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六缸柴油机冷却系统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冷却水的流动与传热直接影响柴油机的冷却效率、高温零件的热负荷、整机的热量分配和能量利用。在冷却系统传热计算时,利用流固耦合的方法,较为准确地确定了缸体水套的传热边界条件。采用CFD商用软件STAR—CD对直列六缸柴油机的冷却系统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给出了整机冷却水套内冷却液的流场、换热系数及压力场分布,为柴油机冷却水腔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流固耦合研究纳米流体在内燃机冷却水腔中的传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内用纳米流体代替传统的冷却工质水,对六缸柴油机采用整体耦合的方法,将冷却系统与内燃机固体部件当作一个耦合体,使流固边界成为内部实时边界,对纳米流体在整机冷却系统中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不同种类、不同体积分数、不同粒径的纳米流体对内燃机冷却系统传热的影响规律,给出了整机冷却水套内冷却液的流场、换热系数、压力场以及准确的温度场分布,为内燃机热应力的计算以及纳米流体在柴油机冷却水腔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冷却系统匹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冷却系统的设计、匹配技术要求及其对柴油机整机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冷却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论述了基于“提高系统散热能力、减少消耗功率”的匹配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6135工程机械柴油机用高转速冷却水泵存在的较为严重的漏水等质量问题,从整机设计及工程机械柴油机需求的角度,对6135柴油机的冷却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冷却水泵性能和结构以及冷却水泵与冷却系统的匹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水泵结构改进设计、水泵改进设计的制约条件、水泵改进设计途径进行了阐述,并根据产品现状确定了分步改进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6135工程机械柴油机用高转速冷却水泵存在的较为严重的漏水等质量问题,从整机设计及工程机械柴油机需求的角度,对6135柴油机的冷却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冷却水泵性能和结构以及冷却水泵与冷却系统的匹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水泵结构改进设计、水泵改进设计的制约条件、水泵改进设计途径进行了阐述,并根据产品现状确定了分步改进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陈华进 《柴油机》2006,28(2):33-36,53
阐述了大中型养路机械用柴油机冷却系统的设计、匹配技术要求及其对整机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冷却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论述了基于“提高系统散热能力、减少消耗功率”的匹配技术。  相似文献   

7.
刘鹏  李鹏飞  黄映云 《柴油机》2011,33(3):33-36, 50
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柴油机整机的刚柔多体动力学模型和单独配气机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对柴油机配气机构进行动态性能研究,获得了柴油机配气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对比上述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发现:利用柴油机整机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不仅能够获得配气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还能获得许多柴油机工作过程中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8.
周开平 《柴油机》2012,34(5):33-35
对某型矿用防爆柴油机的冷却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进行了匹配计算,并通过温升试验对防爆柴油机冷却系统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匹配计算与试验结果较吻合;该冷却系统达到防爆要求;保证了防爆柴油机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了防爆柴油机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在柴油机设计开发过程中,考虑到热负荷高、各缸孔间冷却均匀性差、缸盖鼻梁区出现热裂等现象的出现,本文对整机冷却水流速与换热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得出冷却水在缸体进气侧从第一缸向第四缸流动过程中,流速与换热系数明显下降,这将会引起柴油机热负荷高、冷却均匀性差;喷油器和气门周边区域换热系数低,这将会是缸盖鼻梁区热裂的主要成因。针对上述设计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潜在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缸体水套设计优化方案、缸盖垫片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模拟计算的手段,得出本文提出的冷却系统优化设计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有效降低产品设计完成后热负荷高、冷却均匀性差以及缸盖鼻梁区热裂等潜在失效风险。  相似文献   

10.
在柴油机设计开发过程中,考虑到热负荷高、各缸孔间冷却均匀性差、缸盖鼻梁区出现热裂等现象的出现,本文对整机冷却水流速与换热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得出冷却水在缸体进气侧从第一缸向第四缸流动过程中,流速与换热系数明显下降,这将会引起柴油机热负荷高、冷却均匀性差;喷油器和气门周边区域换热系数低,这将会是缸盖鼻梁区热裂的主要成因.针对上述设计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潜在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缸体水套设计优化方案、缸盖垫片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模拟计算的手段,得出本文提出的冷却系统优化设计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有效降低产品设计完成后热负荷高、冷却均匀性差以及缸盖鼻梁区热裂等潜在失效风险.  相似文献   

11.
冷却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其中水泵是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170柴油机为例,针对水泵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利用相似理论,对水泵重新进行校核设计。此理论对柴油机水泵的快速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某柴油机过热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水冷柴油机在进行耐久性考核试验过程中,出现曲轴箱废气压力突然升高,排温升高的故障现象。经拆检分析确定了该故障产生的原因是整机过热造成的。为了分析整机过热原因,建立了相应的故障树,通过逐条排查分析,找出了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冷却系统膨胀水箱蒸汽阀密封不严,造成闭式冷却循环系统失效,冷却液汽化,循环系统产生气阻,并最终导致水泵供水量不足,引发柴油机过热故障。故障排除后,整机重新进入考核试验,并顺利通过了耐久性考核,验证了故障定位合理性和所采取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邱耀  畅晓鹏 《柴油机》2022,44(4):25-30
基于船用柴油机的产品结构、功能信息及保障性设计要求,采用4A(FMECA,RCMA,LORA,O&MTA)方法对柴油机整机及分系统开展使用保障分析和维修保障分析。确定柴油机在使用、维修过程中所需的使用工作项目、维修工作项目、维修间隔时间、修理级别和保障资源等,制定船用柴油机保障方案的流程,并开展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工程机械柴油机动态工况冷却系统热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工程机械动态性能匹配理论研究出发,解决在连续高负荷、高温环境工况条件下工程机械柴油机冷却系统温度过高问题.对传统柴油机冷却系统模型进行动态化、精细化和模块化改良,提出了动态工况下的工程机械柴油机冷却系统热平衡模型.系统模型以柴油机转速随时间变化作为输入,各子系统模块均采用动态模型表征,并细化考虑了发动机舱温度对风扇进风温度的影响,以提高精度.模型能够反映转速变化对于冷却系统温度变化的动态特性,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描述工程机械动态工况下冷却系统性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车用内燃机冷却系统动态传热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个基于集总参数法的车用内燃机冷却系统动态传热模型。考虑了内燃机燃烧室、散热器和水泵的传热和冷却系统的工作,建立了机体、散热器、水泵与冷却介质之间的热耦合计算公式。对一台单缸柴油机冷却系的稳态及动态温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证实该模型可用于内燃机冷却系统的动态传热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重型汽车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化学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代光 《柴油机》1998,(5):26-30
水冷式柴油机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燃烧系统一样,对柴油机的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动力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解决好其穴蚀、腐蚀和积垢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柴油机冷却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本文着重阐述重型汽车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化学保护.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6135系列电站用柴油机的结构改进、性能改进过程,并通过零部件优化设计,如曲轴、活塞组件、滤清系统和冷却系统,并进行了燃油系统和增压系统的匹配和优化,使整机性能最终满足开发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某柴油机的冷却系统的开发需求,对其进行了三维流体模拟计算分析,得出了发动机水套各主要位置的流速及换热系数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应用Flowmaster对标定工况下调温器全开的状态进行了一维流动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系统中各主要零部件的阻力分配及流量分配.分析表明,该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设计能够满足发动机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史俊  张文  陈洁 《内燃机》2013,(6):18-21
将车用柴油机改为艇用,以柴油机的额定工况为设计工况。针对艇用推进主机冷却系统的工作特点,对中冷器和淡水冷却器分别进行改造设计,确定主要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将设计计算所得的理论值和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与实验结果对比证明设计符合艇用柴油机冷却要求。  相似文献   

20.
客车用国Ⅲ柴油机的改装配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装方案确定、结构设计、冷却系统、电器电控系统、整车功能提升等方面介绍客车用国Ⅲ柴油机的改装配套设计,对改装的柴油机全面进行细化选型、计算、设计,满足使用要求,达到整车性能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