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正一 《建筑安全》2020,35(5):29-31
文章介绍了4起施工现场典型触电事故案例,笔者从建设单位角度介绍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程各参建方加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的建议和意见。督促工程项目各参建方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人员触电事故及电气设备事故发生,确保工程项目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中。绝大部分都是以电作为能源的,随着机械化施工水平的提高,使用电动机械,接触电气没备的人越来越多。而这些人的安全用电知识和技能水平义相对偏低,不能辨识危害和危险,在遇到触电事故后又缺乏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因此在安装使用电气设备过程中易发生触电伤亡事故。加强施丁现场安全用电,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确保用电安全、可靠,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对用电设备选择做好接地保护、接零和三级漏电保护是非常必要的。接地保护又称保护接地(安全接地),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体连接,以防止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时,操作人员接触设备外壳而触电。接零保护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变压器的中性点相连接,为防止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使人身遭受触电危险。漏电保护(漏电电流保护)是对有致命危险的触电提供间接的接触保护。  相似文献   

4.
电能的广泛应用可造福人类,使社会走向物质文明,但如果使用不当或因使用的电器产品质量问题和线路装置存在缺陷等,亦可发生用电事故。据联合国有关人士和我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各类事故中触电伤亡人数仅次于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为了防止用电事故的发生,特别是防止触电伤亡事故,人们不断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直至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欧研制成电流式高灵敏度漏电保护器  相似文献   

5.
李民主 《广东建材》2009,25(10):55-56
本企业生产水泥,用电大户,电气设备多,每年必须至少一次对生产所有电气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测量。因接地、接零是为了确保用电的安全运行,防止用电设备意外带电造成触电事故的技术措施。故每年至少一次对接地、接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量,并记录实测数据存档。  相似文献   

6.
答:在施工现场的所谓”临时用电”,主要是区别于建筑工程上的正式电气工程而得名的。施工现场中电能是不可缺少的主要能源。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施工中的电气装置和电气设备也日益增多。而施工现场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用电的临时性,使得电气设备的工作条件变坏,从而发生电气事故,特别是因漏电引起的人身触电事故增多。为了有效地防止各种意外的触电伤害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对工业供电系统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及漏电保护的原理与安装方法等作了详尽的介绍,旨在确保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触电事故是建筑行业"五大伤害"之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何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减少现场触电事故的发生,已成为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话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建筑施工配电箱,以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减少或杜绝触电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先文 《建筑安全》1998,13(3):44-45
浅析单相用电设备触电原因及预防李先文(山东鲁班建设集团总公司)统计数据表明,在施工现场触电事故中,单相用电设备上发生的触电事故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分析在单相用电设备上发生触电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触电原因分析11单相用电设备具有...  相似文献   

10.
卢庆华  杨衍 《建筑安全》2005,20(3):22-23
施工临时用电是建筑装修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从1988年就颁布了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作为规范施工临时用电的指南,但在建筑装修工程施工中还存在很多用电安全隐患和问题,导致触电事故频频发生。据统计,目前触电事故占各类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总数的16.6%,仅次于高处坠落事故(占44.8%),  相似文献   

11.
焊接作业广泛地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焊接设备用电作为能源,如果失控,就会发生触电事故。对电焊设备的构造和产生触电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刘光海 《中国电梯》2005,16(1):48-51
电梯安装施工现场属于多工种交叉作业之地。既有土建人员又有装饰工程人员。工地上用电设备较多,电线电缆也是纵横交错,接线有的不用插头插座,有的用铜丝代替保险丝、自动空气开关代替漏电保护器、零线火线错位接用、电线破损乱拉乱接。不重视安全用电,在施工中疏忽大意,不注意操作方法,或者对于电气设备安装不当,就会引起触电伤亡或烧坏电气设备,发生电器火灾等事故,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到不应有的损失。这里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所以防触电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彭向文 《建筑》2014,(16):71-72
随着电气设备使用规模日渐庞大,电气火灾、触电事故频发。漏电保护器具有检测、放大漏电故障电流并自动切断故障电源功能。本文对建筑设计中漏电保护系统进行了简要探讨,希望对用电保护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楼国成 《门窗》2013,(11):159
建筑电气设计主要依靠建筑物存在、使用,密切联系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日常生产,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优劣对建筑工程使用性、安全性具有直接影响。通过相关部门调查表明,我国电气火灾在各类火灾中占居首位,时常发生电气设备损坏与人身触电事故,所以,必须妥善处理建筑电气出现的各类问题,避免今后发生各类事故。本文对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探讨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蒋勇 《建筑安全》2007,22(2):40-41
电焊机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十分广泛,它依靠电能来加热熔化金属而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金属零件达到牢固的连接,从而完成工作的需要。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接触电的机会多,如更换焊条、手持焊钳、调节电流、接触工件(尤其在管道、容器内作业)与焊接电缆等,若电气发生故障或违犯操作规程都有可能造成触电事故。一、电焊作业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电焊作业时的触电事故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电击,即接触电焊设备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或靠近高压电网和电气设备所发生的触电事故;二是间接电击,即触及意外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意外带电体是指正常不带电而由于绝…  相似文献   

16.
施工用电牵涉面广 ,时间跨度长 ,专业性强 ,稍有不慎 ,极易造成电气伤亡事故 ,施工临时用电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接地、接零保护是基本的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也是用电管理薄弱环节 ,各用电管理人员应弄清接地、接零概念、防护原理和使用要求 ,认真落实用电防护技术措施 ,确保用电安全。1 施工临时用电接零、接地主要问题  为了防止意外带电体上的触电事故 ,施工现场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保护措施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电气设备意外带电造成触电事故的基本技术措施。由于个别现场管理人员对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概念模糊、做…  相似文献   

17.
陈钢 《建筑安全》2006,21(7):24-26
1.施工用电存在潜在性危险的原因分析 由于电力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被人们意识到或及时地发现,而安全用电知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往往不能普及到每一个施工人员和每一个管理人员,特别是普工、临时工、农民工等等。随着技术进步,原来手动操作的工机具,大部分都被电动工机具所代替,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大型的起吊机具,到手提式的电动工具,有固定的电动机械和移动的电动机具,电焊、照明等等,处处都要使用电力。如电力使用不当,立即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如漏电就可能造成人身触电(电击)伤亡,短路造成设备损坏或火灾等恶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建筑施工现场、非煤矿山生产现场中,触电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频频发生。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经过什么正规的电工基础知识培训;二是无《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或《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资质;三是施工企业一般进行施工质量、材料质量方面的检查多一些,过问或检查施工用电安全隐患的相当少,任其所为。我从事用电安全生产技术及管理培训工作多年。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建筑施工现场所用的机械、电气设备,其移动性、流动性、外露性较大和工作周期长、所处环境恶劣等因素,常因绝缘老化或机械损伤引起设备金属外壳带电,当人体与设备故障情况下变为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触后,就会发生间接触电,给作业人员埋下了触电隐患。引起间接触电现象往往比直接触电现象更为普遍。因此,在做好直接触电的安全防范外,还应该做好防止间接触电的预防措施。接地装置是防止间接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据多年检查发现,许多施工现场电工对接地装置认识不足,对规范理解不透,因而未能严格按照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  相似文献   

20.
漏电保护器多用于1000V以下的低压配电系统,是防止由于间接接触和直接接触引起的单相触电事故,防止由于漏电引起的电气火灾,监测或切除各种一相接地故障,防止电气设备损坏的一种技术措施。正确地安装使用漏电保护器对人身设备安全以及整个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规定,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安装在潮湿、腐蚀性等场所的电气设备,移动式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建筑工地的电气施工设备,临时用电的电器设备,建筑物中的各种插座回路等,都应安装漏电保护器。而使用安全电压供电的电气设备、一般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