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提出±1 100 kV换流站户内直流场智能巡检系统设计方案,满足±1 100 kV特高压换流站户内直流场设备正常运行而产生的恶劣电磁环境下不进人设计的巡检要求。运行人员不需进入直流场内即可完成直流场主设备日常巡检,配置双重化的智能巡检设备和巡检设备人工回收的设计方案,既提高巡检的可靠性,又能保证在单套巡检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维修。设计方案提高了巡检工作的自动化程度,系统既能满足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又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电网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尚属首次提出,尤其是对于±1 100 kV的直流场设计,无成熟经验可借鉴,开展±1 100 kV导体计算和选型研究,有利于直流场的设计及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从电晕和合成场强两个方面对导体分别建立了数学计算模型,并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建模,计算了导体表面最大场强与起始电晕,计算了导体的空间合成场强,以及不同高度下的地面合成场强。根据计算的结果,结合工程实际,分户内布置和户外布置两种情况,分别给出了±1 100 kV的导体设计选型建议。  相似文献   

3.
±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合理的直流场设计型式选择对于降低设备制造难度和成本、提升换流站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准东-皖南±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文章从设备外绝缘要求、制造水平以及不同型式的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分析,得出了推荐1 1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直流场采用户内直流场设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超高大跨度结构在电力行业应用越来越多,其结构选型对工艺适应性及安全经济性意义重大。  [方法]  通过±1 100 kV昌吉换流站直流场工程实例,介绍了超高大跨不规则特高压户内直流场结构选型过程。根据户内直流场工艺布置及荷载特点,详细阐述了该户内直流场采用空间管桁架结构方案技术优势、结构布置特点及工艺适应性,介绍该户内直流场结构整体计算及主要构件的设计计算结果,并同网架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展望了空间管桁架结构在超高大跨度不规则电力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和注意事项。  [结果]  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管桁架结构为空间自稳定系统,结构安全性好,工艺适应性强,加工安装方便,造型美观简洁。  [结论]  对于超高大跨度电力建筑可以优先考虑选用空间管桁架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5.
根据直流输电线路的主要设计原则和特点,通过仿真计算,从电磁环境、过电压水平、雷电性能及线路运行维护等方面对荆—枫±500 kV同塔双回直流线路的4种极导线布置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确定了最佳极导线布置方案。所得结果已用于荆—枫±500 kV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设计中,且工程项目已良好运行超过1年,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全寿命周期管理(LCC)设计要求按照统筹协调安全、效能和周期成本三者的关系,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比选,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介绍了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方法和计算模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以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作为重要经济性评价标准,对城市变电站中220kV配电装置按全户内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设备(GIS)和户外混合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设备(HGIS)进行方案比选,着重分析了220kV配电装置的LCC构成,给出配电装置选择的依据,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格尔木±400 kV换流站工程中户内直流场厂房屋面采用不同的结构型式,从结构受力、造价预算和施工工期等方面的分析比较,提出经济可行的屋面结构型式,为同行进行类似设计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要求的推广、国家对变电站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的贯彻,以及对智能变电站要求的提升,电缆层的非经济性逐渐凸显。而电缆沟由于建筑物结构简单、附加配套设施少、工程投资低、经济性显著等优点,在户内变电站、小型化设备、多电缆出线的设计中被应用。经过大量的安装调研与运行回访,以上海220 kV城市户内变电站B-1典型站为切入点,分析与探讨了35 kV户内出线电缆沟应用的理念与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结合863大型风电场柔性直流送出的全户内换流站工程实例,介绍了全户内站工艺布置及荷载特点,充分利用钢结构及混凝土结构的各自特点进行复杂全户内站的结构设计。详细阐述了该全户内换流站采用S-RC混合结构体系的结构选型过程、结构布置特点及工艺优势,介绍了该全户内站结构整体计算及关键构件设计计算结果,并同全钢结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展望了S-RC混合结构在全户内电力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和注意事项。为今后S-RC混合结构在复杂设计条件下的全户内电力建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统计数据显示,220 kV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户外布置时故障率和缺陷率均明显高于户内,而户内布置则存在占地面积和土建工程投资大幅增加的情况。结合国内五家主流220 kV GIS设备厂家调研成果,针对户内紧凑型布置方案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包括:优化220 kV GIS室宽度为11 m;场地宽度受限时推荐采用双层或者品字形架空出线;场地长度受限时推荐取消独立的进出线构架,将出线设备布置在屋面反跳出线等。研究成果可适用于解决预留场地紧张情况下的220 kV GIS户内布置难题,并进一步降低土建工程费用,提高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深远海大规模海上风电送出会选用大容量风机和66 kV集电系统,风机具备直接接入海上换流站的条件,从而可以取消海上升压站,实现集约式设计。针对集约式海上换流站需要关注的电气关键技术点开展初步研究。  方法  在现有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集约式海上换流站的主回路拓扑结构、核心电气设备选择和平台布置方案优化,对电气关键技术点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结果  随着海上风电66 kV集电系统的逐渐普及,集约式海上风电柔直送出将成为以后的主流设计方案。针对集约式海上换流站的电气关键技术点给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  结论  集约式海上换流站相比传统海上换流站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形成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后续深远海大规模海上风电送出项目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具有很好的示范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海上油田群电力主要来源于发电机组,存在供电可靠性差、发电效率低和节能减排压力大等问题,通过陆上向海上供电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方法  根据功能定位和工作原理,可将海上降压变电站分为220 kV开关设备区、变压器区、35 kV开关设备区、10 kV开关设备区、无功补偿区和辅助房间六大区域。通过对各区域的研究给出了推荐的布置方案。  结果  给出的布置方案对提高海上降压变电站的可靠性、保障设备检修和维护便利以及最大程度减少平台尺寸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  提出的布置方案能够对油田群项目中的海上降压变电站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合理选择柔性直流配网的关键设备,有助于优化换流站的布置方案,也对提升换流站的可靠性和降低工程投资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方法  通过介绍珠海唐家湾示范工程的关键设备,分析比较关键设备不同型式的优缺点,给出关键电气设备选型的选型意见。  结果  阐述了柔直配网换流站的设备选型原则,重点分析研究了关键电气设备的选型方案,为柔直配网工程的推广提供研究基础。  结论  相关的研究结果将为后续的柔直配网工程的仿真建模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电网工程采用全户内紧凑型布置是当前国内城市电网建设大力发展形势下的必然趋势。如何将室内设备产生的大量热量散发出去,且减少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自然通风作为经济高效、无噪声产生的通风方案应优先考虑采用。为研究不同气楼方案对户内启动回路场自然通风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气楼位置及形式,对广州市某直换流站工程户内启动回路场的散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流线型通风器和薄型通风器工况,模拟了厂房内气流的温度场和速度场。  结果  模拟结果显示,采用自然通风方案可行。且流线型气楼相比于薄型气楼,增大了气楼的有效通风面积,优化了室内空气流场,可将户内直流场内部环境温度多降低约2 ℃,可在相同环境温度下达到更好的整体降温效果。  结论  验证了自然通风散热方案在户内直流场启动回路通风系统应用的可行性,表明流线型气楼通风散热的效果在特定环境中要优于薄型气楼,可为以后类似直换流站工程的通风散热方案选择及气楼优选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800 kV换流站的投资特点,为今后的±800 kV特高压换流站工程建设在工程造价领域积累经验并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已投产的±800 kV换流站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量和预结算等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法和费用构成分析法等对换流站工程造价中涉及的各项费用进行分析。  结果  给出了±800 kV换流站工程的造价构成及投资水平,并对投资水平的趋势进行了判断。  结论  ±800 kV换流站单位容量造价指标在65万元/MW~97万元/MW之间,造价构成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设备购置费、其它费用、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其中安装工程费和其他费用占比相对稳定,设备购置费占比下降,建筑工程费占比上升,总体投资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蔡明坤 《锅炉技术》2011,42(2):8-13
介绍了近年新推出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几种控制空气预热器漏风方法的原理和结构.提供了对600MW机组采用不同控制漏风手段进行的漏风计算比较结果,分析了各种控制漏风手段能达到的漏风率水平,核算了由于风机流量、提升压头变化而产生的能耗变化量,以及采用不同漏风控制手段所造成的维护、运行费用等方面的变化情况.通过比较发现部分控制漏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