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是电力企业为了满足用户需求,通过为其创造电力产品与价值来满足其需要的一种管理过程和社会服务过程。在电力营销服务的过程中,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与调整发展策略,加大建设力度,营造企业的良性发展模式。从电力营销增值服务和电力营销模式创新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消纳矛盾日益突出,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将为解决我国新能源消纳难题提供契机。国外电力市场在促进新能源发展和协调相关方诉求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对我国电改新形势下市场设计有启示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对新能源消纳要求的基础上,总结国外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模式,以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提出促进我国新能源消纳的市场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交通运输领域电气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电力交易领域“多买多卖”竞争格局的逐渐放开,充换电产业已成为助力发电企业推动现有产业转型升级,扩展售电侧途径,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文章首先从宏观态势、政策环境、技术现状、市场格局4个方面对国内充换电产业现状进行了研究;其次,以发电企业视角切入,分析了发电企业进入充换电市场的投资机会与风险;最后,以能力培育、产业投资两个角度给出了发电企业投资发展充换电产业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深化国内能源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在收集了东盟各国政治和经济环境、能源开发利用状况、电力供需平衡情况等基础上,结合中国在东盟国家的电力投资发展现状,总结目前对东盟进行电力投资的制约因素,给出在东盟各国进行电力投资的策略,并推荐具有较高价值的电力项目,为国内能源企业开拓东盟电力投资市场提供合理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容堃  姚锋 《电力与能源》2018,(3):456-458
中国企业以总承包方的身份大举进军海外基础设施市场,为以电力设计为主要业务的设计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但是面对海外市场的水土不服,国外输变电设计与国内具有多个不同。以一个委内瑞拉输变电工程为例,对设计差异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对社会生活的改造,客户对电力消费的需求不断丰富,在激烈市场竞争下,电网企业要想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在电力营销工作环节全面贯彻落实公司统一的"价值理念"和"发展战略",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行智能电力营销发展之路。作为供电营销人员应紧跟时代的脚步,坚持"你用电、我用心",深刻领悟智能电力营销基本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智能电力营销业务技能,不断提升供电营销人员服务质量。本论文主要描述目前电力营销智能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分析电力营销服务存在的新问题,提出"智能电力营销"环境下供电优质服务创新的主要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这将对供电营销人员在新的形势下开展智能营销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热力透平》2015,(2):116
<正>据2015年5月21日《中国电力网》报道,上海电气与安萨尔多的联姻将重塑中国乃至全球燃气轮机市场格局。这场"联姻"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内燃气轮机价格和服务成本"双高"尴尬,也使中国的燃气轮机技术能够在全球市场上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分析,总结了农村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之后分别提出了增强员工的营销意识加强农电市场化改革、农村电力价格的合理化以及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等改革措施,为农村电力市场有效改革以及规范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电力市场中,电能交易价格的高度不确定性给发电商带来了很大的交易风险。以竞争性电力市场的环境为研究背景,在各发电企业独立报价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电力市场的实际运作现状,分析了电力企业在期货和现货市场的投标策略的协调情况,讨论了竞争性报价策略及其最优算法。由于遗传算法仅需要很少的信息,其高效、灵活的特性对竞价策略的分析将是非常有效的,介绍了遗传算法在竞价策略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对网络环境下电力营销模式的探索和发展成为供电企业营销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供电企业的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网络环境下的营销发展要求,建立了供电企业营销相关的基础平台,设计了相应的营销策略,并针对网络环境下营销的电能产品、销售电价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道辉 《电力与能源》2021,42(2):262-264
电力市场化改革对发电企业电力营销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电力营销成为发电企业的核心业务.介绍了发电企业电力营销面临的新形势,分析了发电企业当前电力营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新形势下发电企业如何做好电力营销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周晖  黄剑  赵瑞芳 《中国能源》2001,(10):21-24
本文在对秦皇岛地区所开展的农村用电调查的基础上,对问卷所反馈回来的大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了解该地区农村生产用电设备运行的基本情况,初步掌握了该地区农村生产用电各类设备的年用电需求水平和用电构成,并从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未来农村用电需求状况与目前的用能状况,以此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十一五"期间黔西南州电量供需形势,利用弹性系数法和线性回归法分别预测了"十二五"期间黔西南州电量供需形势,根据重点产业和行业的用电特性,结合兴义供电局需求侧管理现状,利用SWOT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需求侧管理、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力营销目标,即分产业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为国内三线城市的供电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预测电量供需形势、构建合理的电力营销目标和开展用户需求侧管理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电力市场开放的条件下,园区用户的综合能源优化可通过参与电力市场购电的方式进一步优化用能曲线,从而达到电力市场环境下的智慧用能。相较于峰谷平电价,电力市场中的实时电价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长期签约电量、日前电价、日前申报用电曲线及实时用电量。该文研究重点是如何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实时电价的影响,并对用户的用能曲线进行最优化平移,达到用户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用电经济性最优。基于山东省某一园区用户的用电曲线进行了电力市场环境下的不同用能曲线平移策略分析,并比较了不同用能策略可节约的成本空间。  相似文献   

15.
绿色电力营销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动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尹春涛 《中国能源》2004,26(1):8-15
本文从分析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障碍入手,指出现有电力销售机制及电价形成机制是可再生电力发展的瓶颈,也使得目前中国旨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政策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采用绿色电力营销的标歧立异战略,能帮助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在一定细分市场内建立相对于传统电力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可克服现有电力销售机制的局限。一方面可再生电力与普通电力的差价由自愿购买的用户承担,避免每上一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就需要提高全网电价的做法,是对现有体制的创新,同时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差价取决于用户的支付意愿,差价越低,用户的支付意愿越高,市场越大;差价越高,支付意愿越低,市场越小,有利于形成竞争局面,促使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商降低发电成本。本文建议应当鼓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电力公司率先启动绿色电力营销计划,并为绿色电力营销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铁路走出去及国外部分铁路标准中国化的行业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基于东非恶劣环境的铁路电力贯通线设计和应用方案.首先结合当地条件进行铁路电力贯通线档距、杆型设计、拉线、底盘等设计,再按照当地相关部门要求和国内规范制定杆位设置方案,最后现场实施并运营维保,实现了铁路电力线路贯通.本次设计和应用是对国内相关技术标准与国外技术标准融合的一次大胆而又富有创新的尝试,实践证明该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省级电力公司电力市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永皓 《水电能源科学》1998,16(2):21-24,33
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电力市场的运行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省级力公司电力市场的建立原则及运行原理。  相似文献   

18.
摘要: 在分析了影响陕西省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服务市场发展关键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国家电网公司充电服务市场,从顾客、公司、竞争者、合作者、环境5个方面进行了市场分析。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STP营销战略分析,针对选定的目标市场制定差异化的4p营销策略,深入分析了政府、电力公司、社会充电服务商和用户等市场主体在市场培育中的作用和应采取的市场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2004,26(2):21-24
绿色电力在美国发展迅速,到2003年3月美国在电力市场中开展绿色价格项目的电力公司已达300家以上。随着电力零售市场的开放,美国在绿色电力推广过程中应用绿色电力价格,为用户提供了机会去支持电力公司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金。在绿色电力价格中通过用户参与、NGO协调及绿色电力认证等形式使得美国的绿色电力营销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势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解释了电力市场中市场势力的经济含义,从市场份额、市场信息获取度,策略互动和外部因素对电力市场中市场势力的作用方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从市场管理、市场机制设计、信息公开、经济措施等几个角度对市场势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