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岩棉外墙保温技术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筑中,外围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外围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据有关机构测试,住宅能耗中墙体如果不做保温处理约占50%,如果进行保温处理约占10%~15%。可见。墙体保温是建筑节能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空调负荷比例的日益增长,其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影响需要开展深入研究。为准确反应空调负荷的特性,充分考虑了传统空调及新型变频空调的总体特性,建立了变频空调为主的混合模型。对比研究了传统空调负荷模型、混合模型以及目前工程上仍然采用的静态负荷模型,分析了它们对电网仿真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一方面用静态负荷描述空调设备,仿真结果过于乐观;另一方面,变频空调比例很大时,对局部电网的无功/电压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6.
新型EPS外墙保温饰面板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S外墙保温饰面板是一种新型住宅外墙保温技术 ,他具有很好的保温保暖特点及其它一些方面的优点 ,本文就上述内容进行了阐述 ,而且就其在建筑业中的应用方面都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从民用机场建筑地理位置,建筑结构的生,探讨机坪辐射现象对候机楼为主的民用机场建筑空调冷负荷的影响,宽阔,平坦的,大面积的停机坪在夏季强烈阳光照射下形成一个巨大的发射平面,与阳光共同形成机坪辐射,而这种辐射所形成的最大负荷与建筑物的温差传热最大值出现在同一时段,形成空调系统的高峰负荷,因此,机坪辐射对机场建筑空调冷负荷的影响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候机楼等机坪周边机场建筑的空调冷负荷,材料选择以及空调送风系统的布置等,除了考虑一般影民用建筑空高冷负荷的因素外,应充分考虑机坪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传统建筑外墙保温方法忽略了建筑外墙采暖负荷的计算,导致出现保温性能不理想、能量消耗高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康普顿背散射检测技术的建筑外墙保温性能优化研究。分析康普顿背散射强度和窗宽比对建筑外墙传热系数的影响情况,通过计算建筑外墙传热系数的保温性能限值,建立建筑外墙保温性能优化过程的目标函数,利用建筑外墙保温点的概率分布函数,得到建筑外墙出现保温点热能消耗的关系式,基于建筑外墙保温性能极限值的约束条件,建立建筑外墙保温性能极限值的约束条件,结合建筑外墙温度控制参数的优化函数,优化建筑外墙温度控制参数,通过计算建筑外墙的采暖负荷,构建建筑外墙散热模型,基于太阳光辐射对建筑外墙内部环境的影响关系,建立能量消耗变化值与热阻值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建筑外墙最佳传热系数的优化推荐值,实现建筑外墙保温性能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1.
地源热泵在空调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地源热泵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分类,分析了地源热泵的关键技术,并与相关的热泵技术进行了性能比较,对地源热泵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最后还介绍了地源热泵技术在制冷空调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蓄能、热回收技术及其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描述了蓄能与热回收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阐明了它们在空调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空调系统时必须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使空调系统的能耗减小,从而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这样才能做到节能与环保并重。 相似文献
13.
热回收蓄能空调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重点阐述了热回收技术和蓄能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在工作原理、节能循环分析、经济性分析、控制和应用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节能技术在制冷空调系统中的运用大有前途,可以得到大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论蓄冷空调技术与节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蓄冷空调是今后空调节能的方向,本文针对近年来建筑空调用电不断增加,论述了蓄冷空调对电力调峰、平衡电网及节能的意义,并介绍了冰蓄冷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是相关设计环节当中的要点工作。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分析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策略,并且对相关工作的研究以及实现进行了细致的探究,旨在更进一步促进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节能性以及操作性的提高,全面改进传统设计工艺中的不足之处,进而为现代化的空调系统质量的改进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电站翅片热管空气预热器变壁温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和FLUENT软件相结合,对带翅片热管空气预热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模型采用标准κ-ε湍流模型,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计算管壁温度,并将之作为模型的边界条件,用流固耦合法研究了翅片的温度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换热管翅片迎风面换热效果明显高于背风面;换热管下游存在回流区,背风侧气流速度急剧下降;换热管迎风侧压力高于背风侧相应点的压力,沿流动方向压力分布具有分段降低的特征;模拟结果与已有文献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所以该方法能有效地模拟预热器流场与温度场的细观信息,为空气预热器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20.
VRV空调系统的节能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扼要地介绍了VRV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发展状况 ,从机械制造、传热介质、设计理念、自动控制以及新风处理等角度分析了该系统的运行节能因素 ,提出了该系统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最后简单地阐述了这种系统产品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