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文章从建筑学出发,以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广龙村龙王庙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龙王庙的历史演变和空间布局、龙王庙的外立面构造和界面装饰分析、龙王庙室内构造与界面装饰分析、龙王庙审美特色分析四个部分展开论述,进而总结了龙王庙的审美特色,以及龙王庙不同于藏传佛教喇嘛庙审美特色的三个方面,这些让龙王庙成为古建筑营造技术和装饰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2.
崔景朋 《城市建筑》2013,(24):255-255
中国古建筑在空间布局上独具特色,本文从基于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古代伦理道德出发,系统论述了儒家、道家思想在空间布局中所传达出的艺术美学情感。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2)
风俗、文化、历史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审美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古代建筑设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古建筑崇尚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断向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发展,而西方古建筑更具自由、开创进取的精神,借助建筑展示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文章以古建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中西方建筑在审美风格、形体审美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和谐对抗差异、空间审美差异。  相似文献   

4.
徽州古建筑在装饰艺术、建筑风格、空间布局等方面对现在建筑风格都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徽州古建筑的保护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徽州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复原,有效解决古建筑在保护和修复方面的不足,使徽派文化得到较好的弘扬和传播,促进地域特色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饶益寺建筑群为例,从建筑群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三路空间布局的形态、建筑群整体空间设计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寺庙建筑群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旨在探寻中国古建筑所蕴含的先进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6.
探寻了浙东古建筑造型与装饰特点,从浙东的地理位置界定、浙东学派的影响以及古建筑装饰风格形成原因等多个角度,深入挖掘浙东古建筑装饰的历史文化内涵。揭示了浙东古建筑装饰风格具有浙东学派、民俗观念以及宗教文化的地域特征,反映出浙东古建筑装饰的审美与实用、人文儒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建筑美学的视角,关注中国古建筑的美学价值,并结合文化背景,从结构形式、空间布局、轴线、屋顶、色彩等方面对其加以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了解了安溪的建筑文化,在空间布局、尺寸规格和风水讲究三方面对安溪传统闽南大厝做细致分析,寻回古建筑文化中遗失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古建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备的造型式样、风格特征和结构空间体系。其空间的设计体现出一个时代人们审美观的物化。古建筑的空间具有特定的个性特征和魅力。本文从明清时期古村落建筑的空间形态的角度出发,对塱头村古村落建筑平面布局、空间布局、空间结构、气候、环境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花都塱头村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其古建筑空间改造后的特点,对有关古建筑空间改造问题进行了概括的论述,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及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大众文化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古建筑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开展。大量的传统古建筑由于主要采取的是木结构,很容易出现腐烂、破坏的问题,导致古建筑的安全受到影响。为了能够有效地延长古建筑的使用寿命,恢复古建筑的原有特征,必须要通过现代施工技术对古建筑进行修复,既能够有效地保证古建筑的原貌不受破坏,又能够增强古建筑的防火防腐等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道教文化为背景,调研了道教正一派祖庭——江西省鹰潭市的上清古镇,从古镇选址、空间布局到建筑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目的在于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上清古建筑资源。  相似文献   

12.
《建筑知识》2014,(9):41-41
中国古建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审美情趣影响,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研究中国古建筑装饰,对于古建筑的保护、维修以及合理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建筑装饰的一些装饰特点进行探讨,并对一些形成原因以及制作工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传统图案在皖北古建筑彩绘中有着极为广泛地运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设计者的智慧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和发扬。皖北古建筑彩绘让建筑本身更加具有鲜明的情趣性、审美性和哲学性,是美感的完全展现,是生命力的迸发。文章通过对皖北古建筑彩绘中的传统图案进行研究,并为时代化背景下如何实现传统图案在皖北古建筑彩绘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屋顶作为古建筑中重要的部分,其承载的艺术表现力占比量是相当大的。乐山古建筑脊饰题材种类繁多,形式丰富,这些脊饰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文化发展与人们的审美标准,是文化与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已渗入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基本历史人文价值以外,还具有内在的美学价值,它已构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观照对象.但民众文化知识的不平等、社会的分层以及消费群体的不均衡,导致民众在古建筑审美中的失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中,亦涵盖了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及健全.民众在古建筑审美中的"失衡"现象正映射出民众的文化艺术素养及其他各素质之间还需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5,(7)
徽州古村落与自然生态环境在空间上的相得益彰,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从人居环境空间构造角度来看,微州古村落是中国古建筑乃至世界古建筑史上的珍宝,其将自然与建筑二者结合的物象,通过艺术的手法转化为审美意象,突出了建筑文化的特有魅力,当代空间环境设计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针对徽州古村落环境设计的审美意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许晶菁 《城市建筑》2014,(32):66-66
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更好地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很多公园、商业街、古村落改造等均采用了仿古建筑。结构方面则利用现代的材料、先进的结构体系、巧妙地设计,真实地模拟了传统古建筑,使这门独树一帜的建筑艺术——中国古建筑,得以继承、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彩画作为我国传统建筑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色彩文化的审美情趣,在中国古建筑文化和传统色彩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以清式彩画为切入点,通过现代光谱技术对古建筑中的传统颜色进行标定和颜色表征,获得古建筑彩画大色的色域范围,并结合典型彩画图例进行色彩分析,探讨古建筑彩画的用色习惯中蕴含的审美情趣和内在逻辑,为实现彩画颜色的智能复现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建筑的视角探究地域性民间技艺对村庙营建的影响,通过对樊村琉璃庙在总体空间布局、单体建筑形制呈现的特点加以分析,特别对庙中精美琉璃工艺进行分析,希望能继续探寻地域化营建技艺与传统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研究古建筑保护的思路,目的是能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山西传统建筑和技艺。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8)
该文从宋代文人审美取向中的文化情怀与价值观念入手,挖掘宋代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魅力及其对当代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在空间布局、色彩搭配与意境营造上的启示,将中国当代的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与民族的传统审美思想相融合,以获得既有时代价值又有民族独特文化韵味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