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黄浩 《福建建材》2008,(6):17-19
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柱的特点及其抗火性能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其抗火性能机理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截面尺寸、含钢率、长细比、保护层厚度、边界条件、受火情况等,提出了进行钢管混凝土结构构抗火性能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薄壁钢管混凝土柱可能存在的四种受火方式进行了温度场的分析,即:四面受火、三面受火、两面受火和单面受火,并对四种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文中的研究成果对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杰  白正仙  王微 《山西建筑》2009,35(25):5-6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双层弦张弦梁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材料参数和施加温度荷载的方式来考虑温度对结构的影响,并考虑几何非线性与材料非线性,模拟了全温度下结构的反应特征,为张弦梁结构的抗火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老山自行车馆屋顶结构为研究对象,用FDS模拟其温度场,通过理论公式计算网壳杆件的温升,并用ANSYS进行了不同火灾场景下网壳结构抗火性能的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火源位于看台上时,高温区域内6根杆件发生了局部破坏,但并未导致结构的整体破坏;火源位于比赛场地中央时,温度应力未引起杆件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对于压型钢板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分析了结构钢和混凝土的高温材性特性以及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总结了高温下影响组合楼盖抗火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和理论对空、实心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做了研究,研究表明,实心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可以采用实心钢管普通混凝土短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空心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柱的承载力与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有关。火灾试验表明,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柱的耐火性能要优于钢管普通混凝土,根据试验提出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耐火时间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岳孔  陆伟东 《江苏建筑》2023,(S1):54-62
现代木结构建筑具有结构体系明确、传力路径清晰、用材固碳环保和综合功能优越等特征,是3大装配式建筑形式之一,在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广泛。相较于其它建筑结构体系,木结构建筑具有突出的节能减碳效果,因此,近年来在我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全球木材资源供给情况,系统阐述限制我国现代木结构发展的抗火性能研究现状,建议从加强宣传引导、着力资源保障、抗火性能提升和技术创新4个层面入手,旨在推动现代木结构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规模化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8.
有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火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平面框架结构入手 ,通过试验分析 ,对比研究了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不同温度、不同荷载、不同预应力度及不同张拉应力下的火灾反应。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的特性 ,提出了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轴向压力下椭圆形空心钢管混凝土(CFEHS)柱的抗火性能。本研究基于作者关于空心钢管混凝土(CF-CHS)柱在室温下性能和抗火性能的研究成果,用文献中CFEHS短柱在室温下的数据验证数值模型,然后将数值模型应用于CFEHS细长柱在高温下性能的研究。研究目的是为理解并阐述轴向压力下CFEHS柱在火灾中的性能,并将其有效性与圆形钢管混凝土(CFT)柱进行了对比。研究了柱长细比、荷载大小、横截面长细比和截面面积大小等不同参数对柱性能的影响。最后给出了CFEHS柱的设计建议:采用EN1994-1-2第4.3.5.1条导则设计,但是应采用基于法国规范附录椭圆截面有效直径的抗弯刚度折减系数。椭圆截面有效系数等于P/π(P为椭圆周长)。  相似文献   

10.
《安徽建筑》2022,(1):61-63
约束钢梁的性能是近年来建筑结构领域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其火灾特性尤为重要。文章总结了约束钢梁抗火性能研究现状,对高温性能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概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了悬链线效应、蠕变效应等因素对约束钢梁的影响,最后对约束钢梁抗火研究领域进一步的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熊浩  李颖超 《山西建筑》2012,38(5):65-66
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钢管混凝土柱的结构特点及施工要点,在大型构筑物中采用该新型组合结构在满足承载力要求下,比常规结构节省材料,解决了常规结构截面大、投资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进展,包括预应力筋高温力学性能、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抗火试验、足尺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抗火性能、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力学性能、高温下混凝土的爆裂规律、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板抗火性能、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以及用耐高温无机胶粘贴CFRP布加固的混凝土梁板抗火设计方法等,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CFRP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表明:大尺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火性能优于小尺度梁,用耐高温无机胶替代环氧类有机胶粘贴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板并以此提高结构的抗火性能是可行的,大尺度预应力构件及预应力整体结构的抗火性能及其抗火设计方法等是今后一段时间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对近年来自密实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进展作了总结,包括自密实混凝土高温材性试验和足尺自密实混凝土构件的抗火性能试验研究。从自密实混凝土高温下和高温后的力学性能、热工性能和应力-应变关系等方面入手,总结和分析了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尚存的一些问题。分析表明:高温下自密实混凝土质量和抗压强度损失严重,通过添加不同添加剂可使其得到改善。由于其密度高,在高温下自密实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更易发生高温爆裂,加入纤维可以有效抑制爆裂但会降低抗压强度。高温爆裂的抑制和抗压强度降低的平衡研究,自密实混凝土结构高温后损伤鉴定和修复加固,以及自密实混凝土加固结构的防火保护措施研究等是今后一段时间自密实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任慧 《山西建筑》2011,37(16):205-206
依托工程实例,利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空间模型,对其进行了自振特性及拱肋的屈曲分析,并探讨了主要结构参数(横撑数量、拱肋刚度)对其自振特性的影响,得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根据混凝土柱在现代结构中的重要性,对各类型混凝土柱耐火极限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混凝土柱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对以后学者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火灾反应与抗火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平面框架入手,通过对三榀相同尺寸和相同持荷情况下的单层单跨矿渣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火灾试验,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火灾反应和抗火性能特点。通过对火灾中框架温度场、位移反应等的分析以及火灾后框架表面裂缝、颜色和残余变形等的对比,分析了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有无外掺聚丙稀纤维对矿渣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反应和抗火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800℃左右火灾作用下,矿渣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火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高对结构火灾破坏前承受变形的能力是有益的;由火灾引起的构件轴向变形和内力重分布导致在梁柱节点存在较大的内力;框架作为超静定结构,梁柱在火灾中的刚度退化情形不一致,对整体结构的抗火性能明显不利;而聚丙稀纤维的掺加增加了火灾中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但提高了降温时结构的变形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7.
邱捷  陈玉泉 《山西建筑》2006,32(20):63-64
介绍了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特点,研究了钢管RPC的受力性能,总结了影响钢管RPC受力性能的因素,展望了钢管RPC结构的应用前景,指出了该结构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8.
厂房钢管混凝土柱冬施质量通病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热轧带钢厂钢卷库厂房钢管混凝土柱肩梁部出现开裂的情况,从混凝土内部形成水化硫铝酸钙伴生膨胀应力,以及焊缝设计、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竖向裂缝的成因及扩展,进而提出了此类缺陷的预防措施及采取加劲肋、环向圈等.使结构恢复正常使用的加固技措.  相似文献   

19.
王立久  霍星 《混凝土》2006,(10):4-6
建筑结构耐火设计是消防工程和建筑抗灾设计的重要研究领域,结构材料耐火性的研究是建筑结构耐火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之一,作为主要结构材料的混凝土的耐火性一直备受重视.混凝土耐火性一旦得到提升,相应的建筑结构的耐火性也会有较大程度的增强.在这一领域,混凝土架构模型理论是研究混凝土耐火性的最新科学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简化的固体可燃物燃烧模型,利用FLUENT对单室房间进行了火灾模拟,得到了烟气温度场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对比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在三种不同高度的跨层发生火灾下的温度场分布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火灾荷载的情况下,火灾发生在高度越低的跨,整个框架结构破坏坍塌的越快;底跨层受火时,柱的侧向位移最小,高跨层受火时,柱的侧向位移最大;混凝土板是最早遭到破坏的,但混凝土柱的破坏才会导致整个框架的失稳坍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