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某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整机耦合装配模型与活塞环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干式缸套的失圆变形。在考虑缸套失圆变形的基础上,研究了活塞环结构参数对窜气量、机油消耗量和摩擦损失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了活塞环径向弹力、开口间隙和侧向间隙对窜气量、机油消耗和摩擦损失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活塞环结构参数中,二环径向弹力、二环开口间隙和顶环侧向间隙对窜气量的影响最大,油环径向弹力、二环开口间隙和顶环侧向间隙对机油消耗量的影响最大,油环径向弹力、油环开口间隙和油环侧向间隙对摩擦损失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是提高柴油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采用基于一维Reynolds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16V280ZJA型柴油机活塞环-气缸套摩擦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优化活塞环环高、开口间隙、环间间隙容积来减少摩擦损失。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是提高柴油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采用基于一维Reynolds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16V280ZJA型柴油机活塞环一气缸套摩擦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优化活塞环环高、开口间隙、环间间隙容积来减少摩擦损失.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强化柴油机初始阶段异常磨损的问题,以某单缸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活塞-活塞环装配、维护、磨合方法的研究;剖析了高强化柴油机安装、起动、磨合过程中导致柴油机异常磨损的原因,总结制定了适合高强化柴油机装配、起动、磨合规范。  相似文献   

5.
活塞环—缸套润滑状态周向不均匀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刘Kun  谢友柏 《内燃机学报》1997,15(3):281-289
本文基于活塞环接触压力分布、活塞环偏摆、活塞环开口间隙位置的分析研究,指出了活塞环-缸套润滑状态周向不均匀性的客观存在。应用二维平均流量模型和微凸体接触方程,并考虑活塞系统的偏摆和润滑油粘度变化,提出了一个新的活塞环-缸套润滑状态的分析计算模型,给出了活塞环-缸套油膜厚度的三维分布,定量探讨了活塞环接触压力分布形状、活塞环偏摆、活塞环开口间隙位置对周向油膜厚度不均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咨询服务     
1 柴油机装配有哪几个要点? 答:柴油机的正确装配有以下几个要点: a. 必须按照记号正确装配 柴油机的一些零部件之间,往往有精确的相对位置要求。对于具有这种特征的零部件,修理工在安装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和核对装配记号,确信记号相合无误后,才可装合使用。 例如柴油机活塞与气缸套的配合,为了方便使用和修理,其配合偶件往往分为多种级别(至少三级),每一级又分为若干组(至少二组),每组之间一般差0.01~0.02mm,并在配合偶件上标有记号或不同颜色,供修理时选配,此时不应弄错记号装配,否则无法保证修理装配质量。 锥形活塞环…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某高强化柴油机漏气量超标问题,对活塞组的漏气通道进行分析,并利用有限元及动力学分析软件对配缸间隙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优化配缸间隙后漏气量仅降低0.82%。对活塞环装配前后的尺寸进行检测对比,确认活塞环装配不当使得闭口间隙超差并出现漏光现象,是造成发动机漏气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对活塞环的装配设备改进之后进行500 h发动机试验,漏气量降低到规定范围内。结果表明,该发动机活塞与缸套的配缸间隙对漏气量影响较小,活塞环装配不当造成漏气量超标。  相似文献   

8.
有效降低柴油机机油消耗率的设计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二种不同机型柴油机机油耗率偏高的问题,进行了试验分析,找出其主要因素。对活塞环及活塞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对气门导管的装配工艺作了改进,降低了柴油机的机油耗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以一款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结合活塞温度场试验研究,建立了活塞组件运动学模型。着重研究了不同配缸间隙、开口端倒角对柴油机窜气量及缸内润滑油消耗的影响规律,运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了活塞环开口间隙对窜气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顶环及二环开口间隙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解。分析结果表明:配缸间隙的增大使得润滑油消耗增大,最大增幅为7.54%,配缸间隙对窜气量影响较小。顶环开口端倒角对窜气量影响较为明显,顶环开口端倒角从0增加到1mm,窜气量增大13%。顶环及二环开口间隙对柴油机窜气量影响具有线性关系,油环开口间隙对柴油机窜气量影响较小。顶环开口间隙0.42mm、二环开口间隙0.48mm为最优解,此时窜气量为13.11L/min。  相似文献   

10.
鉴于柴油机润滑油消耗对颗粒排放的重要影响,本文从柴油机缸内润滑油消耗机理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润滑油因往复运动惯性力的作用被抛入气缸、缸壁润滑油膜蒸发烧损、活塞环“泵油”以及润滑油通过环开口间隙流入燃烧室等消耗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杨远江 《内燃机》2004,(2):36-38
增压器与柴油机的匹配优化,应首先找出柴油机的匹配点在增压器压气机性能曲线图的位置。但由于系统原因及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误差,仅仅依靠柴油机平台试验数据(其中包括扫气压力Ps、增压器转速n等与增压器有关的参数)很难较为准确地判定柴油机与增压器匹配点位置。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对船舶柴油机NOx排放测试的强制性要求,为增压器与柴油机进行优化匹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介绍了利用柴油机NOx排放测试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增压器匹配优化的方法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位置控制式、时间控制式和共轨 时间控制式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特点 ,分析了它们的技术特征、技术关键及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越性 ,并提出了柴油机电喷系统发展应加强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国内外重载车用柴油机的现状、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柴油机存在的差距,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大功率重载车用柴油机配套率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影响我国重载车用柴油机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尽快改变我国重载车用柴油机的落后现状,满足不断增长的重卡市场对柴油机的需求,提出重载车用柴油机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发展重型柴油机需采用的关键技术措施。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有关重载车用柴油机研发过程中应用软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国外舰用柴油机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柴油机在舰船动力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国外舰船动力装置发展趋势、国外舰用柴油机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有关提高我国柴油机整体技术水平的建议;最后,阐述了国外舰用柴油机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提出了我国舰用柴油机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船舶大功率柴油机的发展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明志  吴惠忠 《柴油机》2007,29(2):1-4,27
通过对比国内外船舶柴油机的现状、技术发展趋势、存在的差距认为目前国内大功率柴油机船舶配套率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影响我国船舶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了尽快改变我国船舶柴油机的落后现状,满足不断增长的船舶市场对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的需求,提出船舶柴油机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技术上要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国产化技术创新之路,才能加快船舶柴油机配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D6114车用柴油机上进行上止点位移测试及基于压缩压力的上止点位置计算,分析各种方法测量误差及发动机运行条件对上止点位置的影响规律,对理想多变指数比对法和绝热压力修正法两种方法进行校核计算;进一步开展车用柴油机、车用汽油机和船用中速柴油机3种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热力损失角测试与估算研究,确定不同机型热力损失角范围。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都可以较好地预测车用柴油机热力损失角,上止点曲轴转角测试误差不超过0.2°,其中绝热压力修正法计算更简单直接;车用柴油机的热力损失角较大,车用汽油机次之,而船用中速柴油机的热力损失角最小,并且受转速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陈谦 《柴油机》2012,34(2):39-40
针对国产化后的船用柴油机在整机可靠性和零部件寿命方面与进口产品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通过分析几例柴油机零部件发生的故障,阐明:零部件国产化过程中应注重工艺过程的控制,在消化国外工艺过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工艺改进;对原进口零部件存在的问题应督促国外厂商进行改进,以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8.
船用低速柴油机轴承磨损监测系统工作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船用低速柴油机轴承磨损监测系统的启用,真正实现了轴承磨损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开验轴承次数的减少。介绍了船用低速柴油机轴承磨损监测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功能与特点,对其关键技术,下止点位置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尤其是速度补偿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为更好地用好该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详细分析了我国高速轻型柴油机的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乐观的估计,指出了我国高速轻型柴油机与国外先进机型的差距,分析了高速轻型柴油机满足严格的国3(欧3)排放法规的可行性和技术途径,在对实现国3标准的燃油系统技术方案综合性能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速轻型柴油机达到国3排放标准的经济的现实方案,即高喷射压力的PM型直列泵 电子调速器 冷却的废气再循环(EGR)方案。  相似文献   

20.
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放热规律分析及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热力学和内燃机燃烧的基本理论入手 ,推导了计算分析双燃料发动机缸内工质成分和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关系式以及求解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放热规律的微分方程式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开发了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放热规律计算软件。研究结果表明 :用传统柴油机分析方法计算双燃料发动机的放热率峰值偏小 ,所计算的缸内工质平均温度偏高 ,新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该分析软件可以适用于多种燃料发动机 ,是内燃机燃烧放热规律的通用计算软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研究表明 :双燃料发动机初始放热率比纯柴油大 ,若着火始点在上止点后 ,双燃料缸内最大爆发压力比纯柴油低 ,否则比纯柴油高 ;控制双燃料发动机着火始点是控制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 NOx 排放的关键 ,双燃料发动机着火始点应在上止点后 ,可以使发动机爆发压力和 NOx 排放比纯柴油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