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对河湖水系连通脆弱性分类基础上,指出河湖水系连通脆弱性扰动可分为本质脆弱性扰动、特殊脆弱性扰动,进而探讨了河湖水系连通脆弱性、敏感性和适应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河湖水系连通脆弱性的敏感性指标体系,分析了河湖水系连通的适应性,提出了河湖水系连通脆弱性评价方法,并据此评价了辽宁省中部六城市地区的河湖水系连通脆弱性,指出该六城市群已处于河湖水系连通极脆弱区,亟需实施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调水。  相似文献   

2.
河湖水系连通理论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国内外河湖水系连通相关理论和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的问题,介绍了河湖水系连通提出的背景,结合 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和水利发展趋势,解读了河湖水系连通的理念,进而系统构架了河湖水系连通理论体系框架 ,阐述了河湖水系连通理论的主要论点、关键理论及关键技术,并探讨了河湖水系连通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为河湖水系连通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前河湖水系连通已成为解决人水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有效促进河湖水系连通的工程实践,探究工程实施后河湖水系连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综合考虑复合系统静态和动态层面,建立了系统动态耦合模型。在模型框架内,用综合发展度、耦合度和系统协调度定量表示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并以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为例,在时间尺度上定量分析了复合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桂林市河湖水系连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的系统协调度等级接近良好耦合发展,今后应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与工程措施互补,实现复合系统长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株洲市水系连通需求,首先从水系连通能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河湖水质、保障河流生态需水、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促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及其不利影响六个方面阐释了水系连通的利弊;其次综合分析了株洲市现状防洪排涝能力、水质达标情况、生态缺水量、城市供水安全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得出了株洲市有必要实施水系连通的结论,可为株洲市水系连通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平原河网区水系结构连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湖水系连通在增强抵御水旱灾害能力、提高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和改善河湖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国家江河治理的重大课题,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水系结构连通性评价的内涵,探讨了水系连通性与水系结构连通性的关系及水系结构连通性的影响要素,在分析了传统网络连通性评价方法在水网中的适用性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河道自然、社会双重属性的水系结构连通性评价方法,并通过对吴江市骨干水系结构连通性进行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研究河湖水系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程度,以襄阳市为例,选择2001~2014年的数据资料,构建了襄阳市河湖水系—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采用SMI-P方法定量分析了襄阳市的河湖水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程度。结果表明,襄阳市的河湖水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状态已由最初的较不和谐状态缓慢上升至较和谐状态,仍需采取一系列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和改善其和谐程度。研究成果可为襄阳市河湖水系和经济社会发展均衡管控战略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河湖连通存在污染物在河湖之间转移的风险,城市内河与湖泊连通风险更甚,还可能影响城市河湖正常功能。对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河湖连通模式——“分流岛”,介绍了其主要技术措施、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指标,并以某城市湖泊工程为例,介绍了其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分流岛在保障城市湖泊水质安全与滞洪调蓄功能、内河日常的纳污排污功能及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该连通模式不仅适用于城市河湖连通治理,还可适用于大江大湖的江湖关系协调治理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煤窑沟河是属内陆区艾丁湖水系的1条山溪性小河沟.阐述了煤窑沟河的概况,经过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对煤窑沟河的降雨径流、洪水、泥沙、水面蒸发、水质等进行了探讨,为该河流水资源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网连通工程对大东湖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建立了大东湖水动力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对比分析水网连通前后流场的变化,阐述实施大东湖调度方案对大东湖各子湖泊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水后大东湖水流加快,与原处于封闭情况下的风生流场有很大区别,在考虑风生流场情况下水网连通工程实施后大东湖水系流速大于0.01 m/s的水面面积比连通前扩大了一倍以上,为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的运行调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助力“双碳”战略的有效措施之一,动力电池的热安全和热衰减问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设计折流式动力电池液冷板,研究结构参数对其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对比不同局部连通方式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折流板长且多的冷板具有更好的综合换热性能,局部连通结构能够同时提升折流式冷板的综合换热性能和温度均匀性,增加连通口数量及最后连通口与流道拐角的距离能够进一步提升优化效果,最大分别可提升25.62%和7.84%。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化与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51~2010年塔河流域8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及13个水文站1956~2009年的径流量及降雨资料,揭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塔河流域降雨及径流量序列变化周期,阐述了气候变化与径流变化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塔河流域的径流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降雨与径流主周期相同,气候变化仍是影响径流量变...  相似文献   

12.
洪汝河流域因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旱涝灾害时有发生,因此研究其径流与气象因素的响应关系对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域出口站班台站1960~2016年的径流和气象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法揭示径流演变周期,综合运用有序聚类等方法诊断突变点。在偏相关分析基础上引入复相关计算定性分析径流和气象因子相关性,最后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和小波多元回归方程定量计算并对比气象因子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洪汝河年径流存在4个较明显演变周期,检验出突变年份为2008年;气候对径流影响大小依次为降雨、蒸发、均温;气象和人为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相近,且与小波系数回归方程算出的降雨、蒸发贡献比相似,均为1.7左右。  相似文献   

13.
汾河和沁河流域入黄径流锐减事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汾河和沁河入黄站的实测径流序列和降雨序列资料,采用滑动分析法、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分析了序列的变化趋势及趋势的显著性,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滑动t检验、M-K检验、累积距平法、聚类分析法分别检验了序列的突变点。结果表明,河津站、武陟站的实测径流呈显著减少的趋势,降雨减少趋势不显著;河津站、武陟站实测径流的突变点分别出现于1970、1964年,两站的降雨均未发生突变;汾河和沁河径流的减少直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人类活动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上游气温、降水及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长江上游近45年的气象、水文等要素变化情况,基于长江上游67个气象站点及主要干支流水文站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及降水量数据,分别采用M-K趋势检验法与Morlet小波分析法对长江上游流域的平均气温、降雨、径流等要素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平均气温有上升趋势,主要以3年、7年和31年为周期变化,冬春季平均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雨有降低趋势,主要以4年、7年和15年为周期变化,以冬春季降雨减少为主;宜昌站径流总量有减少趋势,主要以7年、14年为周期变化,汛期和汛后径流总量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汾河和沁河入黄站的实测径流序列和降雨序列资料,采用滑动分析法、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分析了序列的变化趋势及趋势的显著性,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滑动t 检验、M-K检验、累积距平法、聚类分析法分别检验了序列的突变点。结果表明,河津站、武陟站的实测径流呈显著减少的趋势,降雨减少趋势不显著;河津站、武陟站实测径流的突变点分别出现于 1970、1964年,两站的降雨均未发生突变;汾河和沁河径流的减少直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人类活动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青海三江源地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青海三江源地区现有的18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泰森多边形、变异系数、反距离权重法和非参数Mann-Kendall等检测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降水和气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但增加速度不明显;三江源地区季节性降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夏季降雨量最多,春季和夏季线性趋势增幅比较明显;三江源各源区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澜沧江的增长速率最快,且不同源区气候突变表现不同,突变时间不同步。  相似文献   

17.
流域径流演变多时间尺度特征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Morlet子波变换等分析方法,结合逐月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大沽夹河流域径流演变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径流演变过程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具有18~32 a,8~17 a和3~7 a的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流域径流的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降水控制,但其变化趋势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并不能完全吻合,同时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域和时间尺度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湘江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将湘江流域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汇流区间,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累积距平法等数理统计法揭示了湘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径流与气象因素在1961~2013年之间的演变规律,利用弹性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湘江流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湘江流域径流与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潜在蒸散发呈下降趋势,径流变化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湘江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均起着增加径流的作用,人类活动对上游与中游的影响较大,下游则是以气候变化的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岩溶地区年径流系数受下垫面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岩溶地区年径流系数受特殊地貌、地质条件的影响程度,利用贵州省境内23个岩溶流域1961~2000年的径流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Budyko方程拟合表征流域下垫面特征的参数值,并通过Mann-Kendall方法与相关分析,分析年径流系数变化趋势及其与流域下垫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的空间分布与流域坡度呈正相关,与碳酸盐岩所占比例呈负相关;1961~2000年年径流系数呈增大趋势,与下垫面特征参数变化趋势一致,可见相对于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是影响贵州省年径流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莆田市1956~2012年降水及径流资料,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累计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小波分析,对莆田市降水及径流变化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整体呈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递减,年降水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变化不显著,气候倾向率为13.5mm/10a,降水突变点为1961、1996年,存在25、20、8年周期变化;径流深地带分布趋势与降水量分布相似,多年平均径流深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变化倾向率为17.3mm/10a,突变点为1989年,存在20、25、12年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