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设计一种可携带125I粒子的鼻饲营养管,用于治疗上消化道恶性阻塞性病变,以达到鼻饲营养和腔道内近距离放疗的双重效果。方法 将125I放射性粒子置入3 F导管内并两端封闭制成粒子链,使用捆绑技术将粒子链固定于鼻饲管上,并在DSA透视下置入可携125I粒子链的鼻饲营养管,其中粒子链段跨越食管闭塞或狭窄段行近距离放疗。6例晚期食管癌使用该项技术,记录技术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术后2个月评价Karnofsk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Neuhaus吞咽困难分级,对比剂通畅情况,肿瘤局部情况。结果 可携带125I放射性粒子链的鼻饲营养管制作简单,技术均获成功,平均操作时间15.5 min,无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个月Karnofsky评分、VAS评分、Neuhaus吞咽困难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对比剂通过闭塞狭窄区顺利,肿瘤评价均为部分缓解、局部控制。随访2~6个月,再发梗阻1例。 结论 可携带125I粒子的鼻饲营养管制作简单易行,可同时实现胃肠营养和近距离放疗,为食管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病变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设计新型一体化可携带125I粒子的胆道内外引流管,用于治疗胆管恶性梗阻病变,以达到胆汁引流和腔道内近距离放疗的双重效果。方法 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管支架植入术,后引入新型一体化可携带125I粒子的胆道内外引流管。评价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率,并发症,支架通畅时间和患者生存期。结果 引流管置入简单顺利,技术均获成功。术后1个月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血象和免疫指标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例(13.3%)患者发生胆管炎,2例(13.3%)胆道少量出血,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未出现胆管穿孔、严重出血、放射性肠炎和放射源泄漏等严重并发症。随访55~402 d,6例(40.0%)发生胆管再梗阻,支架中位通畅时间255 d,6个月通畅率64.5%。5例死亡,10例存活,9个月存活率64.3%,中位生存时间368 d。结论 新型一体化可携带125I粒子的胆道内外引流管可同期实现胆汁引流和近距离放疗,初步临床使用可行、安全、有效,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的基础上,经胆道支架内植入放射性粒子条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38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应用125I粒子,每个125I粒子长4.5 mm、直径0.8 mm,送入导管制备粒子条。先行经皮胆道引流术(PTCD)术;将导丝经皮通过梗阻段,先行球囊导管扩张,后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然后经支架置入8 ~ 10 F胆道引流管;最后将装有粒子条的导管在透视下经胆道引流管送入所需照射部位,包敷固定引流管露出体外部分或者包埋于皮下。结果 38例胆道恶性梗阻的患者中36例成功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及放射性粒子条植入术,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P < 0.05)。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观察发现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后联合放射性粒子条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单纯球囊扩张、胆道外引流同时行125I粒子链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4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别为胆管癌1例,肝癌介入治疗术后1例,肝癌手术切除后胆管内癌栓1例,胰头癌1例,术前总胆红素分别为230 μmol/L、450 μmol/L、670 μmol/L和280 μmol/L;采用经皮胆道穿刺途径行胆道球囊扩张、外引流,而不放置胆道支架;同时行胆管内125I粒子链植入。结果 4例患者经皮外引流及125I粒子链植入操作均顺利完成。术后14 ~ 19 d总胆红素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术后10 ~ 23 d拔除外引流管,分别随访6、5、4.5和4个月无黄疸复发;3例仍生存,1例胰腺癌患者术后6.5个月死于全身衰竭。结论 单纯球囊扩张、胆道外引流并125I粒子链植入消褪黄疸疗效显著,有获得较长时间胆管开通的可能,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剑宇  徐浩  许伟  王勇  柳昂 《工业加热》2019,(9):874-877
【摘要】 目的 评价和探讨胆道支架联合内、外125I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及疗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9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胆道支架外125I粒子条治疗为A组(30例),行胆道支架内125I粒子条治疗为B组(30例),行单纯胆道支架治疗为C组(30例)。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内、外置入粒子条区别。依据胆红素、转氨酶指标评价患者近期疗效;依据支架通畅时间、支架通畅率和生存时间评价患者远期疗效。结果 A组术中出现5例粒子条移位(均<1 cm);B组随访期间3例出现粒子条无法取出,2例出现胆汁瘤,8例出现胆汁外溢。在疗效上,A、B两组明显优于C组(P<0.05),A、B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粒子条置放于支架内或外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支架内置入粒子条较支架外置入粒子条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兔门静脉腔内植入连续排列125I粒子条的安全性.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并编号,包括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实验组动物将封装在导管内连续排列的3粒125I粒子条经开腹、穿刺,悬挂固定在门静脉主干内壁.对照组仅开腹门静脉作荷包缝合.术后14、28、60和120 d分别抽血标本并行CT检查和直接门静脉造影.实验组、对照组在14、28和60 d造影后分别处死2只动物;120 d时处死剩余动物.收取门静脉主干,邻近肝、肠等组织及远处肝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动物未发现125I粒子辐射相关的呕吐、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及死亡.MDCT及DSA均显示门静脉血流通畅.病理大体标本未显示门静脉穿孔,狭窄及血栓形成,植入粒子条与管壁无粘连.实验组镜下见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中膜及外膜无改变.临近125I粒子旁肝细胞坏死明显,肝右叶下角及十二指肠组织无异常.两组间血常规及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排列125I粒子条兔门静脉管腔内植入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先行PTCD引流后,二期采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结果 手术过程支架及粒子条移位2例,经胆道活检钳复位,技术成功率100%,黄疸缓解率100%;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 ~ 23个月,未发生放射性泄漏、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支架内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导致再次梗阻征象,但部分患者(25%)由于支架网孔处内膜增生或胆道内结石形成导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其中位生存时间10.9个月。结论 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安全可靠,疗效肯定,术后能延长支架通畅时间,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蒋妮  蒋蕾  邱燕  陶然  李玉雯  黄雁  张丽琴  黄明 《工业加热》2014,(12):1106-1108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的护理。方法 对2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护理干预,记录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例食管癌患者顺利置入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术后患者吞咽梗阻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进食情况明显改善。支架置入4 h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流食,吞咽顺畅,其中4例感胸痛,2例有少量出血,2例有异物感。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是一项新的技术,术前、术中、术后等环节的正确护理,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估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门静脉125I粒子植入术。手术方法采用超声导引穿刺门静脉,透视下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粒子间距8 mm,每例患者粒子植入数量8 ~ 30粒。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癌栓抑制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125I粒子均成功植入,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 ~ 22个月,门静脉癌栓均明显缩小。结论 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方法可行,可有效治疗门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病灶清除在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3例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患者,在超声引导失败或引流疗效不佳时,在CT定位引导下行病灶穿刺置管引流,引流1周待假性窦道形成后,经窦道用胆道镜多次清除脓腔内坏死组织。结果 13例患者置管引流均成功,每例患者行胆道镜脓腔清理2 ~ 7次,其中8例治愈,5例假性囊肿形成。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脓腔清理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其创伤小,疗效佳,不易受胸腔内和胃肠道气体干扰,并发症少,对提高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