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别针对老年人居住意愿和我国传统养老模式,社会发展对养老观念的影响以及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状况等三方面的情况,对我国老年人居住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日益突出,普通居住小区的简单设计已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居住的要求。本文就长沙中信新城为例对老年住宅适应性和可变性设计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并提出“两代居”的居住模式可以为现代养老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深化,老年人居住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的养老模式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社会模式的转变也在发生变化。社区养老作为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研究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理论,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需求对养老社区公共空间规划中场地选择、道路设计、公共活动及园林景观的配置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洁慧 《城市建筑》2014,(11):365-365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和居住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与重视的民生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可大致分为居家养老模式、养老机构模式和独立老年公寓模式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养老模式的发展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社会家庭结构改变、养老观念更新及政策导向进行了分析,对应运而生的旅游度假养老模式在规划设计层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老年人的各项特质及对养老生活的期许提出了一些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6.
老年居住形态与老年社区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挑战1 随着产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老年人寿命的延长,代际关系的简化等,都使得我国以家庭传统方式对老年人进行照料的养老模式受到挑战,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养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老年人养老模式的研究,发现当前养老模式仍然以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为主,其他养老模式次之。随着老年人养老模式的改变,其对养老建筑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使养老建筑更好地服务于养老需求,是本文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主要从养老建筑的环境和规划设计两方面入手,对养老建筑进行研究,以期推动我国养老建筑的发展,开创养老建筑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老年公寓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瑞典、前苏联的老年人居住建筑的概况,分析了我国老年公寓的现状,针对我国现有国情,提出了解决我国养老居住模式的方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居住模式,并为实现我国养老目标提供坚实全面的物质支持。  相似文献   

9.
夕阳无限好关爱伴黄昏:室外居住环境老龄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颖 《南方建筑》2000,(2):79-8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社会、家庭二并举的养老模式对忧住环境提出了新的。本依据老年人对户外环境的特殊要求适宜老人多层次和多类型的户外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政府是我国承担养老责任的重要主体之一,分析老年人对政府养老责任的认知对优化养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的数据和Logit模型,从社会态度、社会制度层面出发,实证分析影响老年人对政府养老责任认知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较高的老年人、居住在城市或东部地区的老年人更加期待政府履行养老职责;不认同社会公平、自评社会阶层较低的老年人认同政府应对养老负责;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显著增强老年人对政府养老责任的认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老年人相较于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更加认同政府负责养老。长远来看,老年人对政府养老责任的认知将日益增强。政府应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养老权益,进一步优化养老资源配置,积极回应老年人对政府养老责任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舒波  陈阳 《南方建筑》2019,(2):43-49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峻,城市养老设施的规划配置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厘清我国城市养老设施的布局规划研究现状,探索其研究态势,不仅对学术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更是支撑我国养老设施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CNKI数据库平台,通过对我国近20年来相关文献与研究检索分析,首先阐述国外养老设施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其次,从供需矛盾、设施类型、配建标准、规划布局4个方面,探究我国城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研究的现状及态势。最后,提出展望:我国城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研究应加强老年人主体属性研究,进一步完善规划评价体系、注重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应用、加强跨学科的深入交叉融合研究。以期为国内城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小杰 《住宅科技》2012,32(9):20-23
由于旧住房适老设施的缺乏,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旧住房适老性改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文章针对老年人居住现状进行了调研,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提出了旧住房适老性改造的主要内容,并根据改造的难易程度,提出了分阶段实施适老性改造的建议。已有的工程案例表明,本文提出的建议符合实际情况,对今后旧住房适老性改造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3个住宅小区的老年人居家空间的使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典型居家老年人进行访谈和行为观察,把握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以及空间改造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行为类型分为静养型、休闲型、充实型。(2)老年人的活动空间主要是自己的卧室、起居室和餐厅,频繁进出卫生间。(3)居住条件较差小区的老年人、部分自理以及休闲型老年人空间改造意愿最强烈。(4)老年人对卫生间改造需求最强烈。在老年人行为和需求的差异化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居家空间适老化改造的目标和策略,从而改善居家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且养老设施数量显著增加,然而养老设施室外环境设计往往忽略了使用者的真实需求,对养老设施室外环境展开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需求和紧迫性。【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养老设施的实地调研,以及对设施内老年人、运营人员及来访亲友的深入访谈,了解其使用需求和对现有室外空间环境的评价,列举并总结出4类重要空间(集体活动广场、楼前活动场地、代际交流活动场地、认知症花园)主要使用者(老年人、护理人员)的活动特点及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对空间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合实例,从运营实践和设计优化的角度对中国养老设施室外空间适老化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针对4类重要空间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适老化设计要点,以期为未来养老设施项目的适老化设计提供指导,并为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养老设施内的长期隔离会对老年居民身心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如何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既守护 养老设施的防疫安全,又能平衡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当前养老设施改造亟待探讨的问题。美国付出百万生 命的惨痛代价后,养老设施疫情防控方面初见成效,在室内分区、定向通风、病卧负压及设备更新等方面形成 了体系化的适应性防疫改造,借鉴其相关经验,可为当下我国养老设施的防疫改造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索湿热地区老年人夏季室外热舒适阈值。以课题示范工程、样本量集中的广州市老人院为研究案例,结合现场实测与问卷调研,获得各气象要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风速)的逐时数据及老年人室外热舒适状况;借助Rayman模型,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老年人室外热舒适评价模型;并评析不同类型测点空间的热环境情况与特点。结论如下:(1)湿热地区夏季老年人室外热环境中性PET值为25.60℃;台湾、香港、广州等湿热气候地区,老年人与混合年龄层中性PET值接近,人群中性PET值具有一定普适性;(2)老年人热感觉中性范围为23.79℃~27.41℃,较混合年龄层窄;老年人室外环境热舒适PET范围为22.70℃~32.53℃,老年人对偏凉感觉(PET=23.10℃)更感舒适;老年人达到90%可接受率的PET范围是22.62℃~31.15℃;(3)老年人夏季热敏感度为3.62PET(℃)/TSV,夏季老年人对室外热环境敏感度明显高于混合年龄层,因此室外热环境设计对老年人具有更大影响;(4)在适当遮荫条件(植物或建筑)下,老年人在夏季依然乐于接受室外阳光辐射;但需综合运用遮阳、通风、降温等设计策略才能满足老年人对热环境的舒适需求。以期为湿热地区室外环境适老设计提供研究方法和设计目标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与其体力活动水平和健康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且严重依赖绿地自身及周边建成环境。针对既有研究多集中于可达性分析的局限性,从可达性和吸引力双重视角出发,结合大连市老年人绿地活动调查数据,深入探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的统计学关联性。研究发现:与空间临近性相比,绿地实际可达性对老年人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绿地类型影响老年人的使用频率,社区公园和游园是高频体力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高品质的绿地环境、与居住用地相混合、临近生活性街道,以及周边多样化网点布局,均可正向调节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为营造老年友好型绿地,从空间配置、场所塑造、路径可达和功能诱发4个方面,提出结构化的建成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真实案例具体阐述居家环境适老性评估的四方面内容:正确认识老年人身体心理特点和需求,理解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适老化环境,掌握居家环境适老性评估原则和内容要点,在评估的基础上和每个老人家庭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老年群体使用最频繁的绿地。研究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特征对 老年群体社交行为的影响,对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 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上海虹口区的3个居住区绿地进行问卷 调查,结合SPSS统计与贝叶斯网络模型,来综合探索植物景 观的观赏特征与老年群体社会交往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在居住区绿地中,植物景观的植物色彩是对老年人社交活动影 响最大的因子,而植物体量因子对其影响次之。以期为居住区 绿化的服务功能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Numerous cities are undergoing the ageing of populations.Developing a transport system that incorporates mobility needs,preferences,and demands of elderly people is crucial to such a demographic shift.Understanding the travel behavior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people is the first and foremost step towards this goal.In stark contrast with Western car-dominant places,numerous East Asian modern cities (e.g.,Hong Kong,Beijing,and Shanghai) have high level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use.Experience gained from existing studies in the West cannot be applied to Hong Kong,a typical transit-dependent city.In light of this,based on the 2011 Travel Characteristic Survey data and Poisson and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models,this study identifies factors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number of daily trips taken by (or trip frequency of) elderly people in Hong Kong.The paper finds that both socio-demographic (e.g.,age and housing type) and built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trip number of elderly people.Interestingly,it is determined that car availability does no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trip generation process,but public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truly matters.This outcome remarkably differs from findings in Western car-dominant cities.Moreover,to discern whether the elderly are a homogenous group,this study estimates separate models for the young elderly (aged between 60 and 74) and the very old (aged 75 or above).It is observed that the effect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on elderly mobility varies among elderly subgroups:public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trip frequency of the young elderly,but not that of the very old.Finally,a multitude of policy measures with the aim of upgrading elderly mobility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