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青锋 《建筑师》2006,(3):9-16
本文从图像与文字的关系出发,讨论了在经验主义与康德批判哲学两种不同的认识论之下对概念和范畴的不同理解,并且力图说明“模式”及概念分析对建筑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作用。因为建筑评论提供了分析这些“模式”和概念的有力工具,所以它的“合法性”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2.
杜娟 《城市建筑》2014,(6):37-37
本文首先提出了“建筑的建筑”、“城市的建筑”两个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当前城市建筑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从而提出与城市环境协调统一的建筑设计方法,明确了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相关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季文媚 《住宅科技》2007,27(3):36-39
随着全球“生态学”热潮的兴起,现代居住建筑开始强调生态设计:文章以研究“生态”与“生态住宅”概念为出发点,对皖南民居建筑的选址、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以及构造处理一一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地区传统民居设计的生态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付毅智 《城市建筑》2008,(11):18-21
本文回顾了北京奥运中心区三大场馆的建设过程,提出“标志性体育建筑”与“功能性体育建筑”的概念,在阐述三大场馆产生的合理性与实践中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对“尽善尽美”的宣传引导提出质疑,分析其中需改进的部分,并展望我国体育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力 《城市建筑》2004,(1):46-49
针对当前科技进步对建筑技术含量提出的要求,本文从建筑设计的专业角度,关注建筑的高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软件在当前设计领域的应用。本文阐释了建筑高技术的概念和应用情况,以及国际建筑生态节能的主要趋势,同时以建筑项目“蓝牙水晶”和“柏彦大厦”为例,提出中国实现建筑高技术化最重要的是达到各专业设计的整合,提高建筑室内舒适度和健康生态水平,降低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建筑场与建筑空间以及建筑场的物理、心理等方面效应的具体阐述,来加深对于建筑场和建筑空间的理解。从建筑场这一客观存在的层面,获得对建筑场和建筑空间的进一步认知。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生长性建筑”的概念,并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图解分析,归纳总结出“生长性建筑”的三种主要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倩倩 《山西建筑》2009,35(32):52-53
结合历史文献,对“干栏建筑”和“吊脚楼”两个概念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吊脚楼”可以称得上是“干栏化”,吊脚楼还不是真正的干栏建筑,只有下层打桩、上层建房的建筑物才是名副其实的“干栏建筑”。  相似文献   

9.
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原理入手,通过对格式塔中的“场”与“力”、“同形同构”说的介绍,阐明了建筑和室内设计基本式样中蕴含的“力”的结构。审美主体人的物理场、生理场和心理场的相关关系。尤其在结合当代建筑与室内设计思潮变革发展的背景下,选择了一些颇具影响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进行在“力”的动势上的详细阐述,并具体分析了引起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中产生力和动感的两种主要因素:倾斜和变形,揭示了其“不动之动”的美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建筑学学科特殊性出发,讨论了建筑的形式与内容问题。基于相关建筑理论文献的梳理,以及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知识界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思想,结合近现代建筑创作的实际案例,将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观点,引入建筑学领域及建筑学理论范畴。并建议用“形象与要素”概念替代现今通行的“内容与形式”概念。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前后,中国大陆一批建筑学者迁移台湾,改变了台湾现代建筑发展进程,金长铭即是其中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49-1959年间,他以台湾省立工学院建筑系为基地,创立"今日建筑研究会"与《今日建筑》杂志,宣扬现代建筑理论启蒙民智,取径中国哲学来阐述现代建筑理论,成为推动现代建筑在台湾发展的先行者。本文力图勾勒出在两岸对峙年代,一位心怀启蒙精神与中华乡愁的传统士人式建筑学者,充满人性光辉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建筑学"和"哲学"的各自概念进行分析,论证了"建筑学"与"哲学"交互的可能性,并指出产生交互的两个原因。另一方面,通过审视"建筑学"与"哲学"交互实践的两种类型,引伸出"哲学"介入"建筑学"的角色定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软建筑     
虞刚 《建筑师》2005,(6):24-32
荷兰建筑师拉斯·斯普布洛伊克(Lars Spuybreok) 一直在进行着富于创新性的实验性设计。他试图通过对 相关学科的研究和试验建立某种新的设计模式和方法, 并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以往以建筑师“经验”为主导的 设计方法。对他的设计作品的讨论,一方面将有利于我 们重新认识建筑设计和教育中某些既定的概念和方法, 另一方面将有利于我们对计算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产 生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叶凯伦 《华中建筑》2005,23(Z1):85-87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形质格局、超脱的内容体系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棋作为中国古老的一种游戏手段体现了东方人的智慧光辉,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珍珠.两者以"围合"、"气"之哲学内涵体现了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试以围棋论建筑,从两者共通点中提炼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克宁 《建筑师》2006,(3):30-33
自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以来,“意义”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建筑理论领域中一个经久不衰的焦点问题。这篇文章采用不同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后现代/符号学、类型学、解释学和现象学)探讨了建筑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设  陶韬 《江苏建筑》2011,(6):4-5,26
文章试图从纷繁复杂的后现代现象中,探讨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的实质。并从后现代哲学的语境分析了后现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关系。在后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上.预示了后现代建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碎片的游戏--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建筑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主义之后西方建筑界呈现出多元化的建筑思潮,碎片是其中种较为典型的特征。本文试图从碎片与光、碎片之舞、高技碎片三个方面来阐述建筑设计之中碎片的特点和乍用。  相似文献   

18.
持续发展建筑是近年来建筑界讨论的热点 ,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代表了持续发展建筑的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意义 ,是持续发展建筑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在我国“风水”学说由来已久 ,这一学说也并非全是迷信 ,已被实践和理论证明它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 .笔者就“风水”学说、生态建筑从哲学的角度对它的关联性进行了论述 ,并对生态建筑的未来做了展望 .  相似文献   

19.
郑东军 《华中建筑》2007,25(1):115-116
该文试图从建筑本体的角度探讨当代建筑创作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文化问题,从目前建筑实践中三种本体意义上的新表现,说明建筑的发展具有重复和改变的双重含义,建筑本体的回归应上升到哲学思考,这是相关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日本的传统住宅、寺院建筑、茶道花园等三种建筑类型的建造方式起源、过程和室内装修风格等方面,来阐述日本建筑所体现的哲学/美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