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滕熙  王晓昉  许靖涛  黄雯 《规划师》2011,27(Z1):88-92
总体城市设计能分析地区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愿景,对城市的形态、空间框架、景观形象等提出规划策略和建议.盈江县总体城市设计结合灾后重建规划,围绕“建立美丽富饶新盈江”的目标,从城市的文化、空间、景观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实现“山水盈江”“魅力盈江”“人文盈江”“安全盈江”的规划策略,为灾后重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背景四川德阳孝泉镇民族小学项目的设计工作始于2008年6月,受5.12灾后重建捐助方委托,我们前往震后的孝泉镇进行实地考察。震前镇上的房子高度基本为2~4层,街道大多5~6m宽,街道的格局转折而富有变化,具有历史古镇自然生长的城镇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3.
俞静 《规划师》2009,25(11):16-19
相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刚性控制,总体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空间策略,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强化城市吸引力与凝聚力方面起到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都江堰市总体城市设计着眼于城市布局结构的创新与国际旅游特色的提升,通过“显山、亮水、秀城、融田”四部分设计内容,为灾后重建提供切入点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曾彦  涂舸 《四川建筑》2012,32(4):92-94
"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四年了,随着一幢幢崭新的现代化、标准化中、小学校的建成,我们的设计应在长期形成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重点强调规划和功能,并在一定标准化模式基础上,力求做出特色,并重点打造了一批重点学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
传统意义上重建需要的资金基本上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和少量的民间捐款支持,这样就给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于灾后重建项目,那些可以采用融资模式,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模式,一方面使得重建获得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保持中央和地方政府稳定持续行使职能,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所在地,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市在5.12大地震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受成都市人民政府委托,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和都江堰市人民政府于5月29日共同发起了向国内外无偿征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的活动,作为制定灾后恢复重  相似文献   

7.
袁锦富  赵毅 《规划师》2009,25(11):5-10
震后绵竹市面临着城市住房和公共设施破坏严重、产业布局急需调整、城市面貌受到重创等问题。其总体规划特别强调近期恢复重建与长远城市发展的统筹考虑:近期首要进行居民安置与公共设施重建,加快产业恢复重建和布局优化;远期着重考虑以重建为契机,优化交通组织、调整功能布局、塑造风貌特色、构建防灾体系,以促进城市灾后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8.
汶川灾后重建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思考当今中国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其中水磨镇的规划设计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其规划设计机制对于同等规模的小镇规划设计具有启发性与借鉴意义。在灾后重建全面完成的大背景下,本文以水磨镇为研究对象,对比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法,针对其灾后重建过程中采取的"策划—概念规划—总体城市设计—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设计机制,总结以城市设计为主导的小镇设计方法,为未来小镇规划设计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汶川县映秀镇是5&#183;12大地震的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规划设计的映秀镇重建方案,将城市设计理念定为“重建和谐共生,弘扬映秀精神”。该方案将映秀镇城市设计定位为,将映秀建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典范、“5&#183;12”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地、川西北羌藏特色名镇。  相似文献   

10.
曾卫  封健  王华 《风景园林》2019,26(11):103-107
灾后重建关乎灾区长远稳定的发展,不仅受到学者的关注,也是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作,其涉及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及物理等多个层面。芦山4·20地震发生以来,作为灾害的见证者和灾后重建的践行者,以芦山根艺苑广场设计为契机,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重塑的设计理念,以灾后重建中公共空间的生态重塑、文化重塑和公共重塑为研究内容,着眼于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目标的设计框架,探索和归纳灾后重建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路径,体现其本土性、文化性、公共性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问题研究做了回顾,进而以玉树灾后重建中德宁格居住组团的“公摊”问题为切入点对公共利益研究中热议的问题进行探讨.讨论内容集中在公共利益的制定主体、公共利益界定及公共利益如何形成等方面.最终得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只有在政府及规划师的主持下,通过利益相关人充分参与沟通的听证、决策程序才能够实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以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为对象,以重建规划目标定位为前提, 在分析灾害对都江堰城区造成的不利影响和城市重建的机遇的基础上, 对都江堰城市如何通过灾后重建达到跨越发展,从城市重建规划的角度, 在城市空间、城市形态、重建时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以往城市的边缘地区在区位上逐渐由边缘地带向城市中心地带转变,在功能和形态上都需要进行更新调整。然而受到现有土地利用、开发组织方式以及制度基础的交织影响,边缘区更新难以顺利实施,难以适应城市重构的需要。本文借鉴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城市空间重构下边缘区功能、空间演化特征和机制,并以常州市清潭片区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其在转型阶段的发展诉求,为边缘区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晖 《南方建筑》2013,(5):110-115
城市设计因为偏物质规划设计的属性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分析了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当前城市设计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注重发展策略的城市设计方法,即建立在“问题特征--发展策略--城市设计前期研究和空间结构框架”的逻辑演进的设计思路。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该方法在沧州新城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四川西北部山区,地形十分复杂,震后交通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在建筑机械、原材料运输等方面造成很大困难,更增添了灾后重建的难度。充分利用废墟中的废旧建筑材料进行灾后重建不仅节约资源.而且有利于灾民参与家园重建,具有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等多重意义。在总结海内外震后重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构造创新为原则的废旧建筑材料直接再利用之道。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开敞空间是儿童活动接触最频繁的地方,愉快而健康的室外活动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成长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城市开放空间质量特征和儿童行为特征之间的关联,分析了儿童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模式以及游戏的特征,分别从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需求、改善公共空间质量等方面研究城市开放空间的儿童友好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提高空间利用率、保护独立空间,留出开放空间,圈出不能破坏的空间以及开发潜在空间这五个方面,阐述在对城市空间的设计与铸造中,实现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达、便捷、安全的三维路径系统的设计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淮安井神盐化工业区更新改造的案例中,通过Java语言编程开发的面向多要素影响下的三维寻径算法模型被用来探索项目公共空间中的三维路径系统,得到的寻径结果数据被接入Grasshopper建模软件中进行方案的进一步深化设计,形成了从场地分析到路径系统探索到方案深化的“数字链”工作流程。在实际项目中完成的路径探索和应用,实现了数据驱动的分析与设计的良性互动,探索了城市公共空间路径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下国土空间规划以“划线”的方式切分空间要素。然而在真实空间中,城市所接壤的边界地带并非一根清晰可见的线条,而是一条混合过渡带,在具备建设功能的同时也融合了周边自然环境的生态属性。城市与生态的一刀切是一种“算账式”的思维模式,界内是城市,界外是自然,容易导致过度城市化、城市边缘化等极端现象。且这一问题在近山地带尤为常见,面临着岩土植被开垦、建筑遮挡山体景观等诸多挑战。基于此,在揭示近山地带的空间本底逻辑与特征规律的基础上,尝试以界壳理论为切入点,从自然生态系统、宏观视觉景观、中观布局形态、微观公服职能4个价值维度对这条特殊的城山过渡带进行特征解析并建构评价模型。进而以威海为案例,基于多维评价结果找出导致景观遮挡、绿植带断裂、功能活力阻塞等问题症结,并提出优化设计策略和建设模式,为城山边界处的宏观设计和空间设计提供引导。  相似文献   

20.
论文通过笔者参与的规划与设计实践分析,从融入城市设计的城市规划编制、以适宜街区尺度营造宜居城市的新区规划与设计、注重多样化的已建成城市空间梳理、寻求多元共生的历史环境中的城市设计、运用城市设计手段营造场所感的建筑设计等方面,探讨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方法如何贯穿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的各个过程,以城市设计改善和提升城市空间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