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在日常接触网检修过程中,工作票制度与地线信息未有效关联的现状,设计了一种作业过程中实时监测地线挂接状态且与操作票相关联的系统。本系统具有直观的图形界面,用户通过鼠标点击或键盘操作即可完成一次开票过程。在操作票生成之前,系统会根据自动监测到的地线信息,并依据规则库调度进行停送电防误闭锁,实现地线信息的集中管理,提高了检修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倒闸操作自动开票系统目前缺乏通用性与灵活性的缺陷,以某500 kV地下变电站为原型开发操作票自动开票系统为例,基于该站多电压等级、接线复杂的特点,采用专家系统语言CLIPS实现不同接线方式下日常倒闸操作的自动推理,并可直接将一、二次操作一次开出.该操作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安全可靠,可供运行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键顺控操作票编写和录入工作量繁复的问题,通过将全景数据拓扑分析、防误安全校核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设计了一种基于专家知识规则库的智能化拟票技术。该技术通过识别一键顺控操作任务所涉及一、二次设备的相关信息,经过自动推理与专家知识规则相结合,实现了一键顺控设备态的智能匹配和操作票的智能创建,并且完成了保护装置的自动投退和安措。通过工程应用表明,应用该技术的拟票系统可有效缩短顺控操作票拟票时间,减少人工配置出错几率,规范成票术语,减轻运行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4.
叶鹏  杨帆  李杰  陈智龙 《水电能源科学》2014,32(7):178-181,168
鉴于实现变电站内IED间的即插即用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目标之一,研究了智能变电站IED即插即用的实现原理,在全面遵循IEC61850通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JINI技术的智能变电站IED即插即用实现方法,根据智能变电站工程建设实际情况,设计了智能变电站SSD文件,通过该文件不仅实现了智能变电站IED在一次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及通信配置,且实现了IED间SV、GOOSE信息的自动匹配,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提出一种基于间隔智能组件的二次系统构架,并基于该构架对间隔智能组件提出解决方案,包括线路/母联间隔智能组件技术方案、主变间隔智能组件技术方案以及基于共享网络的跨间隔保护技术方案。面向变电站间隔的智能组件纵向集成多种业务功能,设备光口数量大为减少,采用短电缆进行采集和跳闸,有效提高保护速动性;基于共享网络的跨间隔保护充分利用共享数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上述方案解决了智能变电站光纤众多、速动性低、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4月16日,国网宁夏中卫供电公司对已建设完成的沙坡头区配网防误闭锁系统进行了初步验收。配网防误闭锁系统是将计算机软件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图形网络拓扑分析、防误闭锁技术结合在一起,为配网运行和操作人员提供了一个集配网运行防误、操作票管理、开票专家系统、强制五防闭锁以及设备巡检于一体的防误系统。该系统使用CDMA方式与电脑钥匙进行开票、传票及回传,将严格的开票防误判断与现场安装的各类闭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变电站高压设备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和电容型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与功能,提出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方案,据此完成了基于ZigBee技术的分布式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和软硬件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将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到ZigBee网络中的节点上,实现了传感器和控制器的无布线的散列摆放,用户无需重新布线,就能轻松实现对一次设备状态信息的多种智能控制,可方便地为智能变电站提供实时信息。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8月3日,福建500 k V笠里智能变电站内,技术人员登录智能变电站配置文件管理平台,采用智能站配置文件可视化工具,打开全站配置描述文件(SCD),几万行二进制软件代码瞬间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二次设备连接图。通过这些二次设备连接图,保护及测控等间隔装置的上下游连接关系一目了然,设备之间的信号交互清晰明了,原本晦涩难懂的虚端子连接表变得直观易读,为技术人员编写及执行二次检修安措票提供了便捷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摘要: 为了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性能进行正确评估和对运维管理提供可靠依据,研究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性能评估技术。针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和从运行反馈的实际问题,选取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性能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按照不同类型设备的特点,分别补充并最终建立各自的性能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基于ANN的专家系统理论。在基于ANN的专家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多模块协同互动的变电站故障信息分析决策系统,实现了变电站故障的自动和辅助决策处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江彪  范焱炜  黄丽莎 《电力与能源》2021,42(4):425-427,43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快速调试和自动验收系统主要用于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信息的自动化验收,实现远动配置静态校核、远动信息与现场监控信息同步验收、远动信息动态闭环校核、远动信息自动触发及验收报告归档等功能.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手段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验收的自动化水平,降低验收过程中各部门的参与度,减少人工操作一、二次设备加量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等高级应用功能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基于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设备逻辑虚回路原理,提出了基于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设备顺序控制功能实现方法,该方法配置灵活,能可靠实现一次设备的顺序控制和全过程监控,从根本上解决制约顺序控制技术应用问题,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根据牛粪发电自动控制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S7—300PLC的牛粪发电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从进料到生产沼气,再到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全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和实时监控。系统通过PROFIBUS现场总线实现PLC与自动控制系统设备及I/O的通讯,采用MPI方式实现PLC与上位监控机的通讯。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是一套工作可靠,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牛粪发电无人值守的自动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3.
王威  顾伟  康小平 《能源工程》2012,(5):42-44,59
叙述了变电站设备可靠性分析方法和其他工业领域的人为可靠性分析研究历史,分析了变电站运行人员的操作行为和操作票制度,并指出了智能电网战略下数字化、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发展趋势,以及程序化操作和远动执行装置的推广运用对运行人员具体操作的影响.结合电力操作独有的特点,修改基本的认知可靠性和误差分析模型,使其符合电力系统实际,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可靠性和误差分析模型的变电站人为操作可靠性分析方法.通过某变电站倒闸操作的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指出模型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变电站巡检作业中所面临的现场作业安全和人员到位情况管控难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变电站作业人员行为安全管控系统.该系统首先利用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变电站进行三维建模,构建三维数字地图,再利用超宽带UWB+北斗的一体化定位技术,实现变电站作业人员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最后将智能手环、北斗定位终端与电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智能变电站故障检修系统运维技术只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单次维修,检修周期不同步,导致运维效果差,为此采用继电保护运维技术对智能变电站故障检修系统进行深度维护。分析变电站体系结构,对易发生故障设备进行多次检查与维护。利用继电保护运维技术分析维护电子式互感器结构,使用IEC61850—9协议接口合并各个设备单元,并对设备一次维护工作、运维项目、检修措施进行分析;在二次设备维护检修时,设计TCP报文格式,结合一次设备运维中的合并单元,对合并器进行二次设备检修,设计了二次设备维护工作、运维项目、检修措施,通过对设备进行两次维护,提升检修系统运维效果。由实验结果可知,继电保护运维技术的月平均告警事件数量低于1个,运维周期始终在6 min以下,运维效果好,为变电站设备故障检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高温厌氧发酵中试自动控制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S7-200PLC的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整个中试实验过程的自动控制和工艺参数的设置、调整与监测。系统通过PROFIBUS现场总线实现PLC与自动控制系统设备及I/O的通讯,采用MPI方式实现PLC与上位监控机的通讯。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可靠性强、操作方便和准确性高等特点,完全满足高温厌氧发酵中试实验的各项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变革和延伸。通过对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比较,从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IEC61850标准通信网络等主要方面分析了智能变电站技术优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通过多个方面的分析、探讨,论证了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可行性,实例证明智能变电站在安全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宋敏 《电力与能源》2012,(4):375-376,380
随着客户对供电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上海都市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传统的箱式变电站(简称箱变)也将逐渐被智能化的箱变取代。通过对智能化箱变的需求分析,提出了满足自动化要求的箱变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同时,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多回路的在线远程自动控制的箱变自动化方案,并介绍了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通过对智能化箱变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展望了智能化箱变在我国未来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