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某动车组机车牵引电机通风机风道布风要求,利用Fluent软件,对通风道进行CFD数值仿真及优化分析。在满足机车复杂空间要求的前提下,确保风道3个出风口冷却风流量均匀,风阻小,并优化设计风道结构、内导流板和隔板布置。  相似文献   

2.
针对HXN5型机车主发电机风道批量出现裂纹的问题,从设计、工艺及运用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裂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主发电机风道的改进设计方案,并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原型及改进型设计进行了模态分析及CFD流场计算,验证改进效果。实践证明,改进后效果良好,主发电机风道再未出现裂纹。  相似文献   

3.
利用Fluent软件对内燃机车牵引电动机风道内流场进行三维计算分析,获得了风道进出口压差和流量的平衡,为新型机车冷却风道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风道进出口的尺寸和形状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4.
《节能》2019,(11):66-69
在某地铁项目空调送风道方案设计完成的前提下,利用Catia三维软件进行M车空调送风道建模,然后,利用计算流体模拟软件Fluent对空调送风道进行CFD仿真分析,从而可以得出气流在风道、格栅和客室内部的流动状况。通过统计送风格栅各段的送风量,分析风道送风均匀性,从而最终确定最合理的送风道结构形式,以此改善此项目空调送风均匀及温度均匀性,提高客室空调整体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三维不可压缩流体的k一占湍流运动数学模型,以计算流体力学为(CFD)理论基础,在Fluent环境下对所设计的矿车空调风道系统气流的三维流动特性模型进行进、出口风速的模拟仿真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建立正确,模拟仿真分析结论可靠,对缩短矿车空调风道系统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设计可靠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ANSYS FLOTRAN对机车牵引电机冷却风道内流场进行三维计算分析,获得了管道进出口压差和流量,为新型机车冷却管道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建议改进风道进出口形状,避免或减少流动分离,提高设备冷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CFD分析的车辆冷却风道综合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车辆冷却风道,提出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的车辆冷却风道综合性能评价方法,建立了风道CFD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了试验验证,确定了由CFD分析可获得的风道总压降、散热器压降、风扇消耗功率和排气百叶窗出口温度作为风道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应用隶属度线性加权规划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实例应用显示,在动力舱空间尺寸允许并保证满足设计散热量的前提下,增大散热器芯体的宽度和长度、蜗壳出口高度和侧出口高度、排气百叶窗尺寸和减少进气百叶窗叶片,可以使冷却风道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孔文  王飞宽 《内燃机车》2014,(1):31-33,44
摘要:通过对目前神朔铁路万吨编组SS4B型机车和神华八轴交流机车的能耗数据利用机车牵引计算原理分析,得出SS4B型机车和神华八轴交流机车的实际能耗。通过对相同载重不同编组机车的试验、测量和计算,利用MATLAB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数据拟舍比较。结果表明,交流机车与直流机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为神朔铁路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和参考价值。关键词:万吨机车;能耗分析;实际能耗中图分类号:U26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5901(2014)01-0031-03  相似文献   

9.
利用FLUENT软件对速度160km/h交流传动客运机车牵引电机冷却风道进行了流场的三维计算分析,发现各子风道出口流量分配不均匀,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以各子风道出口质量流量值的平方和为目标函数,对风道入口挡板位置进行了优化,找到了使目标函数值最小的入口挡板的最优位置,使3个风道出口流量分配均匀,并改善了出口处的回流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计算分析以前DF7型机车司机室通风系统存在的缺欠,提出了DF7G型机车司机室空调系统新的设计理念。通过改进风道设计等,使DF7G型机车司机室空调系统通风得到改善,实际运用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应用AVL公司SWIFI软件,对生产中的6缸柴油机水套进行了CFD分析。机冷器的CFl)分析表明:冷却水流平均速度在0.8~1.0ms之间,保持有较好的流动情况,基本满足机油冷却要求;缸体CFD分析表明:缸体各截面的水流速度达到0.5m/s,已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但环绕水流量比短路水流量少约三分之一,因此进出水孔的相对位置还需要调整;缸盖CFD分析认为:1-4缸受到二次冷却的效果较好,对于第5缸、第6缸因受到二次冷却的效果减弱(甚至没有)而导致的缸盖水流动情况不好,可以通过改变进、排气道和鼻梁区的几何尺寸来改善其在关键区域的水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2.
CKD7B型机车风机风道的优化设计与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出口缅甸的CKD7B型机车的风机以及风道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原风道结构设计,特别是隔板位置不尽合理,不同程度地存在出风量和风压不均匀情况,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对原始设计进行了反复优化,经多方案对比,得到了通风性能优良、风阻小和各风道风量、风压值满足设计要求的风道结构和隔板位置。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螺旋进气道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ATIA V5R14对某发动机螺旋进气道进行了三维造型,然后利用Ricardo三维流体软件VECTIS进行流体计算,并对该气道进行了稳流试验,计算结果与试验对比发现,平均流量系数与里卡多涡流比吻合较好,而且CFD可以获得大量试验无法获得的信息。因此CFD已成为现代设计优化气道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但由于CFD相对试验来说耗时长,而且各气门升程下计算数据波动较大,故目前开发优化气道流程中CFD仍不能完全替代气道稳流试验。最后对该气道流量系数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某型机车牵引电机散热用风机与风道内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原风道结构不满足使用要求.针对原始设计进行了反复优化,经过多种优化方案对比,得到了通风性能优良、风阻小、各风道出口的风量和风压值均满足使用要求的风道结构和隔板位置.  相似文献   

15.
设计3组化容补水泵模型,运用Pro/E建立三维模型,由CFD软件仿真,并对水力模型进行试验,对比试验与仿真结果,获取最优模型。通过ANSYS Workbench建立CFD与Static Structural(静力学)和Modal(模态)连接,对最优模型进行分析,以泵三维定常数值计算结果为基础,利用顺序耦合技术,对固体和流体域进行迭代,分析叶轮的静态应力和振型。结果表明,在水压力作用下叶片变形最大位移发生在叶片出水边靠近叶片边缘处,由平衡孔作用,叶片的等效应力相对均匀较小,叶轮轮毂处因叶轮前后面压差作用,等效应力较大。设计工况下,叶轮轮毂变形对振型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DF4B型机车散热器为例,应用Pro/E造型软件对散热器零件进行了三维建模,应用GAMBIT软件进行了计算网格划分,应用Fluent软件建立了散热器仿真模型和数值模拟,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数值传热学方法计算了散热器内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析了散热器内部的介质流动状态和热力分布情况。计算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有较好的吻合,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模拟结果表明,翅片形状对流场分布和强化换热的影响较大,为散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太阳墙的供暖效果与自身的太阳能利用效率紧密相关。为了提升太阳墙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文章提出一种双风道太阳墙。利用CFD软件对不同风量下单、双风道太阳墙内空气的换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给出了当太阳辐照度为311 W/m~2时,双风道进、出口温度差与太阳能利用效率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风量的增加,太阳墙的太阳能利用效率逐渐升高,集热板温度逐渐降低,空气与集热板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逐渐升高;与单风道太阳墙相比,双风道太阳墙的瞬时集热效率显著升高,最高可达14.12%。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CFD数值计算方法辅助风冷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设计时,首先采用经验方式确定发动机需求的冷却风量及散热功率,并初步确定散热肋片的设计方案;然后,依据CFD计算,考察肋片设计是否合理并根据认定合理的肋片结构确定冷却风道的阻力流量关系,依据这个关系选取风扇;最后在完整设计方案满足CFD计算的前提下,对设计方案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能很好的应用到风冷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出口苏丹的SDD1B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车体的结构设计和计算分析情况。车体采用了外走廊、流线型双司机室结构、模块化设计、侧门防风沙结构设计、独立通风系统设计、活动牵引拉杆座设计和牵引电机通风机风道整体设计;通过对有限元模型的分析计算,该车体设计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车用柴油机冷却水套的CFD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伊苏  辛喆 《柴油机》2009,31(1):24-28
利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对某一六缸柴油机冷却水套建立模型,并用CFD软件Fluent进行模拟计算,得到整机冷却水套内冷却液速度分布、压力损失以及各缸流量分布等信息。分析结果表明:缸盖水套虽满足设计要求,但缸体水套存在冷却不足、均匀性差的缺陷。改进方案的模拟分析表明,改进后缸体水套冷却更为均匀,流动性能比原机水套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