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生态学下川东老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风貌浓缩了华夏民族的精神风貌。川东革命老区传统村落风貌的文化生态群落、文化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特征在传统村落的快速城镇化、空心化和老龄化冲击下遭到极大的破坏,而文化生态学理论可以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风貌。因此,在川东革命老区传统村落风貌的保护中应强化文化生态簇、凝练深化文化生态丛和优化文化生态链。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0):204-205
随着对文化生态学的研究的推进和对村落研究的发展,村落文化生态学研究应运而生,可以说这是一门具有交叉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本文阐释了什么是村落文化生态学研究,阐明了村落文化生态学研究的价值,着重对传统村落的规划与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其中着重对在民俗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这三个方面的村落文化生态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作为我国农耕文明最宝贵遗产的传统村落正面临迅速衰亡的窘境,如何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成为我国城乡建设的当务之急。本研究以三亚市唯一入选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崖城镇保平村为例,从村落生态系统的景观现状分析入手,结合生态恢复学理论,运用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方法,提出自然格局、自然过程、自然界面等不同层次的规划设计方案,以期为保平村乃至我国传统村落的生态系统恢复与维育提供科学思路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在传统村落保护中遇到的问题,以邯郸市传统村落金村为例,提出传统文化中四个维度的保护策略,达到生态文明建设与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康渊  王军 《风景园林》2019,26(8):121-125
乡村建设的本质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存生态系统,健康的村落生态系统离不开智慧营造模式。单元是一种空间环境系统,由于系统内部要素的共同作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流,村落单元呈现的景观模式具有差异性,包含着不同的生态智慧。基于此,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村落生态单元的概念,村落生态单元由居住景观、生产景观及文化景观 3 个子单元组成。村落生态单元景观模式的营造智慧关键是单元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青藏高原秀日村为例,归纳了秀日村村落生态单元良性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包含着“农牧共生”与“方位种植”的生产景观营造智慧;“田居一体”与“循环再生”的居住景观营造智慧;“信仰至上”与“万物平等”的文化景观营造智慧。  相似文献   

6.
在资源约束趋紧、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以特色文化、生态理念引领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都兰县赛什堂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充分利用赛什堂村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尊重并保持赛什堂村原有的空间格局,随山就势构筑山村廊道,规划赛什堂村结构为"一心、一轴、五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并将新农村建设与村庄产业规划、景观规划、旅游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有机结合,打造传统藏族风情特色村落,成为具有旅游休闲、旅游生态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青海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品质的高原乡村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推动赛什堂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提出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推进,西南山地旅游村落因其特有的地域文化、聚居形态以及丰富多变的山水环境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热点。但由于部分山地生态旅游型村落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忽略生态、经济、文化协同更新发展,导致村落更新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以巴南区云篆山村更新发展为例,通过加强云篆山村村落特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以及旅游产品多样性的打造;延续生态格局,对环境整治和风貌保护控制,营造特色村落景观,以期将云篆山村打造成一个业态立村、形态塑村、生态美村、文态兴村等四态合一的生态休闲旅游村落。  相似文献   

8.
《园林》2019,(7)
本文基于学术界对地理景观视角的观点与认识,从地域文化、景观生态、乡村规划等方面探讨在地理景观视角下的金坛诸葛八阵图村落(大小鲁墅村)景观研究。解析诸葛八阵图村落文化理念的提取和文化地理景观的研究,科学分析诸葛八阵图村落的景观生态,并在地域文化和景观生态的基础上提出进行诸葛八阵图村落乡村规划思路,为江南水乡村落的景观研究提供更加合理的思路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集聚型的小城镇具有历史要素集聚、文化传统集聚、产业资源集聚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保护与发展难以协调的矛盾。以杭州大慈岩镇为例,分析了历史、文化、产业、生态四项资源禀赋,提出了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现实问题。通过相关案例研究,明确了传统村落集聚型的小城镇在空间集聚的基础上,要做好文化资源的集聚和发展要素的合力,处理好城与乡、村与村、小镇与产业的关系。最后,从区域联动、城乡统筹、一村一品、三生融合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大慈岩镇规划发展的思路与做法,以期能为同类型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徽州村落理水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徽州村落与民居建设中的水系利用,从村落选址、村落结构、单体建筑和村落景观4个方面论述了徽州村落理水的方法,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村落理水的生态意义,从而给当代人居环境的研究以启迪。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快速发展与急剧膨胀给经济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需要与有限的资源承载力、脆弱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选择。生态城市建设要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指导。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依据生态控制论原理协调城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使城市规模和城市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供给相适应,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态城市建设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遵循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2.
《规划师》2016,(11)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加速,历史文化名村不仅因其历史建筑、聚落形态等物质遗产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更因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热点。但由于存在诸多认识理念和保护实践的误区,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更新与乡村旅游开发间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进行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更新,协调乡村旅游开发与古村保护更新的关系,传承历史文脉,成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更新急需探究的问题。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福溪村结合其独特的古村风貌、自然资源和风水格局,充分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村落更新与格局调整,延续生态风水格局,打造特色旅游空间;通过村落环境整治和风貌保护控制,营造特色村落景观;通过开发丰富的乡村旅游参与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游线,以期将福溪村打造成一个历史保护完善、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齐备的文化、生态、居住相互协调、融合的生态休闲旅游村落。  相似文献   

13.
以新乡市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景观规划为主题,以罗姐寨村落景观规划为例,在深入调研其人文、自然等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其特色景观因子,包括村落的自然环境、选址布局、历史脉络、文化遗存、传统建筑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景观规划应遵循的总体思路、规划原则以及规划方法,旨在保护生态、传承文化及发展经济等。本课题研究对传统村落长远的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对新乡市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景观规划及保护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原湖滨传统村落依托高原湖泊丰富的水资源、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等,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中逐步形成,不仅传承历史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对于保育自然生态环境、传承特殊环境烙印等具有重要价值。该文以云南省石屏县异龙湖湖滨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在高原山地复杂的环境特征下、与自然长期适应协调过程中传统村落的分布规律、特点等,探索其保护与发展策略,为高原湖滨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区域整体保护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规划类型,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的编制方法与技术尚不成熟.本文首先对文化生态整体保护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就与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相关的包括文化生态学、文化地理学、城乡与区域规划、景观生态学等学科进行了全面论述,在对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特征剖析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针对文化生态系统特征,将空间规划与文化生态保护规划有机结合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研究赣南传统村落文化与客家人居环境建设为起点;分析传统村落文化在当代出现的问题与原因,以及客家传统村落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探寻客家传统村落文化融汇现代城乡人居环境设计和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粗放式的城镇化建设改变既有村落的土地、建筑及其自身发展轨迹,传承的地域文化正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衰退与消失的危险。在这种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族文化与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在所难免。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以盘山县红岩村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视角研究其地域文化、社会经济等问题,为实现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建筑实践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作为本地文化承载的主体,其重要价值伴随在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树立的过程中。2012年以来,国家四部委陆续发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对传统村落有序发展给予重视,于此,以兰州城河村为例,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为基点,围绕传统村落产业建设、传统生活延续、景观塑造等方面,顺应"农业多产化、村落景区化、居民多业化、资源产品化"的发展趋势角度,对城河村的"产、村、景"一体化的发展进行探讨。旨在使城河村的社会、经济、文化、景观超越"美丽乡村"的表象,重温于传统生产、生活之中,突出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传承的意义,从而使传统村落更加平衡、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村落文化景观区散落分布的特点和交通不便利的现状,本文分别从空间实体、生态产业和社区建设三个方面切入,对绿道与碉楼村落进行景观整合研究。提出完善开平绿道网络系统,融合本土村落景观资源,结合公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策略,以期促进开平碉楼村落文化景观区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部分村落都处于生态敏感地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村落面临环境受限、产业单一、人口流失等发展瓶颈,正逐步衰退亟待注入活力。本文通过对浙江外桐坞村、高家堂村、山一村三个生态村落的发展历程和策略的研究,从契机把控、多样群体、产业引入、运作保障等物质空间更新和人文环境建设方面提出实现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生态路径,以期为同类村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