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绿地可达性是反映绿地合理布局、公平使用的重要指标,提高绿地可达性有助于绿地的高质量发展。基于ArcGIS网络分析法,通过可达性指数和服务强度计算,分别从空间布局和居民使用的角度对云南省普洱市城市规划区游憩绿地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游憩绿地空间布局总体合理,供给总体满足居民需求;但还存在少部分居住区可达性较差,少部分游憩绿地过渡使用的情况。根据空间布局和供给水平分析结果,从绿地空间布局和品质2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指明今后绿地优化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山地城市受地形高差限制,步行交通连通性较差,往往导致开敞空间支离破碎。由于地形地质原因,次生灾害发生频率较高。针对山地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分析防灾开敞空间的构成要素,对各构成要素进行初步分类。综合探析影响山地城市防灾空间布局的因素,提出山地城市防灾开敞空间构成及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提出山地城市防灾开敞空间的优化策略及适合山地城市自身特征的评价标准,为山地城市防灾开敞空间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作为绿色基础设施枢纽的城市综合公园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枢纽,现代城市综合公园不再是单纯用来观赏与游憩的场所,而成为区域健康发展的绿色引擎器。本文从城市空间布局及生态建设层面出发,立足于城市、人与生态环境等层面不断提升与转变的需求,探讨了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策略,即从游憩绿地到绿色海绵体、从景观孤岛到绿色开放空间、从再造自然到多样栖息地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高密度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建设重要方向的背景下,指出绿色开敞空间作为推动城市功能优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高密度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密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在发展思路、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建设理念、公园体系和建设模式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剖析,明确其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前提条件、基本原则和实施标准,总结提出绿色开敞空间规划建设的优化策略与方法,包括生态定量综合评估、优化空间连续布局、多层空间结合的立体发展思路,开展全生命周期分类管控。  相似文献   

5.
以“湿地与旅游”可持续发展为主旨,为南宁西津湿地公园规划了具备生态多样性、景观艺术性,同时满足了游客观光游览、游憩体验等需求的景观体系。本文现从发展理念、空间布局、重要节点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本项目创新化的旅游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下我国许多小城镇正在经历快速城镇化,绿色开敞空间规划设计方面却存在诸多缺失,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规划设计一线人员的关注。本文首先论述当前我国小城镇绿色开敞空间规划设计的现状和问题,然后结合具体实证提出绿色开敞空间优化策略与建议,希望为规划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广州市绿色廊道系统为例,在生态安全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环境安全、物种安全、游憩安全及文化遗产安全四个方面分析探讨广州市绿色廊道系统的建设特色与现状,并进一步阐述生态安全研究对实现广州市绿色廊道网络建设优化发展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历经30余年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国城市空间将更加关注宜居性。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开敞空间成为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提升宜居性的重要手段。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探索高度密集、城乡混杂型地区的社会型开敞空间规划方法。以公众需求调查为基础,提出社会型开敞空间的类型需求、布局和设施配置要求;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人口分布、城乡交通、公共设施等评估社会型开敞空间的服务价值,提出"五结合"的空间布局思路,对我国城乡开敞空间规划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渝 《华中建筑》2012,(12):100-104
该文以深圳的游憩规划管理与实践为例探讨城市户外游憩规划。游憩规划是通过土地使用、空间布局开发利用城市闲暇资源,满足人类的游憩需求,其重点是市民户外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和活动计划。深圳的户外游憩系统发展具有明显的典型性和先进性。该文将从深圳的城市游憩环境建设中总结户外游憩规划方法,将游憩规划分为物质性层面的规划和非物质性层面的规划,物质性层面的户外游憩规划分为社区、城市、地区3个层面来研究;选取游憩行为研究、游憩活动计划、游憩管理3个方面探讨了深圳非物质性层面的户外游憩规划。  相似文献   

11.
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对于城市边缘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促进城乡融合、控制城市空间蔓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国内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公共物品开发管理及空间配置不均衡、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城乡规划对非建设用地管理的缺失等,带来了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不断被侵蚀、或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及设施建设和保护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公共开放空间用地产权的公共属性、建立社区为主体的公共空间建设模式、加强对城市边缘区非建设用地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生态空间不仅是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屏 障,也兼具重要的游憩服务功能,若孤立处理2种功能的关 系,必然会导致过度开发或被动保护。揭示区域生态空间游 憩服务的供需匹配特征及空间格局,对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游 憩服务的总体布局,推动生态空间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总体格 局、省级层次供需特征、市县级层次供需关系3个层次,对区 域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供需平衡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长三角城市群人均生态空间资源较高,但生态空间游憩服务 的供需错位现象突出。不同出行半径范围内生态空间游憩服 务显现出较为明显的供需失配现象,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南 北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仅依赖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扩大 生态空间服务半径,北部城市的供需失衡现象会更加恶化。 长三角城市群各市县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加强生态游憩服务 跨区域供需协同网络:南部生态资源富足区应延展其游憩服 务辐射范围,填补供应空白;城市近郊区应关注连续性游憩 廊道建设,整体提升供应水平;北部连片供给失衡区则应进 一步挖掘农林复合空间的生态游憩潜力。  相似文献   

13.
王思元 《中国园林》2012,28(6):118-121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位于城乡之间的地域实体,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承担着城市边缘区的形态建构、社会空间融合、可持续发展维护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对城市边缘区及绿色空间进行了释义,总结出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格局的3种类型:"绿环/绿楔""镶嵌式绿块""绿色补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规划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条件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未来居住区建设的必然趋势,进行立体式小区规划将会成为今后“节能省地”的重点。文章结合国内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空间结构、空间功能和空间形态3个层面对高密度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类功能空间及服务设施于居住区地下空间的适建性,提出了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形态布局模式、规划基本结构形式,及特色主题开发模式等。最后从居住区地上地下空间协同发展、居住区地下空间相互关联和居住区地下空间可持续开发利用三方面总结了居住区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策略,探索适用于未来高密度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开发。  相似文献   

15.
袁丽 《中外建筑》2012,(6):112-113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市边缘区发展中一系列矛盾显现,并最终表现出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不协调。本文以城乡统筹为视角,以空间整合为切入点,探讨了城市边缘区空间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央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工作中,城市边缘区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生态优势、丰富的土地存量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建立一个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城市边缘区的现实与特征,期望通过对连江城市边缘区控规编制方法的探讨,为其他城市边缘区控规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发展历程证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与交通发展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交通系统简单的扩容增能已不能适应城市的拓展需要,更难以有效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立足上海市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发展互动关系,从都市圈、市域、中心城三个层面,结合人口布局、产业布局、城镇布局的现状和规划情况,在研究分析了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交通发展方式转型的重点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
A spatial distribution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pattern of stormwater catchment facilities in developing urban areas. The model has been validated through comparison of predicted results with historical data in Guelph, Canada, using nearest neighbour analysis. The validated model has been applied to developing urban-rural fringe lands in Guelph to illustrate land use patterns likely to occur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Simulations of various scenarios for incorporating stormwater catchment facilities into greenways have been tested with the model and the resultant land use patterns compared with the status quo, through measure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integrity such as connectivity and porosity.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an area on the edge of Guelph scheduled for development. The predicted land use patterns of various planning scenarios were generated and analys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landscape integrity could be increased, urban wildlife habitat enhanced, and opportunities for residential non-consumptive wildlife recreation improved through integration of the evolving ‘blue-green’ open space provided by urban stormwater management facilities into existing greenways.  相似文献   

19.
2012年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将在南阳举办,农运会将对南阳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该文从城市事件与城市的能级和城市营销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农运会场馆选址、布局及其与南阳城市空间规划的契合,着重探讨了农运会对南阳城市空间发展的三方面影响:助推南阳实现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加快城市空间更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武汉市为例,基于ArcGIS 10.6创建武汉市3397个居住区内29324个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信息,在研究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武汉市的居住环境、医疗布局和区域规划等对当前疫情发展和防控的影响,提出城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相关规划策略:提倡组团式混合布局的城市功能区划;创造低密度分散型的城市居住环境;强调快速应急医疗设施的"平疫转换"与分级布局;营造"绿色、开放、友善"的城市公共空间;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的城市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