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毛华松  吴旻栩  胡斌 《园林》2020,(11):50-55
对古镇景观空间内在文化理解的欠缺,造成古镇景观的保护更新过程中出现文化表达破碎问题,导致了古镇空间文化感知度和原真性体验的降低,削弱了古镇历史文化价值与地方精神的体现。景观叙事在叙事内容的解读、景观符号的塑造及情节序列的建构上,与古镇文化的空间表达具有良好适配性。本文结合景观叙事理论,以木洞镇为例,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文化类别、文化载体空间、空间序列模式、文化空间行为4方面解读古镇原型景观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表达,通过符号转译相关理论方法重塑木洞古镇的景观叙事符号。运用语言学相关理论方法,从游览路径、空间序列、文化行为3方面对古镇的历史文化从空间景观和文化行为2个层面提出叙事策略,以期改善当前古镇文化资源表达破碎困境,对当前人文景观环境营造及文化传承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商业空间作为人们日常交往的聚合点之一,是人与外界信息交流最重要的场所,通过对基于体验的商业空间发展趋势研究,将影视文学剧作中的"情节编排"引入商业空间设计中,从语汇设定、空间推理、情感渗透三个层面,从简至繁,由繁归简的叙述方式来系统探讨基于体验的商业空间中的情节编排方式,打破传统的空间体验模式,为商业空间中情感呈现方式给予更多的选择,有效增添商业空间中情感体验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3.
景观的叙事性设计是表达其文化属性的有效手段,合理的叙事形式能唤起人们在场体验的认同感,并传达出场所的精神意义。当代叙事性景观实践中存在缺乏叙事语境、牵强附会、故事文本单一和形式语言肤浅等现象。研究从定位、叙事和形式三个层面出发,解析了国内外典型优秀案例,论述了增强叙事性景观体验的感的多个途径,为加强景观设计中空间与体验者间的联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诺伯格·舒尔兹在《场所精神》中提到,空间的中心是行为的场所,行为与某一场所开始发生关系时才有意义作用,同时场所的特征赋予行为不同的色彩。作为事件发生的载体,体验场所其实就是体验空间情节。而所谓"空间情节",即指建筑与城市、人与空间,在这些彼此的联系中,随着人对空间的体验感知而获得的某种情感感受。因此,设计本身也可称为一场关于空间的叙事。"城市这个大环境就是一出戏剧",在这出充满故事与情感的大框架里,针对酒店空间,设计师如何合理地编排空间情节,才能让空间  相似文献   

5.
当代城市景观叙事性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茂川  李沁茹 《新建筑》2012,(1):118-122
为使城市公共空间与人们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必须唤起场所认同,增强参与性,这已成为当代设计师关注的热点。引介语言文学领域中"叙事"这一概念,从语汇、结构、表达媒介三个方面入手,将文学叙事手法引入空间设计,融合文学与空间。通过类比分析法,提出当代城市景观的叙事性设计策略。该项研究以独特的视角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开阔的视野和深化研究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探索相应的设计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情节:空间记忆的一种表达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体验心理学角度来探讨生活情节与人类聚居空间的关联关系,阐述社会生活是建筑、景观、城市空间的第一性问题,论文阐述了情节是空间记忆的一种表达方式,并指出空间情节是建立场所感的一种有效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将佛光寺体验所获得的5种启示系统性地归纳为5点要素:风水形势,叙事空间,结构场域,人作天工,胜景情境。提出其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呈现出一种"现实理想空间范式",强调人作为空间体验的主体,可称作"身临其境"——人的身体经历时间和空间的过程,而抵达现场、获得特定情境并沉浸其中的时刻和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天赋  孟晓惠 《园林》2020,(1):52-57
景观叙事学是当代景观设计学的独立学科,在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公园的众多实践中具有相关诠释和应用。本文对叙事与景观叙事之间的关联进行概述分析,结合典型案例,从主体与客体、主题与情节两方面,阐释景观叙事结构;从撰写语义—隐性信息呈现、构建空间—传播文化记忆、演进时空—强化场所精神三个层面,提出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公园的景观叙事策略;对景观叙事理论在工业遗产转型公园中的应用进行系统论证和研究,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工厂毗邻钱塘江畔,在大尺度自然江面和背后的田园文化之间,面对西方舶来的枯燥、机械的工业生产场景,改造设计尝试以一种更具本土叙事语境的传统聚落图景来回应当代工业文明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冲击。该项目在既有建筑的基础上,以建筑、室内、景观一体化的设计方式介入改造策略,围绕人的行为动线和行为模式展开思考,以人行路径为线索串联室内外空间,通过"流线重构"和"动线的可视化"打造似游园般的空间体验,重塑一场"山舍"生活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模式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体验,体验经济时代正在迅速到来。度假酒店以体验产品的身份新生于这个潮流市场,业内专家认为,"体验"是度假酒店的核心概念,度假旅游就是心灵体验的过程。"空间情节"是产生良好体验的催化剂,空间情节的提出,目的不只是为表现情节的内容题材,更是为了创造空间结构关系,唤起参与体验;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空间情节在度假酒店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结合空间体验的内在关联性,对度假酒店设计与空间情节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度假酒店中空间情节的生成方式,为实现其良好体验性创造新途径。良好的体验性是度假酒店设计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设计的目的,还是使用者留下美好记忆的因素所在,所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空间情节理论的应用性,为度假酒店设计提供新视角的、有参考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坡道的演变为主线,探讨其作为空间叙事的方法而产生的异于平常的空间体验,强调了以人为主体的运动体验的追求来决定着建筑空间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2.
陈辰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14,(2):119-123
纪念性景观中通常记录着曾经发生的事件和信息,运用纪念与回忆的景观空间再现,真实保存的景观呈现,历史的景观重现与历史故事的创造等景观叙事的手法能够很好地实现事件的表达。在大禹神话园的景观叙事中,通过设置"禹父鲧治水","大禹治水"和"南方治水"上、中、下三个主题区来叙述大禹治水的历程,并通过故事、空间和意义三个方面表达出大禹神话园的叙事层次和纪念内涵。  相似文献   

13.
研究运用景观叙事理论,分析老旧社区中景观叙事设计的基本要素,居民作为叙事内容的感知主体,其心理和体验对景观传达的效果与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文章通过SD法分析老旧社区居民的空间感知体验,探讨如何通过景观叙事的设计手法实现老旧社区居民与空间的感知与共鸣,以此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并对叙事语言要素和细节处理等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老旧社区中景观叙事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泉州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一脉,亦是中华人民精神内涵的文化载体,民居中的建筑装饰则是表达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对泉州现存民居的调研,以泉州民居中建筑装饰极具代表性的蒋报企故居为例,将故居类比成叙事文本,通过空间体验的两种方式解读建筑装饰的逻辑性与深刻内涵。粗读搭建民居建筑的语义背景系统,划定叙事情节;精读通过构建虚拟图像,从空间位置、材料技艺、题材内容三个方面解构建筑装饰作为叙事词汇所展现的叙事性质。探究故居主人作为叙事者如何通过建筑装饰向接收者传达其精神内涵,以期为传统建筑装饰提供可参考的解读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景观情境是景观体验时的综合形式,它将景观元素与空间融为一个整体,并将体验者带入景观空间中,成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该文针对景观空间情境体验进行研究,在相关理论基础上,总结影响景观空间情境体验的三类因素,包括:非物质元素利用、创构具身体验、从形式到空间,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唤醒了体验者的感知,从而实现了人与景观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6.
周培元 《建筑结构》2023,(2):160-161
城市的微空间更新改造是近些年来城市更新重要的课题,在有限容量的空间范围之内,对城市的空间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并且改善人们的公共空间用来满足日常的需求。上海武康路街道微空间更新与设计是从人的行走尺度出发,将微行走的体验模式与空间景观相互结合在一起,将路径化以及景观空间形态化相互整合,同时也以人在此地的空间感官以及体验方式为目的进行综合营造,体现出空间景观的优化与更新设计与人的动态化行走方式的融入。  相似文献   

17.
空间的建构与体验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现代纪念性空间承载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意义决定了其情感体验的重要性。通过将叙事理论融入空间设计,基于对空间叙事性要素的系统解读,从现代纪念性空间的主题立意、叙事结构、叙事节奏、叙事修辞等层面展开叙事设计建构。以期藉由具象构筑符号之"形"传达空间场所精神之"意",从方法论的层面对空间叙事设计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由对常见多层办公建筑空间的体验,针对体验过程中所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进而探究通高空间在多层办公建筑中的设计应用。论述由笔者为该文所提出的三种典型类型,并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基于以上基础,运用场景和叙事理论,对三种典型类型作以剖析,将空间场景化,构成场景语汇,结合叙事结构,对其进行结构性编排。通高空间在界面、尺度、位置等层面的变化可形成丰富的场景语汇,借由叙事结构的建构,可形成具有多空间语汇的办公建筑,改善办公建筑的办公环境,优化空间体验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与风貌的展示窗口,具有传承精神文明、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景观叙事策略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设计,能够强化使用者体验,增强街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使街区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充分的表达。文章从理论出发,探究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叙事性景观设计策略,并以温州“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工程实践为例,分析了叙事性景观节点塑造与空间逻辑构建方法,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佛教景观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性表达,其对空间的塑造承担了展示和弘扬佛教理念与文化的重要任务。本文将洗心禅寺前广场景观空间体验后所获得的三个感受性特征归纳如下:现实圣境中的空间体验、隐遁世俗的山水观念、风水和因果论下的水景设计。在此基础上,作为寺院前广场景观,洗心禅寺通过构造布局来强调人在空间中的体验感受,试图加强人与自然的互动,完善景观的社会功能,宣扬传统文化观念,创造出一个现实意义上的禅意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