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Planning》2014,(7)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研究生的稀缺性逐渐下降,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就业趋势发生转变,因此应调整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增强其对外交流能力、创新能力、临床诊疗实践能力的综合实力,构建复合型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教学体系,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1)
当前,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以培养小学美术教师为主要目标。新时代的高职美术教育专业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育人与育才并重,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使其成为学习有动力、就业有能力、可持续发展有潜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文针对当前高职美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路径以及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4)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还存在以下缺陷:综合素质不达标、培养目标制定存在偏差、培养方案实操存在较大缺陷,这些因素对研究生就业与升学造成较大的阻碍。为适应国家对人才结构的调整,培养具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促进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发展,以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从课程教学、导师、学术环境、学术团队建设、实践应用等方面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以切实提高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1)
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中增设本土民俗艺术课程是文化传承和高校培养应用型美术人才的需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拓展美术人才就业和发展的空间,更有助于将文化的软实力转化成为社会服务的硬实力,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高校的美术教育发展意义深远。文章以宿迁民俗艺术和本土高校为例,从民俗艺术课程创设原则、课程规划、毕业生就业前景等方面逐一阐释,旨在强调在地方美术院系设立本土民俗艺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高校美术培养复合型美术人才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1)
国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才需求,现在中国处于信息时代,互联网经济和知识经济不断发展,对高水平人才有更多的需求。应用型研究生是国家为了让研究生能够积极适应社会就业而开拓的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文章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分别从课程培养体系、课外实习实践情况到产学研的结合对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给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应用型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3)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各高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文章立足于高校美术人才的培养状况,剖析当前美术人才的就业能力,找出就业困境形成的原因,以期完善美术教育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美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生教育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健全教育体制,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文章通过对优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总结了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所需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8)
技工院校的学生主要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毕业生,是国家技术工种人才的重要来源。由于技工院校着重于就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美术和审美方面素养的教育,不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调。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技工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论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以此为同行提供些许经验。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
本文针对长安大学材料学科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技能欠缺等问题,对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以全面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工程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探索内容主要包括以面向需求、项目教学、工程训练为特色,通过制订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进材料学科研究生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材料学科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高校市政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流向与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说明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多方面比较,并阐述了研究生培养模式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36)
与其他的教育院校相比,中职院校是以培养就业人才为导向的,其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以便在就业时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于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是以培养幼师为主要就业方向的,学生在学校不仅要接受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还要进行相关的实习实践,以实现对知识的运用。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践的开展与教学策略,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3)
文章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深入研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探寻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力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适应新时期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要求,对培养美术教育人才的设计创新能力、实践制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创新能力的高低与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劣有着密切关系。目前,中国高校的研究生数量急剧增长,而研究生群体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思维缺乏和动手能力弱等问题,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环境。结合农林院校的办学条件和特点,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改革课程设置、重视外语教学、培养实践能力和开展交叉学科创新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土木工程学科健康发展和毕业生良性就业。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1)
文章分析了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并结合现代高等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对高等美术教育进行改革。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改革有很多方法,但是其核心就是注重对学生实践的培养,从而实现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10)
<正>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美术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愈加多样,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已不再满足现代的教育教学需求,美术教育因此面临严峻的挑战。艺术是审美与文化的表达,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高校在培养艺术人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美术教育应理论结合实践,以专业、科学和包容的态度建设系统的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的新时代艺术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8)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国务院明确指出:"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关键在人才。"美术教育能激发思维的飞跃,产生新的思想,因此,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24)
基础美术教育课程要求革新美术教育机制,革新教育者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旨在努力培养素质全面的美术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文章阐述笔者通过对儿童美术教学的积极探索和思考,学习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对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开展了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依托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将协同创新中心的各类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及科研优势转化为研究生培养优势,构建了多主体协同、产学研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建立了校校(所)协同培养机制、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与国际协同培养机制。以专业基础牢、实践能力强、兼顾国际视野为培养理念,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证明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国际学术组织等多主体协同与产学研融合培养,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及国际化视野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2)
小学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课程。新课改对小学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通过美术教育,为社会培养一批美术专业能力强、审美素质高、综合水平佳的人才。该文通过阐述小学美术教育的培养目的,指出小学美术教育的特征与表现,并根据新课改对小学美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探讨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从不同的时代与审美角度分析小学美术教育课程设计案例,为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水平提供了几种借鉴方式。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1,(1)
新时代军事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着眼于培养懂技术、精管理、会指挥、能协调、具有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研究生人才,突出科研创新与军事工程管理实践相结合,强调工程技术与军事演练实施相融合,以复合理念打造一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实施、过程管控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总结了经验与特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以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