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FDS研究隧道横向通风系统中排烟口位置和数量对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对比烟气蔓延距离,分析和判断各工况的排烟效果.结果表明,打开单个排烟口时,随着排烟口距离火源距离的增加,排烟效果变差;打开多个排烟口时,排烟效果明显好于开启单个排烟口,多个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对排烟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大型体育场馆,基于FDS数值模拟,通过分析烟气层下降特征和温度场特征,研究排烟系统中排烟口位置、排烟口数量以及排烟口气流速度这三个主要参数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排烟口设置于顶棚位置,排烟效果较好;在总排烟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排烟口数量越多,排烟效果相对越好;对于排烟口气流速度,则需根据具体的场馆参数,找出最佳气流速度,从而实现最好的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走廊机械排烟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场一区复合模型模拟起火层内的烟气运动过程,分析了走廊通道内三种机械排烟方案的烟气控制效果。模拟结果表明,与排烟量相比,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对排烟效果的影响更大;排烟口应尽量远离疏散出口。  相似文献   

4.
以1幢高层建筑环形走廊为例,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研究了环形走廊不同的排烟口水平布置方式对走廊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定义了排烟效率和排热效率2个定量评价机械排烟效果的指标,计算了各种工况的排烟效率和排热效率,通过与走廊上温度等参数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对于环形走廊,排烟口的开启数量和设置位置对排烟效果具有很大影响,在排烟量一定的情况下,并非开启排烟口数量越多越好。针对本文火灾场景,排烟口设置在走廊的转角处比设置在走廊中间位置排烟效果更好;当排烟口设置在4条走廊的转角处时,火灾时开启适当位置的2个排烟口排烟效果远好于4个全开。  相似文献   

5.
利用全尺寸热烟试验,研究了机械排烟系统在典型扁平大空间中的排烟有效性.通过改变防烟分区面积、排烟量、排烟口位置和排烟口数量,研究不同工况下烟控方式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排烟距离对排烟效果影响很大,超出一定距离后,烟控效果较差.当防烟分区内有均匀分布两个以上排烟口时,排烟效果明显优于单个排烟口的排烟效果.同时,理论公式算得的排烟量能够有效控制烟气蔓延,我国规范规定的排烟量计算方法相对较为保守.另外对试验中存在的烟气弥散和烟气回填现象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FDS模拟对某大型综合体建筑中的环形中庭的机械排烟和竖井自然排烟两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各排烟口烟气参数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提出综合排烟效果值来判断该位置采取不同排烟模式的效果优劣。结果表明,距离火源位置较近时,竖井自然排烟效果较好,综合排烟效果值小于1;而远离火源位置时,机械排烟效果较好,综合排烟效果值大于1。可以采用机械排烟与自然排烟相结合的排烟方案,得到最优的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7.
余沛  袁建平  方正  唐智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2,41(10):1396-1400
摘 要:利用FDS对某双层盾构公路隧道的侧向重点排烟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探讨了排烟口面积、间距、排烟口开启方案以及纵向通风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纵向风的条件下,火灾稳定后排烟口的面积为3~5 m2、排烟口间距为60~100 m时,排烟口的面积和间距对排烟效果的影响很小。随着纵向通风风速的增大和上游排烟口开启数量的增加,隧道侧向排烟系统的排烟效率明显减小。双层隧道上下层排烟口的排烟效率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下层隧道的总排烟效率略高一些。本文所研究的双层隧道发生20 MW火灾时,在纵向通风风速2 m/s下,排烟口间距为60 m,排烟口面积为4 m2,上游开启2个排烟口、下游开启4个排烟口时排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地铁站是一类特殊的地下建筑形式,其各层均为狭长型结构,且各层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火灾发生后烟气的流动规律较一般的建筑特殊,因此,研究排烟设施的设计参数对捧烟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深圳地铁会展中心站的基本情况,在作者之前理论分析、小尺寸模型实验、全尺寸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排烟口高度对地铁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排烟口高度下,防烟分区距离火源位置越远,烟气扩散到该防烟分区的时间差越大;随着排烟口高度的升高,地铁站内机械排烟效果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考虑热释放速率、排烟量、排烟口间距、排烟口面积、尺寸比和隧道高度,研究隧道火灾重点排烟系统下烟气蔓延距离、温度分布、排烟口风速和排烟效率。结果表明:火灾烟气蔓延距离随排烟量的增大而缩短,隧道顶棚温度下降;在排烟量不变的条件下,更大的排烟口宽长比能够缩短烟气蔓延距离;而排烟口间距的变化对排烟效率影响不明显。基于研究结果,给出了5 MW和20 MW火源功率下的重点排烟系统排烟量和排烟口布置建议值。  相似文献   

10.
选取具有条形走廊的典型建筑模型,模拟机械排烟条件下的走廊排烟效果。考虑建筑物门、窗缝隙的渗风作用,排烟系统参数设定以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基础,讨论排烟量、单个排烟口、起火房间位置等条件对排烟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析青海某庭院式酒店中庭区域的烟气蔓延,通过模拟得到排烟口高度处烟气层内热流、质量流、体积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分析建筑自然排烟系统的有效性,并对比排烟口布置位置对排烟效果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排烟窗面积为内庭院面积的10%时能够保障建筑的消防安全。在4.0 MW的火源功率下,火源稳定之后150s左右烟气层稳定在30~32m高度处;自然排烟口位于庭院中心处的排烟效果优于排烟口位于四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长内走道自然排烟效果的影响因素.依照不同风向、风速及排烟口面积,设置五个火灾场景.火源位置固定,火源功率1.5 MW.结果:①600 s时,2 m高处烟气温度均在60 ℃以下.②排烟口总面积在6 m2以下的火灾场景,2 m以下的能见度不足10 m;排烟口总面积为12 m2的火灾场景,能见度均达12 m以上.结论:排烟口达到一定面积才能起到良好的排烟效果,外界风向能影响长内走道的烟气排放,常规风速作用下即能达到安全疏散标准.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会议中心主门厅排烟方案的设计,运用性能化方法,根据门厅类建筑实际情况,选取自然排烟方案,计算得出排烟口面积、补风口面积等自然排烟参数。通过软件模拟烟气蔓延情况,对主门厅排烟方案进行了验证。结论表明,按照NFPA92B的方法计算得到的自然排烟口面积和模拟计算中设定的自然排烟口位置可以维持烟气在较高的高度,能够达到较好的烟气控制效果,满足消防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实体试验研究单个移动式排烟机在不同安放距离、不同俯仰角下对封堵面积和排烟量的影响.得出排烟口和送风口的风速分布图,确定排烟机的最佳安放位置,不同安放位置下的实际排烟量.单个排烟机的最大封堵直径为1.4m;排烟机的最佳俯仰角度约为18.,安放距离为1..~1.5m.排烟机放置在建筑内进行排烟时应注意防止烟气倒灌.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界出现的关于在长大公路隧道纵向式通风系统中运用排烟风道的争议,本文首先介绍了排烟风道在国内外公路隧道通风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继而进一步对涉及到公路隧道火灾排烟风道设计中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以公路隧道发生火灾的规模、排烟量、临界风速以及救援逃生时间为控制条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公路隧道排烟风道排烟口的设置间距、开口个数等参数及其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文中给出的具有C型规格及设置的排烟口可以用于公路隧道纵向式通风排烟风道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双层隧道具有空间利用率高,通行量大等优点,但由于顶部空间有限,多采用侧向排烟的方式控制隧道火灾时烟气的蔓延.以某越江隧道为例,采用火灾动态模拟软件FDS,改变排烟口数量、面积、间距,设计6个火灾场景,定量分析侧向排烟口的设置对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分析各排烟口流量、流速,分析隧道内温度分布、能见度分布.结果表明:在火源功率20 MW、无纵向风条件下,排烟口面积、排烟口开启数量以及排烟口间距都在火灾发生初期对烟气的蔓延起控制作用;提出在排烟口面积为4 m2、排烟口间距为90 m、火灾时开启4个排烟口时,排烟效果更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7.
预制装配式中小学建筑的空调设计方案确定初期,需要预留空调风管井,并确定各穿墙孔洞的位置,高度也需精确确定,以便构建深化工作的展开。另外,需要及早向相关专业工作人员提供防排烟井的位置及大小,确定排烟口等风口的位置等。论文通过对中小学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分析,给出在中小学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空调系统以及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行规范对排烟口的设置位置并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本文以地铁火灾为例,通过热烟试验测试,分析了在实际工程中排烟口和排烟管道的相对位置对排烟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以实现排烟系统的功能目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铁车站侧向机械排烟系统中的烟气吸穿现象,本文在排烟口下沿加装排烟挡板以提高机械排烟效率.应用火灾模拟软件FDS数值模拟计算站台内烟气温度分布,排烟口的流场分布,压力损失增加量和排烟口CO体积浓度等,分析了排烟挡板的宽度和设置方式对机械排烟中烟气层吸穿的影响.研究表明,排烟挡板的设置有利于避免烟气吸穿现象的发生,改...  相似文献   

20.
对暖通专业工程设计中与消防相关的有争议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自然排烟量、自然补风口面积的简化计算以及机械排烟补风口位置对于排烟系统的影响。分析封闭区域的排烟补风情况,及排烟口对疏散出口的影响等。讨论了排烟系统水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与防烟系统超压的原因,提出了防止火灾蔓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