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平原河网城市的多出口条件和排涝特点,以清远市澜水河排涝区为例,分别采用工程实践中普遍应用的平均排除法、调蓄演算法和河网水动力模型法计算平原河网城市地区的排涝流量。结果表明,平均排除法计算结果偏小,不太适合调蓄能力偏小的涝区,调蓄演算法和河网水动力模型法计算结果相近,但调蓄演算法难以合理分配各出口的排涝流量,河网水动力模型法的计算结果较符合实际,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模块化建模,构建了基于Simulink的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排涝计算的调蓄演算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中山市坦洲镇涝区的多闸联合调度仿真,模拟涝区在外潮位影响下的闸门联合调度及涝区水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模块化的建模手段在水文事件模拟中更为简化灵活,是一种有效的仿真方法,可为坦洲地区的防洪排涝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业圩区排涝计算方法直接应用于城市圩区易导致排涝流量计算偏小的问题,分析了城市圩区与农业圩区在排涝标准、排涝流程及计算公式等方面的差异,利用表解法探讨了二者排涝计算方法,并基于梯形河道特点对排涝公式进行了改进.实例结果表明,改进的计算方法使城市圩区排涝计算结果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山前平原城市的自然地理、地貌及水系条件,运用SWMM模型,在规划土地利用条件下进行水系排涝模拟演算,计算雨量资料频率,推求5、10、20年一遇设计雨量以及时程分配。并根据下垫面情况及地形地貌对计算分区和模型进行概化,即山丘区由设计暴雨推求水库入流过程;城区和郊区产汇流及河道排涝计算采用SWMM模型。实例应用中针对各种频率的设计暴雨,通过水文水利计算,模拟城区河道流域可能的涝情,分析现状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性对策和建议。模拟结果满足10年一遇河道排涝要求,可以为水系排涝规划和治理提供相应依据,对其他城区水系的排涝模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盐东控制工程为江苏省沂南地区盐西片东排入海的唯一控制工程,分析了沂南盐西片5 a-遇排涝、20 a-遇排洪规模,结合数模计算分析了盐东控制现状排涝、排洪能力,指出了沂南地区盐西片现状排涝、排洪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针对目前的工程现状及治理状况提出了提高该片区排涝、排洪能力的治理措施和方案,可为今后沂南盐西片排涝、排洪治理方案的研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暴雨致灾所导致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合理规划城区内排水体系就成为当前的研究难点。针对城市排水体系中区域排涝和市政排水综合设计需求,首先对现行城市排涝和城市排水相关设计暴雨规范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城市内涝综合设计暴雨计算与评判方法,并以武汉市汉口区黄孝河地区排水系统为例进行了综合设计暴雨和排涝流量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降雨强度和降雨总量的综合设计暴雨方法,符合研究区域特性,能较好地将城市排水与排涝设计有机联系起来,满足排水与排涝综合设计需求。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城市防洪、排水排涝系统现状评估和城市规划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以苏州市相城区某圩区为例,采用Mike系列模型建立排水防涝系统耦合模型,同时考虑平原河网地区城市排水防涝特征,将恒定均匀流推理公式法、水量平衡法等传统推理公式法与数学模型法相结合,评估多种情景下的雨水系统排水能力、内涝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现阶段排水防涝系统主要问题在于管网排水能力不足导致涝水无法排入河道引起地面积水,排水防涝措施应首先提升管网排水能力,同时也要注意适当提升河网蓄泄能力,使市政排水和水利排涝标准相匹配,最大程度地发挥平原河网区二级排水系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平原感潮河网区水流计算复杂,边界条件需考虑入江口潮位的影响,同时流域内闸坝调度工况对水流运动状态影响显著,是区域防洪调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以秦淮河流域为例,利用Landsat遥感技术提取了流域下垫面因素,建立了丘陵—平原产汇流模型,考虑了秦淮河入江口的潮位关系和流域内水库、闸门的调度情况,利用河网水动力学模型模拟计算了流域内各重要节点的水位过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对较大暴雨洪水年份1991、2003、2007年洪水的模拟能力较好,主要断面最高水位模拟误差均控制在0.15m以内。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潮汐特性的阐述 ,介绍在感潮区建造潮汐泵站的经验 ,提出潮电开发思路并简述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我省潮汐能开发利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潮汐特性的阐述,介绍在感潮区建造潮汐泵站的经验,提出潮电开发思路并简述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提升排涝泵站设计精度和操作适用性,以深圳市机场排涝泵站为例,基于MIKE FLOOD构建耦合了雨水管网、河道、泵站等工程设施的综合系统模型,对排涝泵站上游河道沿程水位的变化及排水需求进行模拟分析,并基于计算结果确定了泵站的设计规模及调度方式。结果表明,利用数学模型对排水系统进行适当概化和仿真模拟,基于设计降雨情景可对排涝泵站规模和运行规则进行精确地设计计算,可为城市排涝泵站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
鉴于平原感潮河网地区边界水闸流量计算方法的重要性,介绍了在线监测、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水力学及多元回归法过流公式3种水闸流量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上海市浦东新区典型闸门流量过程,提出了应根据闸门重要性、监测仪器安装条件、投入预算、流域数据信息掌握程度、技术人员能力级别等因素来选取最优的水闸流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抗滑桩设计中存在的计算结果主观性较大,且常规的有限元重度增加法的计算结果偏大的问题,基于理论推导对常规有限元重度增加法进行了改进,并将该改进方法应用于某边坡工程中,建立了自然边坡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该自然边坡的整体安全系数,并与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将其应用于抗滑桩加固边坡稳定性分析中,通过与相同安全系数下通用理正软件的计算结果相比,表明该改进方法在计算抗滑桩加固边坡稳定性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代表流速相关法推算流量与实测流量间存在一定偏差,影响潮流量资料整编精度的问题,通过分析代表流速的代表性,发现在感潮过程中作为代表流速的岸边流速较中泓部分优先变化,且主要发生在起潮后1~6h,导致该时段内推算径流量偏大。由于代表流速变化的优先程度与潮动力因子涨潮潮差密切相关,因此提出了以逐潮涨潮潮差修正起潮后1~6h时段内代表流速代表性的方法,并分析了钱塘江感潮段之江水文站2013年的径流量。结果表明,修正后年径流量相对误差由14.6%减小到-2.2%,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潮汐河口水动力数值模拟中常见的模拟困难问题,以珠江黄茅海河口和崖门水道为例,采用Delft3D二维水动力模块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在仅考虑其基本纳潮特性条件下,概化崖门上游感潮河道,模拟黄茅海河口和崖门水道的水动力过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潮汐河口水动力数值模拟中,当缺乏上游感潮河道实测资料,或为节省资源而缩减计算范围而导致无法将实际潮区边界作为上游边界时,概化方法可为解决其相关模拟困难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SWMM模型在西南地区山前平原城市防洪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水文计算方法应用于山前平原型城市防洪计算中存在的不足,基于SWMM模型,结合西南地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复杂的水文水力特性,建立了集防洪、排涝、排水于一体的水文水动力学模型,并深入研究了较大尺度范围下子流域的集总概化方法。结果表明,SWMM模型在西南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采用集总的子流域概化方法在满足计算精度的条件下可有效减少建模工作量,易于模型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中P-V曲线上半支和鼻点信息求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二分搜索法(IBST),将其应用于IEEE-30节点系统,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连续潮流法(CPF)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二分搜索法正确可靠,且在计算时间和算法收敛性方面均优于传统连续潮流法。  相似文献   

18.
SWMM模型在感潮河网城市排水防涝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感潮河网城市地区产汇流特性,考虑河道排涝和管道排水的相互影响,采用SWMM模型对某研究区域内管渠系统进行概化。利用无因次潮位单位线法确定该区域沿江潮位过程,将区域防洪计算结果作为外河水位计算边界条件,输入经过同频率缩放的短历时设计暴雨过程,模拟计算了城市排水防涝过程。结果表明,水闸工程可有效控制各防洪分区的水位,河网水面率对防洪高水位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管道排水和地面积水会因河道初始水位过高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业大棚大面积使用导致地面不透水面积增加,使暴雨产生的径流量增大,影响农田作物的生长,最终导致农业圩区经济遭受破坏。为了提高圩区的排涝效率。减小暴雨的影响,在农业圩区排涝模数的计算中考虑大棚面积占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江阴市南闸联圩为例,选取大棚面积占圩区旱地面积比分别为0%.5%、10%、15%、20%、25%、30%,并考虑圩区内典型作物水稻的不同生长周期耐淹能力,采用平均排除法计算分析了农业圩区的排涝模数。结果表明,大棚面积占比对农田排涝系数的计算影响较大,每增加5%的大棚面积占比,排涝模数增大1.69%~1.94%;水稻返青期受暴雨的影响最大,因此现代化农业圩区排涝模.数计算时,必须考虑作物耐淹能力和大棚面积占比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平原河网区无明确汇流控制断面,无法采用传统方法直接率定汇流参数的问题,综合河网多边形和地貌单位线理论,采用坡面汇流计算中不同滞留时间的水流面积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获得了以汇流速度为唯一参数的平原河网区坡面汇流分布式单位线。结合太湖流域1998、2000年的水位资料对分布式单位线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分布式单位线的水位计算过程与实测过程吻合,可运用于平原河网区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