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强 《四川建筑》2013,(6):79-80
在“大土木”背景下,为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针对目前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专业不同方向之间适用规范不统一的现状,就钢结构课程的教学提出了“认识相同点以务实专业基础,辨别不同点以扩展专业面”的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土木专业工程建设需要及学校背景出发,通过对现有土木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分析,提出"以赛代考"模式的目的及意义,并对部分课程改革途径与方法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冶铁矿独特的地质教学资源和大冶铁矿实践教学基地的实际情况,对土木工程地质实习从内容、安排和质量保证等方面提出了实践教学方案的构想,探索了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结构设计概念,培养其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土木专业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及教材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精品教材的编写建议,以期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加强"大土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力度的社会要求出发,对"大土木"实践性教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本科专业调整以来的教学经历和毕业生反馈意见,并立足于农林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条件,对"大土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措施进行论述。分析表明,从毕业设计、生产实习、课外科技活动、课程考核手段和教学条件建设5个环节入手,提高"大土木"人才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实践性强。结合基础工程的课程特点,通过教学实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基础工程教学的方案,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新形势和"双一流"建设对学科发展的要求,现有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土木工程国际竞争力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时代"大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基于现代土木工程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窄口径"等问题,提出在优化学科结构的基础上,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共性"和"个性"上寻找平衡点,合理整合课程内容,科学构建课程模块,拓展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优化教学方式,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通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四川建材》2017,(1):201-202
本文根据当前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方向课程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以BIM技术作为土木施工技术方向人才创新培养的重要突破口,发现基于BIM技术的土木施工技术教学是可行的,并结合当前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土木施工技术方向教学方法,并有针对性地将BIM技术应用到教学改革研究中,使土木施工技术方向的人才创新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以唐山学院土木类专业教学改革为例,对现阶段该校土木类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1],针对这些专业性强、地域性突出、人才需求量大等特点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拉通公共专业基础课和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方案,解决了学生在考研、就业、在校学习三者之间时间冲突的矛盾问题,达到了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的办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目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材内容狭隘、滞后及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并结合石油高校行业特色,基于大土木背景,对个性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了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模式个性化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具体措施,介绍了教学改革实践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赵辰 《建筑师》2012,(4):17-22
中国的当今建筑文化已经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但自近代以来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认知之路,至今依然存在着大量的误解。这一自我认知的"辛苦之路",还在不断地困扰着我们。以民间建造体系为代表的"土木/营造",这种被西方学术定义为"民居"或是"无名氏建筑",应该作为中国文化中对建筑的本质被认知。国际建筑理论在二战后的发展,得以突破西方古典主义的桎梏,走向"宏大的建筑观":这反映为对以非古典的民间建造体系、聚落、市政建筑等的重视,同时也对非西方文明中的建造体系加以尊重。国际建筑学界的这一理论性突破与社会学、哲学领域对"欧洲中心论"的突破是殊途同归的,甚至是更领先的。但遗憾的是,曾经对国际现代建筑文化产生积极作用的东方"土木/营造"之中所具有的"现代性",却未被中国建筑界充分认知。以中、日之间对本文化的"土木/营造"认知过程的比较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向高素质、宽口径的转变,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由原来少量的专业领域向更宽领域拓宽,拓宽后的知识点内容繁多,讲解时应突出大土木的共同点和不同专业的特殊性。本文对该课程具体讲授内容的异同性及其侧重点安排作了详细的对比总结。  相似文献   

13.
姬文广  缪志萍  陈硕 《山西建筑》2009,35(26):195-197
通过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有关建筑美学教学对比及自身的经历体会,认为土木专业学生建筑美学素质培养应该从教学体制改革、提高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提高师生互动性等多方面入手,以期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15.
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建筑美学素质较低的原因,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建筑美学素质的措施,同时也指出了建筑美学类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以达到提高土木专业大学生美学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力学是高校工科类系列基础学科以及工程学科共同使用的精确的科学语言,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工程力学教育往往将力学科学化和技术化,注重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导致工程力学教育离散化,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工程教育面向“大工程”以及“回归工程”的发展趋势下,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索,即在工程力学教育中贯彻“大工程”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系统整合运用知识,满足实际工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以"土木为材"的中华传统建筑.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华传统建筑的"亲地"倾向与"恋木"情结;同时从结构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简述中华传统建筑的优越之处,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建筑,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华建筑.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更名,以及南昌大学制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为背景,探讨制定大土木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版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土木建筑基本知识,能在建筑环境与建筑能源领域从事设计、施工、制造、运行、咨询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探索开设大土木类专业平台课、第三学期实践课程及特色课程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32)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适用范围很广,数学、物理、电子、光学等多个专业都设置了这一课程。但因这门课有概念抽象、计算繁琐、解题思路变化多样等特点,使其成为了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棘手的课程。本文针对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和理解学科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0)
本文从分析高职生态旅游学生的特点入手,在深入研究《观赏植物学》课程在生态旅游专业的地位的基础上,对《观赏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和重新设计,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