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该文以区域建筑观解读城市空间肌理的角色与价值,系统梳理了东西方城市空间肌理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归纳了空间肌理时空演进过程中的规律与特征。从空间形态角度解析了空间肌理多维生长的进化过程,总结了外部因素影响下空间肌理应激适应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多元主体引导下的空间肌理主动控制的组织机制。从城市时空背景的异同中探索了空间肌理形态构成与演变的内在联系,为"后城镇化时代"城市空间肌理优化提质、保护更新与特征塑造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设与城市历史保护之间的选择与平衡关系,向来是城市发展的首要难题。六朝古都南京,更是蕴含丰富的历朝古都城市历史信息,其城市格局与城市肌理的演变更是城市历史信息传递、延续的直接呈现。南京老城南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居住生活区,其城市肌理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反映着老城南人不同阶段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城市生活空间尺度。  相似文献   

3.
魏广君  董伟 《华中建筑》2010,28(12):77-79
通过对大连城市空间演变之"表象"、影响空间演变之"因子"、空间发展模式之"肌理"的研究,指出大连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圈层+节点+走廊"模式。认为其根植于历史与自然的深层发展内涵,是由生态型、组团型、网络型、生长型所共同构成的"四型城市"。希望这一内涵的揭示,能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或为其他相关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赣州老城区城市肌理的角度分析了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的肌理形成,然后又运用这一视点分析了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在疏于保护与管理的城镇化自然演变进程中逐渐丧失街巷肌理特点和传统风貌的原因及过程,并以此为指导完成了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基础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结构和肌理特征,分析了街廓尺度对于形成半网络形城市形态的意义,并讨论了城市形态在城市发展中对于城市空间景观环境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特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结构和肌理特征,分析了街廓尺度对于形成半网络形城市形态的意义,并讨论了城市形态在城市发展中对于城市空间景观环境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特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晖  梁江 《建筑创作》2002,28(2):12-15
本文阐述了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结构和肌理特征,分析了街廓尺度对于形成半网络形城市形态的意义,并讨论了城市形态在城市发展中对于城市空间景观环境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梳理了自1920年至今南京城市变化背景下的颐和路街区建设演变过程,依据重要的建设过程或历史事件划分出4个历史演变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取颐和路街区形态,包括道路结构、城市节点、建筑肌理,进一步从形态学的角度阐释颐和路街区近百年来的变化及背后发挥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城市形态结构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伟 《城市规划》2004,28(12):23-27
城市形态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城市内部、外部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反应。通过研究大连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进一步总结和分析城市形态内涵及发展特征,并从战略高度提出大连未来的城市形态结构模式和功能定位,从而为优化城市结构、提高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该文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1840-1949)社会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及近代城市的分类原则,剖析按不同发展模式开始现代化进程的近代城市典型实例上海、大连与济南,并从城市道路系统构成肌理的视角比较研究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进程,探讨中国传统城市与近代城市的本质区别,以及以上海和大连为代表的两种近代城市发展模式的利弊。  相似文献   

11.
郭军 《山西建筑》2012,38(16):77-78
以某城市环道近接穿越既有建筑物工程为例,运用FLAC3D数值计算模型,模拟了环道穿越建筑物的全过程,对既有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进行评估分析,分析表明:穿越过程中环道拱顶最大沉降值为4.37 mm,建筑物基底最大沉降量和倾斜率均满足规范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尚鹏 《山西建筑》2012,38(17):33-34
基于大连市城市中心区设计的总体构想,从与城市有机结合的道路交通组织、与大连城市广场景观以及城市天际线景观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大连市裕景中心项目,进而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高层建筑与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有机融合的设计方法,从而更好的优化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Dalian is a particular Chinese city, which was occupied for half a century successively by the British, Japanese, and Russian Empires before 1949, with each imposing its own urban planning and building styles onto the city’s development. Since 1984, with China’s open-door policy and economic reform, dramatic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Dalian, transforming it into a modern and famous tourist destination within the country. However, with its rapid urbanisation, the built heritage is being compromised,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colonial legacy has become conteste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unique planning history of Dalian and the challenges the city faces regarding its contested heritage,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case of Dongguan Street, which is a colonial legacy without any official designated status. Conflict arises between those who want to erase what they feel is a humiliating past, to make way for the modern city, and the ones who value the legacy to save the endangered heritage that remain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城市华庭项目设计的实践,着重对建筑的柔性界面进行研究与探索,旨在关注建筑空间与城市肌理的关系,寻求老城区中城市生活空间更新的恰当语境。  相似文献   

15.
高程  黄平利 《山西建筑》2012,(30):38-39
对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内涵进行了解读,简要分析了大连城市化实施途径,并提出了全域城市化进程中的规划应对策略,包括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加强监督,为其他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就是合理解决建筑、环境、人三者之间的矛盾,设计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以吴良镛先生针对城市历史街区改造规划提出的"有机更新"理论作为指导,注重协调、保护和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使建筑能够顺应青岛城市的肌理,并且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使幼儿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使用要求,最后从立面造型中塑造幼儿园特有的建筑性格.  相似文献   

17.
赵冰 《华中建筑》2014,(12):1-6
该文是个案研究系列之东北诸流域大连城市空间营造研究,对大连城市族群的更替叠累及城市空间营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将每一个建筑都做成标志性建筑,如果那样也就没有标志了。城市既要有精彩的标志性建筑,也要有大量的、成片的、呈现出统一和谐风貌的背景建筑。而居住区就是这类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与城市特有的风貌和肌理相吻合。本文在此观点论述的基础上,分析笔者所主持、参与设计的工程实例,提出了住区设计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