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向家坝库区建设为背景,以宜宾市屏山县为微观研究对象,探讨向家坝库区城镇迁建背景及影响下的县域城镇空间重构与城镇化发展策略。库区移民与城镇迁建对屏山县的社会经济、城镇发展与交通建设影响深远,致使屏山县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新的县域城镇发展形势与区域发展态势判断的前提上,结合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分析,以屏山县城镇发展条件与自然及资源禀赋为基础,论文提出了新时期屏山县城镇化发展的"四大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城镇与园区一体化战略、生态休闲导向战略以及区域协作导向战略)和"三个差异化"城镇化策略与路径(集中城镇化、分散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以塑造地域城镇化特色,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向家坝库区建设为背景,以宜宾市屏山县为微观研究对象,探讨向家坝库区城镇迁建背景及影响下的县域城镇空间重构与城镇化发展策略。库区移民与城镇迁建对屏山县的社会经济、城镇发展与交通建设影响深远,致使屏山县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新的县域城镇发展形势与区域发展态势判断的前提上,结合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分析,以屏山县城镇发展条件与自然及资源禀赋为基础,论文提出了新时期屏山县城镇化发展的"四大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城镇与园区一体化战略、生态休闲导向战略以及区域协作导向战略)和"三个差异化"城镇化策略与路径(集中城镇化、分散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以塑造地域城镇化特色,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库区滨水城镇迁建需研究城镇特色、体系等级,研究移民迁建存在的问题,明确移民迁建规划原则及具体思路、对策,利用好补偿政策,制定城镇发展战略,坚持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实行移民资金切块包干和限额规划的原则,协调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与迁建初设方案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的制定南水北调区域性移民迁建规划、实行开发性移民,优化城镇带布局,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当前对我国城镇化的高度关注,首先,从城镇化的初步认识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充分论证了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中国城镇化的战略选择.其次,从现状城镇发展概况、新型城镇化下的城镇地位提升(承上的“分水渠”和启下的“蓄水池”)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城镇”主体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对新型城镇化下的城镇发展思路进行初步探讨,在城市圈(群)的各层级主体重点衔接的基础上,对城镇自身发展进行重点引导.最后,以常州市区小城镇发展作为具体案例,结合其现状概况、区域分析和自身特征,对新型城镇化下的常州市区城镇发展的具体实践进行深化探讨,包括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区域城市(镇)发展差别化“两种模式”、城镇自身发展主要引导.  相似文献   

5.
城镇空间结构是一个省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地域空间表现,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成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安徽城镇化一个重要任务。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四次转型,梳理了不同时期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战略思路,以及在城镇化发展战略导向下城镇空间结构的特征表现。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指出安徽城镇空间结构存在的城镇化发展差距拉大、城镇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分布、中心城市辐射力较弱、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下优化安徽城镇空间结构的战略,要从广域、局域和县域3个层次空间上提升城镇群空间内部整合力、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和增强县城与大镇的人口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城镇形态的演变与迁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山、江河和地质问题是三峡地区城镇发展中主要的环境制约因素。移民迁建前;库区城镇的结构形态从集中紧凑的“团状”演变为集中紧凑的“带状”,它是最常见的城市形态。迁建后城市建设用地的地形条件普遍有所恶化,但地质问题大多得以改善;长江大桥的建设使库区城市能够突破江河的制约;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带状”组团式是城镇迁建后最普遍的城市形态。新城市日后的空间形态将受到新的环境的影响,“团状”和松散“组团式”是两种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视角下的黑龙江省城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景海 《城市规划》2004,28(12):19-22
黑龙江省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外生型”的总体特征,同时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单位制”的城镇社会组织模式也抑制了“内生的”城镇化要素的成长。黑龙江省城镇化战略实施中的人口城镇化的存量和增量问题、区域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增长问题是现实中急需深刻认识的两个问题。在发展思路上,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内生”要素的成长,增强区域的自主发展能力,切实实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策略,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互动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镇社会组织结构与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白新强 《山西建筑》2011,37(22):15-16
在目前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遵循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浮山县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规划重点进行了有益探讨,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思路、规划原则、发展战略等,对促进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付飞  刘雯雯  方翰 《室内设计》2021,(5):138-144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演 变及生态优化研究,对于构建完善的国土空 间规划体系,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有着极 其重要的推动意义。以县域城镇绵竹市为样 本,在“多规合一”国家级试点平台的规划背 景下,对2008—2019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量 化评价,耦合土地利用阻力-潜力适宜性模型 和CA-Markov模拟模型,对绵竹市城镇用地 开发适宜性及城镇建设用地演变发展进行 探索,针对生态承载力评价、土地开发适宜性 评价及城镇建设用地未来发展模拟结果,结 合“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平台,分别提 出以生态为导向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以期 为国内县域城镇“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 体系构建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不仅要考虑重大公用工程设施建设对县域城乡发展的影响,也要同时考虑对生活、生态的影响。本文以构建"三态空间"融合发展的城乡空间体系为目标,在综合考量高速公路建设对欠发达县域城镇的发展作用基础上,深入分析高速公路建设对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城镇功能提升、县域产业布局、城镇化推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提出陆河县城镇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重构策略和布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快速城镇化的到来,我国迎来了第三次快速交通建设的浪潮,地级市、县级市开始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现代综合交通的建设引导交通方式和城乡交通向着一体化发展,使城镇融合到更广袤的区域联动中,促进城镇空间的合理组织,也是区域城镇群空间架构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快速交通作为影响因子,研究其与县域城镇空间组织的相互作用,以期指导城镇科学合理的发展,加快城乡统筹建设。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2)
2013年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把"加快城镇化建设"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新型城镇化背负着国家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使命步入历史舞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势必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对我国县域及城镇地区的人口消费特征、县域市场发展情况并根据在县域市场中取得不错成绩的品牌营销经验,对品牌的县域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品牌在新型城镇化下进行市场开拓及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库区城镇快速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汲取三峡小城镇传统地域空间形态的内涵,通过对库区当代小城镇街道与院落空间再创造的设计构想,探索库区小城镇建设“渐进”式城市设计与实施建设思路,丰富库区城镇旧城改造与新城迁建中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全峰梅 《华中建筑》2008,26(2):113-117
在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背景下,广西城镇建设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该文意在理顺“文化广西”战略、城镇特色塑造和城镇竞争力提升三者的关系,提出广西城镇特色风貌规划的方法和重点,以期对“文化广西”建设,增强广西城镇竞争力,推动广西城镇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建设》2011,(3):16-17
围绕加速推进城镇化,“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未来5年江西省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发展形态进行了全面统筹,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管理等作了全面规划,这就是“实施城镇化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全省县域城镇建设面临的形势,学习推广巩义市城建机制创新的经验,动员全省扩权县(市)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机制创新,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建设厅厅长查敏在日前召开的河南省35个扩权县(市)城镇建设机制创新现场会上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王垚 《城市规划》2024,(3):13-23+64
面对我国大城市所提供各类设施规模难以同时满足3亿农民落户的现实困境,广大县域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出路。本文希望通过引导区域资源要素流动带动县域城镇发展,提升县域城镇化的空间承载能力,最终实现以“要素流”促进“人口留”的新型城镇化目标。通过架构“以流促留”的理论框架,使用世界500强企业数据与手机信令数据识别资本、人员等要素流动,结合“大数据+问卷调查”分析方法,采用“宏观约束+个体决策”解析机制,分析了长三角县域城镇的空间类型、作用机制与空间模式。研究发现,第一,长三角县域城镇存在“网络化”与“中心流”两种典型模式,其中“网络化模式”更接近实现以“流”促“留”的本地城镇化目标;第二,两种典型模式的作用机制不同,“网络化模式”是产业分工驱动下的县镇内外要素均衡流动,“中心流模式”是住房与社会保障综合作用下县城主导要素流动。第三,从城镇化路径、空间载体、规模借用、空间治理等方面提出实现以“流”促“留”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 推进阶段,产业经济和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 带来了城镇空间的持续拓展和城镇人口规模 的不断增长;在新的形势下,“产城融合”成 为了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战略 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解析“产城融合”的内 涵,然后结合西宁市“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 案例,探讨以“产城融合”为导向的新型城镇 化及产业社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三峡移民户籍制度和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培峰  朱燕 《规划师》2002,18(10):11-13
就中国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背景,论述三峡库区移民户籍政策以及城镇建设的“库区”和“移民”特性,重点分析当前实施政策和建设小城镇过程中所出现的几个突出的如移民生活模式转型、低质就业、虚假城镇化和低质城镇建设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使库区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县域城镇体系是实施各种城镇化策略的基本空间载体,良好的城镇空间组织模式是实现城镇化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城市规划的真谛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有不可完全复制性。针对地域特色鲜明、发展阶段特殊的山区贫困县,分析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通过对县域内不同人群进行城镇化迁移意向的问卷抽样调查,结合区域发展合理规模的宏观把握,定量预测山区平贫困县合理的规模等级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