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扩展混合长度湍流模型和S IM PLE算法,用共轭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冷却系统的高位进气、径向出流转静系旋转盘腔模型的流场和温度场,分析了其盘面平均努塞尔数N uav随旋转雷诺数R eω和流量系数Cw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和冷气流量的提高换热得以增强,但在本次计算范围内提高转速对换热的增强幅度小于提高冷气流量对换热的增强幅度。  相似文献   

2.
同向旋转盘间非稳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航空发动机中同向旋转的高低压涡轮盘简化成了几何形状相对简单的同向旋转盘系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非稳态情况下改变冷气流量和改变两盘转速对两盘温度和盘面平均Nu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Re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它对传热的影响是瞬时的,Re升高两个盘面的Nu同时增加;当一个盘的转速增大时,此盘的传热有一定的增强,但对另外一个盘传热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李芋 《小型内燃机》1995,24(2):48-53
本文提供了General Motors Quad4型发动机模拟/实验项目的研究结果,即通过发动机和歧管的动力学模拟MAVE编码,准确预测了发动机的基本性能和进排气系统的动力学性能以及来自发动机喉口处的噪声级频域分布,其模拟与实测结果吻合得相当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为保证足够的刹车制动力,通常需要一些辅助力保证刹车制动;发动机进气歧管通常为提供刹车助力的主要部件。本文对进气歧管真空度不足问题做了简要介绍,就发动机进气歧管真空度不足原因进行了相关试验并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6.
为了在抑制内燃机增压器喘振的同时达到降低增压器硬件质量与成本的目的,开发了一套基于取消进气旁通阀增压器硬件,通过控制节气门关闭速度抑制喘振的发动机控制策略,并在实车上进行了试验验证,对比了"统一节气门关闭速度"与"优化节气门关闭速度"控制策略对喘振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取消进气旁通阀,通过优化发动机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抑制增压器喘振。  相似文献   

7.
8.
涡轮增压可变谐振进气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康耀 《内燃机工程》1999,20(2):42-44,51
涡轮可变谐振增压系统中蝶形阀的开闭规律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为了得到使发动机整个运行工况都有较佳性能的开闭规律,试验测量了不同转速和负荷下蝶形阀开和闭的发动机性能,发现碟形阀的开闭规律主要依赖于转速,并确定了蝶形阀的最佳控制规律。采用可变谐振系统,可使试验发动机中低速的燃油消耗率下降约4g/(kW·h),最高燃烧压力下降约0.25MPa。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利用余热制冷进气冷却的回热燃气轮机系统,并对该系统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压比、流量比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与常规回热循环比较,指出利用余热制冷来进气冷却的方式能使系统效率提高11%,是提高燃气轮机系统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用微热偶式干湿球温度计.在稳定对流质交换状态下,对水平旋转圆筒多孔介质表面边界层的温度场和浓度场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对流质交换边界层的厚度随船,的增大而减小;浓度边界层的厚度大于温度边界层的厚度;热质交换边界层的温度梯度小于纯对流热交换边界层的温度梯度;旋转对于顺向侧和逆向侧对流质交换的影响结果不同.在顺向侧.由于旋转受迫对流和自然对流的作用方向一致,二者相互叠加的结果,使得边界层浓度梯度加大,厚度减小,而在逆向侧,情况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2.
设计出一种旋转锥式煤热解炉,对炉内煤颗粒热解过程进行实验研究,测定了煤颗粒平均粒径、热解温度、旋转锥旋转速率及煤热解失重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煤颗粒平均粒径的增加、热解温度的降低和旋转锥旋转速率的减小,热解失重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此外,在煤颗粒中加入载热体,可促进煤颗粒热交换过程的传热效果,而且随着载热体混合量的增加使煤热解失重呈现增加趋势.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煤热解机理,为新型旋转锥式热解炉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制冷剂R134a在水平强化换热管管内的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管为两种内微翅管,分别命名为A管和B管。实验件采用套管结构,强化内管外表面和外管内表面之间(管间)走乙二醇水溶液。实验过程中管内冷凝温度为51℃,管间乙二醇水溶液的流速为3.35 m/s,乙二醇水溶液的进口温度根据制冷剂的质量流速做相应调整,以保证试件出口制冷剂有一定的过冷度。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水平强化管的管内冷凝换热系数均随着制冷剂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在制冷剂质量流速从300 kg/(m2.s)增加到700kg/(m2.s)时,A管的管内冷凝换热系数比B管高1.87%到6.28%,而B管的制冷剂流动阻力比A管高9.56%到11.05%,A管的结构优于B管。  相似文献   

14.
采用ANSYS CFX商用软件对带肋矩形直通道内的冷却空气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文献[4]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雷诺数Re和肋片角度对努塞尔特数Nu的影响。结果表明:Nu数计算平均值与实验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但计算结果大于实验值;由于肋片的扰流作用,在两个肋片之间的壁面区域产生了两个旋涡,强化了冷却空气与固体壁面的换热;随着Re数的增大,Nu数增大,平均摩擦阻力系数也增大;当肋片角度在45°~60°之间时,冷却通道的强化对流换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报道第一台NACT(新型灰渣冷却技术)滚筒冷渣机的工业试验结果。工业测试显示,锅炉满负荷运行时NACT滚筒冷渣机的表观传热系数大于95 W/(m~2·K),几乎是现有滚筒冷渣机产品传热系数的2倍。该装置采用扬料板组织灰渣运动,设置迎合抛洒灰渣的对流受热面,将主导热阻由灰渣接触热阻转变为灰渣对流冲刷热阻,大幅度提高了总传热系数。工业测试结果显示:滚筒转速对NACT滚筒冷渣机性能影响巨大。随着滚筒转速提高,灰渣处理量直线升高,但不同转速下的排渣温度升高速率不同;滚筒转速增加,表观传热系数升高,有利于传热过程。增加滚筒对流传热份额,延长灰渣在滚筒内停留时间,是滚筒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余热回收与温差发电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在回收热的同时还可以发电。建立了相应试验系统,分别采用3组不同流量的冷却水对发电片冷端进行降温,同时收集热量。得出了回收热量和电量与余热温度及水流量之间的关系式,调节冷却水流量可以调节电能与热能回收的比例。研究表明:应尽量使温差发电片冷热两端温差在大于30℃的工况下运行,此时电量和热量回收效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在CO2跨临界水-水热泵试验台添加池沸腾实验段,进行CO2单管池沸腾换热实验,用威尔逊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研究表明:CO2池沸腾换热效果优于管内沸腾换热效果;同时,结合实验数据,拟合在饱和压力3.2和3.4MPa下的CO2池沸腾换热系数与热流密度和对比压力之间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8.
对一种T型翅片内螺纹沸腾强化换热管进行换热性能实验研究,管外以制冷剂R134a为工质,管内以水为介质,在定热流密度(q=9 000 W/m2)与定水流速(v=1.5 m/s,v=2.6 m/s)的工况下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利用Wilson图解法得到管内外的换热系数,并与理论光管计算值进行比较,得出T型翅片管管内外沸腾换...  相似文献   

19.
逆流-叉流板式全热空气热交换器换热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热空气-空气热交换器是能量回收的有效装置。本文在双房间环境的试验平台上,对逆流-叉流板式全热交换器在冬季标准工况和非标准工况下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冬季标准工况下,其全热效率可达70%。风量、温度差、湿度差均对换热效率有影响,换热效率随风量增加而降低,随温度差和湿度差的增大而增大。根据试验结果,整理得到了换热效率的经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设计并研制全金属双腔串联有阀压电泵,利用压电泵驱动水工质在闭式环路内循环稳定流动。水冷环路热端设计为微通道结构,微通道结构能显著增强液相工质流动过程中与壁面换热速率。在压电泵驱动下,工质在微通道热端吸热,冷端放热,实现热量从热端到冷端高效传递。搭建实验测试系统,研究压电泵工作性能以及压电泵驱动水冷环路传热性能。结果表明,压电泵在开放系统和闭式系统工作性能一致。压电泵驱动电压越大,回路内液相工质流动速度越快,传热速率越高,系统热阻越低。双腔串联压电泵在120V驱动电压下,泵水流量达到167 mL/min,水冷环路热阻达到0.12℃/W。压电泵驱动闭式水冷环路具有热阻小,结构紧凑,能耗低,智能控制等优点,能更好地应用于大功率电子器件散热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