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庆华  顾美娟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1):114-116,208
在水闸闸室抗震设计中,为充分考虑闸室结构空间振动的耦联影响,建立了能反映闸室结构实际情况的空间三维计算模型,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闸室结构进行了抗震动力计算,并以嶂山闸闸室为例,结合闸室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抗震措施,达到了减小地震作用效应、增强闸室抗震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鉴于平原感潮河网地区边界水闸流量计算方法的重要性,介绍了在线监测、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水力学及多元回归法过流公式3种水闸流量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上海市浦东新区典型闸门流量过程,提出了应根据闸门重要性、监测仪器安装条件、投入预算、流域数据信息掌握程度、技术人员能力级别等因素来选取最优的水闸流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白水江三级水电站泄洪闸工作弧门承受水推力较大、闸墩布筋困难,采用预应力闸墩技术设计,提出了优化闸墩预应力锚索布置、张拉力锚固体系选择,并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三种工况下预应力分布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合理可行,成功解决了弧门工作时产生的巨大推力,并可指导预应力闸墩设计.  相似文献   

4.
鉴于进水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关系到整个电站的安全和效益,以缅甸高震区某进水塔结构为例,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进水塔结构的自振特性、动位移、动应力,并将静动力计算结果进行了叠加, 评估了进水塔结构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结构抗滑、抗倾覆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进水塔结构的变形、强 度及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闸控河段水质多相转化机理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修建闸坝等水利工程对河道内水流、悬浮物、底泥等具有强烈的扰动作用,闸控河段水质转化过程呈现出多介质、多相态、多形式的特点。基于水质多相转化机理,分析了不同调度方式下闸控河段的水质迁移转化特点;提出在"水体-悬浮物-底泥-生物体"界面内开展水质多相转化研究的总体思路,推导了能有效描述各种相态水质之间传质过程的数学表达式,进而构建了具有一定物理机制的闸控河段水质多相转化模型,为客观认识水闸调度在水资源保护中所起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闸墩"枣核形"裂缝成因机理和防裂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针对闸墩中经常出现的“枣核形”裂缝,借助混凝土温度和应力有限元仿真计算方法,进行多工况多参数的比较分析研究,在查清具体工程裂缝成因机理后,提出适时合理的防裂方法,应用效果明显,对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相关规范关于工业炉燃气管道试验与验收标准,了解各规范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差异引起施工过程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选取满足要求及便于操作的试验与验收操作流程,同时希望各规范应结合各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为工业炉燃气管道工程提供严谨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厂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区域构造面积为131.94km2,资源量为1850×104t。截止到2005年,累计探明含油面积为22.7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473.5×104t,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为871×104t,标定采收率为33.75%,可采储量为294×104t,其中外围区块探明未动用储量为602.5×104t,占马厂油田探明储量的40.89%。该区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8.6%,渗透率为31.6mD,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三上中下亚段,埋深范围在2600~3400m,属中低渗极复杂断块油藏。经过近20年的开发,原有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极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滚动勘探开发的需要,马厂油田周边断块储量动用程度低,老区又进入了开发后期,油田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为提高地震资料品质,指导油田滚动开发研究,2005年对马厂地区进行了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采集,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应用,滚动勘探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行规范中桥墩总动水压力计算公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考虑动水压力后桥墩随水深分布的计算公式,并在有限元计算模型中采用附加质量方法来考虑地震动水压力的影响,计算了某连续钢构桥的地震时程响应,比较了不考虑、考虑动水压力两种情况下桥梁地震响应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无论从位移还是内力来说,考虑动水压力后的地震响应均有较大增幅,因此在深水桥墩计算中必须考虑地震动水压力。  相似文献   

10.
惠州凹陷A断层转换带文昌组地震相特征及沉积相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州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中部,是南海东部海域最富烃的凹陷之一。惠州凹陷古近系文昌组钻井资料少,勘探程度低,单纯依靠单井相分析来进行沉积相的平面研究比较困难。通过对三维地震剖面的精细对比分析,将惠州凹陷A断层转换带文昌组地层划分为SQ1~SQ4等4个地震层序。通过对A断层转换带地震相的研究,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了楔状地震相、前积(侧积)地震相、席状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和透镜状地震相,并确定了地震相在平面上的分布范围。在对单井钻遇文昌组地层的各层序沉积相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平面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对文昌组各层序沉积相分布及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本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滨~浅湖及中~深湖相沉积,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是本地区占主导地位的沉积相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