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危及生命的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的急诊造影与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患者48例,急诊行经导管动脉血管栓塞治疗,将导管超选择至出血部位,用聚乙烯醇颗粒、明胶海绵或弹簧圈栓塞。结果 48例能确定出血部位,47例成功栓塞出血动脉,1例未行栓塞治疗。4例栓塞后仍有大量出血,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 ~ 12个月, 总有效率为90% (43/48),无异位栓塞及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导管动脉血管栓塞是治疗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和合适的栓塞剂和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肾出血动脉造影的不同表现及其栓塞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25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急性肾出血患者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根据肾出血动脉造影的不同表现,以明胶海绵、PVA颗粒和弹簧圈等栓塞剂行栓塞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动脉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溢,其中2例合并假性动脉瘤,2例合并肾动静脉瘘,1例合并肾动脉-肾盏瘘,1例为假性动脉瘤破裂合并肾动静脉瘘;另5例显示为肿瘤血管。25例患者采用不同栓塞剂栓塞后出血完全停止,随诊4 ~ 10个月,均无再次出血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性肾出血动脉造影的各不相同,仔细甄别并选用不同栓塞剂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能有效止血、最大限度地保存肾功能,可作为肾出血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2月苏北人民医院介入科对23例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血管造影及血管腔内治疗,对明确有对比剂外溢的出血直接征象的患者行栓塞治疗。对于肠道血管增多、扭曲、紊乱的间接征象的患者行留置导管泵药治疗。结果 23例患者造影阳性发现为19例,其中16例为行内镜下钛夹治疗失败的患者,造影检查发现对比剂外溢的直接出血征象,栓塞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控制,随访1个月内未出现再发消化道出血症状。3例造影发现间接出血征象的患者行留置导管泵入缩血管药物3 ~ 7 d,经导管泵入垂体后叶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患者出血逐渐停止,2例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再次出现出血症状。4例造影未有阳性发现的患者行经验性栓塞术后继续行内科止血治疗,止血效果欠佳。结论 对于内镜下治疗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以行选择血管腔内治疗,尤其是对内镜下发现明确出血的患者效果更佳。术前的内镜检查对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检查发现异常血管病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栓塞术在口腔、鼻咽及颌颈部急性医源性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以及造影和栓塞技巧。方法 2000年8月—2013年4月对口腔、咽喉及颈部病变在行局部检查、局部治疗或外科术后的急性医源性出血、常规治疗方法未能控制出血的10例患者,以Seldinger技术行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先行两侧颈外动脉主干造影,继行颈外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并栓塞。结果 动脉造影均发现病变局部动脉小支破损、对比剂外溢,对10例共16支破损动脉分支进行栓塞,所有患者均一次栓塞成功止血。结论 对于口腔、咽喉及颈部急性医源性大出血,颈外动脉造影可明确出血原因,以明胶海绵颗粒或联合微弹簧圈栓塞可彻底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讨论经导管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动脉造影并作动脉栓塞止血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30 d内再次出血率及并发症等。结果52例患者中49例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4.2%;14例患者术后30 d内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术后再出血率26.9%,其中6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5例患者动脉造影后再次栓塞,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行内镜止血治疗。 结论 经导管栓塞治疗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63例,共有肌瘤79个,长径为3~10 cm,其中子宫体肌瘤74个、子宫颈肌瘤3个、阔韧带肌瘤2个,均行UAE。63例患者(51例富血供,12例乏血供)于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行超声造影,随访指标:肌瘤体积缩小情况,症状改善情况(月经量增多、经期紊乱、痛经、压迫症状),超声造影表现变化情况。结果 51例富血供组子宫肌瘤从术后1周体积开始缩小,且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缩小;12例乏血供组肌瘤从术后1月才开始缩小,也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缩小。术前、术后超声造影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富血供子宫肌瘤UAE术后1周体积即开始缩小,乏血供肌瘤术后1个月才开始缩小,但远期疗效基本一致。子宫肌瘤UAE术前术后均具有独特的超声造影表现,临床可据此评估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索一条应用于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后贫血患者延续护理的有效途径。方法 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采用电话随访、微信平台、腾讯QQ和手机短信等信息传递方式,对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后贫血的患者实施系统的规范性延续护理,比较干预前、中、后患者乏力程度和血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延续护理模式后,患者贫血状况得到改善,表现为乏力程度(χ2=45.06,P=0.000)逐渐降低,且重度以上贫血患者逐渐减少;干预1个月后患者红细胞(RBC)(t=-3.12,P=0.004)和血红蛋白(HGB)含量(t=-2.08,P=0.047)显著升高;而干预6个月后只有RBC计数表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t=3.62,P=0.042)。结论 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延续护理模式适用于消化道出血且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对123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急诊血管造影,初次造影未发现出血灶的病例,灌注扩血管药物后复查。根据造影检查前临床是否有出血表现,将其分为甲、乙两组作对比分析。术中按不同出血原因和部位再采用动脉栓塞或(和)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结果出血活动期病例出血检出阳性率为90.8%,出血静止期病例出血检出阳性率为47.2%;动脉栓塞治疗即时止血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即时止血率为82.7%。结论消化道出血在出血活动期行急诊血管造影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45例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45例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40例为外科手术后出血,5例为介入手术后出血,其中1例因胰腺癌伴肠梗阻接受十二指肠支架植入后引起出血,4例因胆管癌伴阻塞性黄疸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后引起出血。选择性血管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后41例完全止血, 4例复发出血,其中1例胰腺癌伴肠梗阻患者于栓塞术后5 d大出血死亡,3例接受再次栓塞治疗完全止血。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8年,未再发出血。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于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艾敏  刘丽  卢光明  许健 《工业加热》2019,(3):276-279
【摘要】 目的 探讨急症血管内栓塞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16年收治的71例SAP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急症DSA造影。其中27例(38.0%)患者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分析所有患者DSA造影表现及27例血管内栓塞结果。结果 动脉造影发现20例(28.2%,20/71)患者动脉破裂出血,7例(9.9%,7/71)假性动脉瘤,共32支责任动脉中11支脾动脉(34.4%,11/32)为主要出血动脉。32次血管内栓塞成功率为93.8%(30/32)。术后栓塞并发症4例,其中2例患者脾梗死,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肝脓肿和1例脾脓肿,经抗感染及置管引流好转;死亡3例,其中2例因失血性休克,1例因脑干梗死,均与介入操作无关。5例(25%,5/20)复发出血(其中4例出血点不同于初次出血点),二次栓塞均成功止血。结论 血管内造影栓塞可及时发现SAP并发出血患者责任动脉,达到快速止血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造瘘术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肾造瘘术后出血患者,使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微粒、聚乙烯醇(PVA)微粒或弹簧圈。结果造影显示肾实质动静脉瘘2例;对比剂外溢4例;假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3例。栓塞治疗后异常血管征象消失,12例患者的血尿3~7d内消失,随访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再次血尿。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造瘘术后出血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急症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2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右股动脉Seldinger穿刺技术,选择性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行DSA明确出血部位后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插管成功率100%,手术时间25~60min,平均(42.5±4.6)min,术后止血时间3~15min。术后止血总有效率100%。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血红蛋白及心率,差异具有显著性(t=29.49,P<0.01;t=16.51,P<0.01)。所有患者宫体按期复旧,转经后月经正常。结论TAE创伤小,疗效快速肯定,术后短期及长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对危及生命的产后出血是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导管栓塞治疗肝脏外伤出血的疗效、适应证、并发症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6年5月到2006年5月收治肝脏外伤出血患者33例,其中24例行肝动脉造影证实为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再超选择插管至病变部位,根据载瘤动脉受损情况,予明胶海绵和(或)弹簧圈栓塞。结果24例28枚假性动脉瘤栓塞技术上均一次成功。2例分别在栓塞后48h、72h再次出血。再次栓塞后1例康复,1例在第2次栓塞后1周因再出血和严重腹腔感染死亡。发热9例,均与栓塞无直接相关。结论经导管栓塞治疗肝脏外伤出血安全、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肾出血患者中肾癌姑息治疗2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肾损伤12例,肾血管畸形7例,肾动脉瘤2例。临床表现均有肉眼血尿。先行动脉造影,了解出血原因、部位、程度及血供情况;然后超选择插管至病变处,灌注化疗药物和(或)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方法及栓塞剂的种类、剂量根据病变性质、造影表现及插管具体位置进行选择。结果62例患者均通过动脉造影获得了明确的诊断,19例可见对比剂外溢。介入治疗后43例患者12h内肉眼血尿消失,17例24h后肉眼血尿消失;2例肾癌术后肉眼血尿术后明显减轻,持续到1周后消失。随防1~48个月,除4例肾癌患者栓塞后1个月左右又出现血尿外,其余患者均无肾出血复发,CT示栓塞满意。结论经导管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是肾出血的可靠诊疗方法,创伤小、止血快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能最大程度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来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处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和留置导管灌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维持12 h止血治疗.结果DSA诊断阳性率75%(24/32),其中肠伤寒2例,肠结核1例,血管性病变14例,肿瘤7例.阳性者介入手术成功20例,手术成功率83.3%,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诊断不明确或保守治疗无效的下消化道出血有着重要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咯血患者锁骨下动脉造影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肺咯血患者,在完成了以支气管动脉为主的胸主动脉各分支动脉栓塞治疗后,再进行单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其中A组:4例为1次以上动脉栓塞治疗后再次行栓塞者(2例行单侧造影,2例行双侧造影),B组:16例结合胸片及胸部CT所示的病变部位行单侧造影(右侧10例、左侧6例),C组:18例双侧造影.判定造影结果分以下3类:正常(-),小分支紊乱、增生(+),明显出血动脉(++).对造影明确有明显出血血管的部分患者进行栓塞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出血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和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栓塞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或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结果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手术成功率97.9%,止血率达100%。术中弹簧圈移位1例,发生以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为特点的迷走反射4例;术后出现顽固性(胸)腹水4例,腹腔内出血导致死亡1例。术后连续随访1年:在前6个月内2例死于肝衰竭,再出血2例;在后6个月内3例失访,再出血5例。结论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技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注意手术操作细节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超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是诊断和治疗急性出血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疗效高等优点。本文回顾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技术在各类出血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并对栓塞材料及操作技术等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