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划师》2021,37(3)
生态敏感地区的乡村空间发展对于区域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护、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生态敏感地区的乡村空间发展实质是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视角,将全域自然生态空间与乡村人居体系的规划融为一体。文章结合吉林省长白县的实践,提出应当在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两个层面推进技术路线的创新,在村庄布局规划层面,通过自上而下的"双评价"和自下而上的乡村发展潜力评价,在生态系统与网络修复、重建和优化的基础上,完善乡村人居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和布局,制定精细化的乡村规划传导策略;在村庄规划层面,以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前提,以全域视野安排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促进生态空间的整治和修复、生产空间的复合与多元、生活空间的集约与高效,从而划定乡村空间发展的一张蓝图。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下,新一轮村庄规划正在全国展开。但是,在当前的村庄规划中,规划师多简单套用城市规划的方法,更为重视村庄要素而忽视村域资源,专注于重视物质空间忽视产业经济,导致村庄规划沦为简单程式化项目。当前,随着多规合一的实质推进,空间规划应运而生。与传统规划相比,空间规划强调全覆盖,关注"山水林田湖草"所有空间资源,而不局限于建设区,更适用于乡村规划。基于问题剖析与经验借鉴,利用空间规划的理论与思想,在北京市北部山区某村庄的规划中,首先在空间上强调"山水林田村"协调共生,保护村庄赖以存在的整体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在产业方面强化农商游旅居统筹发展,实现村庄产业振兴;挖掘地域建筑风格,强调建筑与山水环境融合,提升村庄风貌,积极探索面向空间规划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资源约束趋紧、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以特色文化、生态理念引领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都兰县赛什堂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充分利用赛什堂村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尊重并保持赛什堂村原有的空间格局,随山就势构筑山村廊道,规划赛什堂村结构为"一心、一轴、五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并将新农村建设与村庄产业规划、景观规划、旅游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有机结合,打造传统藏族风情特色村落,成为具有旅游休闲、旅游生态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青海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品质的高原乡村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推动赛什堂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园林》2020,(5)
借助景观基因理论的现有研究成果,通过增加体验发展主题的内容和实证规划探索,为农业特色小镇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基于农业特色小镇建设重在促进发展的实际要求,将景观基因理论进行改进,构建了生态环境基因、村庄聚落基因、农业产业基因和乡村文化基因4个组成部分,并设计了农业特色小镇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并探讨以茶为主体的景观基因活化表达的实现路径。结合柯桥平水茶镇的景观基因解构、识别和活化表达,提出了构建以茶为中心,将茶产业、茶科技、茶旅游、茶文创与禅、越文化相融合,联动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茶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规划以"一心、一轴、一环、三块、六区"为空间架构,通过茶业融合发展、精品茶园观光、茶村风情体验、育茶科技示范、生态茶园养生和禅茶文化研修区六大功能区的独立分工和相互联系,打造全产业链联动共建的茶产业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5.
滨海山地渔村聚落特征初探——以舟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基于舟山148个海岛渔村的基础调研,重点研究了滨海山地渔村的聚落格局、街巷空间和建筑群落特征,认为"适应自然、融入自然"是其聚落特征形成的核心所在。滨海山地渔村的聚落特征源于千百年来渔民生存智慧的累积,体现出与自然共生的独特人居文化。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挖掘和弘扬滨海山地渔村聚落自身蕴藏的"山·海·村·人"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营造思想,对我国传统渔村规划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减量规划的背景下,结合村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通过"盘家底、保生态、挖潜力、定路径"四步骤,积极推进村庄产业振兴,并在空间上予以落实,解决好产业与空间的协同和发展,制定适宜的策略与实施举措,实现精准规划。  相似文献   

7.
西藏农耕文化体系下形成的村庄,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吞达村是西藏自治区的古村落,其聚落空间、生活习俗、生产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带有典型的西藏农业文明印迹。本文研究农耕文化要素对吞达村农业村庄聚落发展的影响,探寻在西藏传统文化演进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7,(3)
随着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式已融入到乡村空间发展格局中,而乡村旅游功能的植入使得乡村空间面临调适、优化的契机。文章从旅游产业融入的视角,以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和互利共生为切入点,提出了乡村共生空间发展理念与策略,同时以陕南会峪村为例,探讨其"借点造势、多元复合,打造界面、延续记忆,五边象形、塑造意象"的生产、生活、生态共生空间调适途径,以期为当前旅游产业融入背景之下乡村聚落的空间优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上海农村现状建设发展来看,主要问题是村庄总体发展滞后于城镇化进程,不均衡、不协调现象比较突出。规划集建区范围内和毗邻集建区的村庄,推进"三个集中"的力度不够,城乡二元差异明显",城中村""、厂中村"现象严重;中远郊由于农业集约化和郊区城镇化带来的"空心村""、空壳村"现实矛盾较为突出。在功能定位上,上海村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四重功能,应进一步强化"三个集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根据现状村庄规模、区位、环境、产业、历史文化资源和风貌特色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建设用地集约化减量化的要求,未来村庄体系规划分为4种类型,包括融入型村庄、保护型村庄、保留完善型村庄和撤并型村庄。  相似文献   

10.
生态村庄建设工作可以将村庄原始景观价值、体验价值、村庄本土特色文化价值充分展现,实现村庄内社会与自然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当前我国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以烟台市鲁岛村规划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态规划建设,就如何结合村庄内特有地域特点,建设一个休闲娱乐的景观空间进行深层剖析,为特色生态村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旅游指导下,结合广西百色市德保县燕峒村村庄规划实践,从全域协调角度出发,展开县域—镇域—村域三个层次梳理村庄旅游定位、线路和景点策划,提出"构建管控体系—探索内部肌理—挖掘村域特色—把控区域全局—建立参与机制"紧密联结的规划工作思路和"抓产业、落空间"有机利用土地资源、"大区域、大线路"融入全域旅游节点、"提目标、分类别"整合居民点职能等有针对性的规划内容,形成一套有效的旅游型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建省霞浦县长沙村国土空间规划现状调研,分析其不足,提出了国土空间村庄规划应从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建设空间、国土综合处理与生态修复、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城镇化过程已经把现有的农村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带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然而我国在村庄规划方面的经验还是相对缺乏,规划力量也相对薄弱。高濑村是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岩溪镇一个极为普通的村庄,作为案例研究,可以以点带面,为长泰近郊村庄的整体发展提供经验。文章以"参与式综合社区规划"为切入点,通过明确自身的发展问题与发展导向,理清村庄规划的重点内容,并利用参与式综合社区规划的工作途径,以公众参与、社区自治和多方合作为基础,探索与城市规划相融合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相似文献   

14.
在村庄规划实践中应采取适应村庄特点、而异于城市规划的方法,在拾村村的规划案例中,通过现状深入调研形成较完整的村庄认知,并且衔接上位规划导向,以面向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的规划理念作为村庄规划主体思路。规划重点内容包括建设空间紧凑、农地规模化的土地使用规划,提升一产、拓展三产的产业发展规划,镇村统筹、匹配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因地制宜、低碳生态的基础设施规划,营造田园、回归传统的乡村风貌设计引导。  相似文献   

15.
梁倩  李玥  刘莉蓉  谢文  刘芳 《规划师》2015,(1):113-117
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及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武鸣县伏唐村伏唐屯综合示范村建设规划充分利用伏唐村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形成"一心、两区、三片、三点、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并将新农村建设与村庄产业规划、景观规划和旅游规划等有机结合,打造"一村、一街、一山、一湖、一岛、一庙、一园、一庄"八大旅游拳头产品,将伏唐村打造成为具有旅游休闲、旅游生态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广西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品质的乡村生态旅游村,推动伏唐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5,(Z1)
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及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武鸣县伏唐村伏唐屯综合示范村建设规划充分利用伏唐村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形成"一心、两区、三片、三点、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并将新农村建设与村庄产业规划、景观规划和旅游规划等有机结合,打造"一村、一街、一山、一湖、一岛、一庙、一园、一庄"八大旅游拳头产品,将伏唐村打造成为具有旅游休闲、旅游生态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广西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品质的乡村生态旅游村,推动伏唐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在以发展旅游为导向前提下,将单一村庄作为主体的乡村规划已显现出种种不足和问题。在对乡村规划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多村整合规划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向。文章以浙江省通济湖水库沿岸多个村庄的规划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乡村旅游发展热潮背景下的多村整合规划设计在旅游策划、交通梳理和景观营造等方面的实践应用,探索多个村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多村整合规划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下对拥有独特文化旅游资源的村庄,在规划编制的思路上应该从"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安居乐业""维续文化""环境宜人""设施齐备"等六方面进行统筹性分析思考。以村庄产业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作为两大抓手,以旅游业结合农业形成产业联动作为村庄产业规划的落脚点,以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功能结构、文化资源保护、景观风貌保护等内容作为村庄建设规划的核心,全方位地对文化旅游型村庄进行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但坐落于都市近郊区的传统村落面临着自身保护发展与都市人文、经济等辐射影响之间的博弈。本文将"共生"理念引入,探讨城乡"共生"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并以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六家畈村为例,从历史文化"共扬"、人居环境"共宜"、公服设施"共享"和产业经济"共兴"四个方面,提出城乡"共生"下六家畈村保护发展路径,以期对都市近郊型历史古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深入研究目前村庄发展面临的劳动力流失、产业衰败、建筑破败、环境杂乱和治理乏力等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结合安徽省萧县刘行村村庄规划实践,在分析村庄发展条件及潜力的基础上,探索从产业振兴、文化复兴、生态修复、组织构建四个方面建立刘行村的振兴路径,以期为同类村庄振兴规划编制提供启发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