高渗透微电网在无需孤岛运行时实现故障穿越,在应转为孤岛运行时实现平稳过渡。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开展了概述及分析,并以某微电网系统范例为具体对象,验证了限流-储能协调控制在强化微电网暂态性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储能和电动汽车等电力电子装置分散接入配电网,致使出现用户侧供电电压频繁双向越限、台区潮流倒送、谐波超标等问题,给配电网供电电能质量、运行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结合配电网台区实际建设情况,提出了一种面向低压配变台区的新型微电网配置方法,并系统阐述了面向低压配变台区的微电网技术架构、功能架构和控制目标,建立了基于台区微电网两阶段协调控制模型,通过微电网协调控制与优化调度,实现分布式电源优化并网和高效发电。采用典型台区微电网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与建筑集成的微电网,能最大程度消纳分布式发电源能量,同时解决分布式发电源直接接入配电网所带来的功率波动性及电能质量问题。本文基于分布式电源类型、储能类型和用户经济,阐述建筑微电网在储能配置与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展望建筑集成微电网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热电联供型微网运行存在的问题,文章引入光热电站,并结合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加热器、储能系统构成热电联供型微网,提出了一种计及微网运行成本的新能源热电联供型微网运行优化策略。该优化策略综合考虑与外部电网交互成本、各设备维护成本、储能老化成本及热电功率平衡约束等因素,建立了热电联供型微网运行优化模型,并采用YALMIP工具箱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模型运行成本降低了6.2%,电加热器配合光热电站可以提高微网的运行灵活性,实现电-热能量的双向流动,光热电站在一定范围内增大了发电规模,可有效降低微网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5.
考虑微网系统建设成本和运行的灵活性、可靠性,对微网建设初期的接线方案进行了选择.研究了2种微源控制方法,基于微源的不同控制原理建立了微网系统仿真模型,针对计划孤网和非计划孤网中的下垂控制和混合控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微网计划孤网的稳定性和孤网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任何控制方式下微网再并网时,均需对各微源出力进行重新调整,才能保证微网运行模式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电源技术和微电网技术使传统的配电网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提出基于配电网、微电网、智能表计的3层结构系统,建立模型研究三者在新型配电网中的功能、控制系统和保护配置,重点分析此系统中控制策略和保护策略在各层次间的配合关系,并提出基于该系统的一些高级应用。该研究可为建设容纳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新型配电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微格栅砌体是一种集耐火特性和绝热特性于一体的新型炉体砌筑材料。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对微格栅砌体的结构力学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对微格栅砌体应力分布的定量分析表明:微格栅砌体完全能够满足工业炉炉体的力学性能要求。另外,对微格栅孔型结构变化对砌体应力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微格栅砌体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the micro-grid using a diesel power plant power generator (DEG) has a high pos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there is a problem in the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gas. Then, an independent micro-grid that compounds and connects a diesel power plant generator and a solid polymer membrane-type fuel cell (PEM-FC) is proposed. The operation of DEG is controlled to correspond to the base load of whole compound interconnection micro-grid (CIM),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operation of PEM-FC is controlled to follow the load fluctuation of CIM. In this paper, the generation capacity of DEG and PEM-FC installed into CIM and the grid route of PEM-FC were analyzed with the object of maximizing generation efficiency. A complex community model and residential area model were used for analysis. In this paper, the micro-grid concerning the urban area (18 buildings) in Tokyo was investigated. From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it was confirmed that CIM could be operated with a high generation efficiency of 27.1–29.9%.  相似文献   

19.
The widespread use of various kinds of distributed power sources would impact the quality of the power supply within a micro-grid power system, causing many control problem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ability of micro-grid operation and discusses the control techniques of combining a micro-turbine with the fuel cell and electrolyzer hybrid system to expand the micro-grid system's ability to solve power quality issues resulting from frequency fluctuation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feasibility of fuel cell and electrolyzer hybrid system control, especially dynamic control of an electrolyzer system, to secure a real power balance and enhance the operational capability of load frequency control. The proposed control and monitoring system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a means of power quality control, both to improve the frequency fluctuations caused by random power fluctuations on the generation and load sides and to relax tie-line power flow fluctuations caused by frequency fluctuations in the interconnected micro-grid power system.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天然气输送过程中压力能的浪费问题,提高天然气能源利用率,提出将天然气压力能发电系统引入至微电网整体调度方案中。针对天然气压力能发电系统中前后端口的补热需要,将微电网中的风冷热泵补热系统与压力能发电系统进行耦合。考虑到由天然气管网中流量波动和环境因素造成的压力能出力波动问题,提出微电网储荷一体化协调优化方案,以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基于上述内容,构建考虑可控电源出力成本、储能调度成本、微电网与配电网的交互成本和负荷调度成本的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Yalmip工具包编写优化调度程序。最后,通过对西南地区某调压站数据进行仿真,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