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玉琴 《节能技术》2000,18(3):3-4,22
在研究分离式热管蒸发段流动特性的基础上,对其传热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首先分析了核态沸腾传热区及飞溅降膜传热区的换热原理;根据数据回归整理了核态沸腾传热区和飞溅降膜传热区的换热系数无量纲准则关系式,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并将它们与其它关系式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有用的结论,其结果为分离式热管的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月芬  邹峥 《动力工程》1996,16(3):53-57
该文采用加热石英玻璃管和无缝钢管模拟分离式热管的蒸发段。对例题的充液。流和传热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和理论分析。作者着重分析了核态沸腾传热区及飞溅降膜区的换热原理,试验数据回归整理李相应了换热系数无量钢准则关系式,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同时将这两个关系式分别与大空间沸腾传热及整体式热管蒸发段降膜传热区传热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极为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铜-R22分离式热管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平  邓林  朱丽  任建波 《节能技术》2007,25(3):234-237
采用铜管模拟分离式热管蒸发段,以R22为工质,在热流密度1~5 kW/m2、蒸发温度30~60℃和蒸发段倾角10°~90°范围内,研究了这种分离式热管的传热特性.分析了热管的启动特性以及热流密度、蒸发段倾角和充液率对其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以R22为工质的分离式热管具有良好的启动性,蒸发段合理的充液率为80%~100%,在试验参数范围内,热流密度、蒸发段倾角和充液率对热管的传热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离式热管小螺旋管蒸发段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杰  王经  张红  庄骏 《热能动力工程》2001,16(3):243-246
将小螺旋管应用于分离式热管的蒸发段。通过采用玻璃管和不锈钢管模拟分离式热管的蒸发段,对不同充液率和热流密度下,小螺旋管管内流体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可视化实验观察小螺旋管蒸发段管内流型,初步分析热流密度和充液率对流型转换的影响,讨论壁温分布与管内两相流流型的关系。提出螺旋管内的脉冲震荡和二次回流使得管内流体的紊动强化,从而使平均换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得以提高,不会产生壁温飞升,具有较好安全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开式热管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淑英 《节能技术》1996,(5):5-7,12
对新型换热元件开式热管的传热特怀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开式热管存在两个传热转折点。其实际工作的最佳范围应在两个传热转折点之间。本文给工度经、小孔直径及小孔位置变化工式热管传热能力的实验结果。为合理设计开式热管理提供了参考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翅片管换热器作为蒸发端和冷凝端,R600a为循环工质,进行了分离式热管的实验研究。着重就不同的工作温度、不同冷凝端与蒸发端的高度差对分离式热管的传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冷凝端进风温度恒定为16.55℃时,蒸发端进风温度低于60℃时,以R600a为工质的分离式热管的传热量曲线近似于二次曲线,蒸发端进风温度高于60℃时,其传热量曲线近似于一条直线。随着蒸发器与冷凝器的高度差的增大,分离式热管的传热能力得到提高。高度差为1m的分离式热管比高度差为0.8m的传热能力平均提高9.57%。  相似文献   

7.
根据热能工程及化工领域中的某些实际需要,提出了一种新型分离式温控热管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该种热管能够在保持传热温度变化很小的情况下自动改变传热功率来适应负荷变化的需要。实验结果表明,当温控热管传热功率增加200%时,热管工作温度变化小于5%。  相似文献   

8.
分离式热管余热利用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式热管技术是一项新技术。本文介绍了作者对该技术进行的试验研究及其余热利用系统的研制开发情况。实践证明,该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取得了显著节能效果,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间接蒸发传热过程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珂  郭新川 《新能源》1999,21(5):10-14
本文在考虑壁面两侧流体温度实际变化的前提下,对间接蒸发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流体温度、流体速度、流体相对湿度、壁面湿润率以及流道宽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井筒重力热管是利用热管将油藏自身能量即井底热量传递到井筒上部,在无需外加动力条件下实现对井筒近井口流体加热,改善井口流体温度分布,防止近井口结蜡和絮凝,从而降低采油成本。本文利用N-S方程,根据液膜内微元体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热平衡原理,模拟分析重力热管冷凝段冷却温度、加热段加热功率、冷凝段、绝热段长度以及热管内径等参数对热管运行的影响。研究变参数下热管内液膜厚度变化以及冷凝和蒸发换热系数的变化,进而分析得出变参数时重力热管传热特性,为优化重力热管参数和提高热管的换热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使重力热管在最佳传热状态下运行,提高其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11.
国内分离式热管概况与热环研究的小结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我国分离式热管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况,针对工程中热源在上,冷源在下及冷热源相距较远时的热量传递问题,在分析了一般分离式热管及“水回路”等技术的基础上,对一种新型分离式热管-泵或风机驱动的动力型分离式热管(简称热环)的研究进行了小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水平布管重力型分离式热管在空调余热回收领域的应用,本文设计了分离式热管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充液率的实验研究,并借助红外热力成像仪,首次应用图像可视化分析了不同充液率条件下热管蒸发器的工作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热管的换热量随充液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最佳充液率为45%~52%。通过能效比分析,最佳充液率时其能效比能达到8.4,表明水平布管重力型分离式热管节能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新型热管式导热油加热炉的工作原理,性能及结构特点,该加热炉采用高温热管为主,配以部分中,低温热管作为传热元件,具有独特的优点和显著的节能效果,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大燕  贾力 《工业加热》2006,35(6):23-26
对脉动热管的运行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分析了影响脉动热管运行性能的因素,并且在不同的充液率、传热量和不凝性气体含量的条件下,对脉动热管的运行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脉动热管的整体热阻受充液率、传热量、不凝性气体的影响,存在最佳的充液率,在一定的条件下脉动热管的运行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微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种新型的平板式微热管一零切角曲面微热管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热阻为基础,研究不同倾角、工质、充液比下微热管的热性能。为便于分析,将热管总热阻分解为4个部分:加热热阻、蒸发段热阻、冷凝段热阻和热沉热阻。通过实验得出如下结论:微热管总热阻的主要变化因素是冷凝段热阻和蒸发段热阻;与相应的无工质平板式换热器相比,实验件主要热阻变为热沉热阻.蒸发段和冷凝段热阻所占比例较低。根据不同的充液比和倾角。微热管传热极限分别由局部干烧和核态沸腾向膜态沸腾转化引起。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的微热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对于其机理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永磊  张克峰  李红兰  陈文娟 《节能技术》2005,23(3):226-227,274
热管是依靠自身内部液体工质的相变来实现传热的元件,传热机理十分复杂。本文在Nusselt竖直壁面层流膜状凝结理论的基础上,就热管冷凝段和蒸发段的传热分别进行分析,提出了平均换热系数h2^-和Nu^-。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采用分离式热管对焦化厂的废水余热进行回收的研究。通过建立简单实验模型,分析了对分离式热管的充液量、冷凝段壁面温度、传热功率、传热量等问题,提出了其在焦化废水余热回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对全焊接型大风量板式空气预热器的换热和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搭建实验台验证了模拟所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正确性,采用努塞尔数Nu和Fanning摩擦因子f分别对空气预热器的换热和流动性能进行评估,分析了板间距B、烟气每层椭圆通道数n和烟气条形通道高度H对空气预热器性能的影响,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全焊接型大风量板式空气预热器的传热关系准则式。结果表明:当B变大或H增加时,换热性能提高;当B减小,n减小或H减小时,流动性能变好;且H的最佳取值为7 mm。  相似文献   

19.
单头“W”形螺旋槽管传热与流体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结构参数的6根铜制“W”形螺旋槽管中的湍流摩擦阻力与换热犊 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了影响“W”形螺旋槽管传热与流阻性能的主要因素,得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用于“W”形螺旋槽管的摩擦系数及传热系数的统计关系联式,研究结果为换热器设计及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