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末广州中西交汇,景园营造新旧共存互动,推 动岭南园林的近代转型。其中,在繁荣的中西贸易和文化交 流,以及书院文化、士绅文化等的影响下,清末岭南形成了 以广州为中心、十三行行商为代表、官商士绅竞相造园的特 殊历史时期,其造园数量、规模、意匠等均在该时期达到岭 南古典园林发展的巅峰。这一时期也是岭南园林近代转型的 关键时期。在西方文化和清末洋务运动思想的影响下,广州 开始出现洋务花园、公园、市政绿化,以及校园绿地等新型 园林形式。这些具有公共性质的城市景致与新建私园一道广 泛分布在城墙以外,成为清末广州城市空间拓展与风景体系 形成的重要参与者。由于清末广州城外造景的繁荣,从时间 上开启了岭南园林的近代转型,在空间上使岭南园林的地域 性特征得以形成和辨识,其空间性与时间性界定了清末岭南 园林近代转型的物质及文化维度。梳理了清末广州具有代表 性的景园营造活动,在分析其动力机制的同时,探讨城外造 景之于岭南园林近代转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粤晖园     
粤晖园是广东省政府参加'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园区展览的岭南园林.占地1 518m2.紧扣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的主题,运用中西方造园的艺术手法,把岭南民居、山池树石、诗文点染以及雕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岭南园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澳门近代卢氏娱园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宏  费迎庆  孙晶 《中国园林》2012,28(9):102-107
卢氏娱园是澳门近代殖民时期中西合璧的私家园林,被誉为澳门近代"三大名园"之一,1974年经修缮改造为现"卢廉若公园"。与布局紧凑的岭南传统私园不同,娱园以大面积的水体、山石及植物进行造景,并融合了葡萄牙巴洛克建筑风格。通过史料考证和现场调研,从历史沿革、选址布局、景观系列以及造园特色等方面对娱园进行研究,并分析岭南画师对近代澳门私家园林的影响。当前澳门对近代园林与其承载的历史记忆的整理保护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4.
晚清上海部分私家花园受西学东渐风潮的影响,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娱乐活动场所.这些在原有中国传统园林格局基础上被赋予西式造园要素及开放性功能的私园,作为外侨移植的西式公园向华人自建公园发展过程中的过渡形式,其亦中亦西的造园手法深得"海派文化"的浸染.晚清经营性私园沉浮的背后隐含着时代与文化的撞击,为研究近代上海公园变迁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设信息》2013,(13):16-21
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和岭南园林被誉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三大流派。中国园林博物馆将这蜚声海内外的三大传统造园艺术浓缩在一楼室内展园的三个展厅展出,游客可以在一个地方尽享三大流派精华。中华园林文化的代表:苏州园林中国园林博物馆一号室内展园是以苏州庙堂巷"畅园"原型为中心的苏州园林风格展示园。展园场地为45×30米矩形平面空间,展园总面积  相似文献   

6.
岭南园林艺术与粤晖园的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规划师》2003,19(4):44-46
介绍岭南园林艺术的发展历史、布局手法和艺术特色,并以岭南园林的精品之作—粤晖园为例,从继承和发扬岭南园林艺术的角度,分析其造园的四大特色。  相似文献   

7.
王艳婷  彭长歆 《风景园林》2023,30(9):130-138
【目的】壶园在造园艺匠上延续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风格,在广州乃至岭南衙署园林中颇具代表性,其造园思想有待深入了解。【方法】以清末广州将军府长善壶园为例,通过考察长善之作《芝隐室诗存》,梳理他早年的园居历程,在对其营园思想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结合首都博物馆馆藏《清广东军署图轴》及一些中西人士的摄影照片,探讨广州将军府空间格局,进一步推测复原府内壶园布局平面及鸟瞰图,分析壶园的营造特色并梳理园中发生的交游活动。【结果】1)广州将军府壶园的营建遵循了中国传统“壶中天地”的布局模式;2)壶园以水池为中心,围绕水池布置着纷繁的石景、多处建筑及与早年池上草堂相似的林木花卉;3)壶园内呈现出多样化的交游活动。【结论】壶园与同时期岭南行商园林中西混合的艺术特征有所不同,而又因岭南早开风气,壶园表现出异于传统的开放性,反映出清末岭南园林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近代岭南园林造园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清代西方透视学和新体画的出现,使传统山水画在艺术性与审美性产生变革;这一变革使得近代岭南园林在"以上渐下"之效仿和"以下渐上"之融通的造园思想下展现了岭南园林的独特性。该文从清代绘画艺术变革出发,分析了新体画对于基于山水画传统审美机制的岭南园林造园活动影响,展现了"中西法共为参略"创作思想下所呈现出的岭南园林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闽南极具地域特色的造园文化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泉州西湖公园桃花岛造园实践为例,通过文献回溯和案例研究,探究闽南园林的特点并分析时代发展过程中由于服务对象、功能要求、用地规模和建造技术改变而引起造园方面的变化。泉州西湖公园桃花岛园林的建设力求回应这种变化,营建地域文化特色显著、时代特征强烈的闽南园林,并试图反思造园文化中传承与发展、造园与养园之关系,总结实践中的不足,以期为之后的造园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宁绮珍 《建筑与环境》2009,3(3):111-112
“岭南世家”是广州市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岭南园区内的庭院。占地2400m2。该园紧扣花博会“和谐共存·传承发展”的主题,运用中西方造园的艺术手法,把岭南民居、山池树池、诗文点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岭南园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市建筑市场状况的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墙材革新及墙材装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墙材革新与技术改进的关系;墙材革新现状及市场经济形势;墙材及装备发展思路;加入WTO后对墙材生产及墙材装备行业的影响及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依托临沂市费县自由路洪沟河大桥[1](独塔中间双索面斜拉桥[2]),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3]进行整体建模分析,分析斜拉索破损时其余斜拉索索力值的变化,为以后的斜拉桥拉索破损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城市解读--试论城市意象的模糊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许铁铖 《华中建筑》2000,18(3):67-70
文章就现代城市特色缺乏、意象衰微而提出城市意象模糊性问题,追溯了其理论与3两方面的原因。作者探讨了相关的对策理论及其非决策 之后,就所截取的城市的四个片断进行了对策性的研究,以期对提高城市意象力作出有益的探索与尝度。  相似文献   

16.
李瑞 《广州建筑》2008,36(1):40-43
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开发商对建筑项目的品质、成本、进度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设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项目管理中设计管理的概念和任务,分阶段论述了设计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了设计管理的核心,并指出了一种研究设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的途径。本文最后列举了两个工程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方法论的视角对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工程技术领域以及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互动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互动、互动效应、互动发生规律等概念,对互动效应、互动方式和互动发生律进行了初步分类.并对互动原理在科学史和科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合同文件前期准备工作对建设工程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性,通过招标文件对施工项目的造价、质量、工期、安全等管理目标控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方法,为建设单位实现工程管理目标工作明确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祁彦青  郝晓忠 《山西建筑》2003,29(12):122-123
压煮器是氧化铝生产的重要设备,通过对现场存在的焊接缺陷类型的总结、分析,介绍了压煮器管排发生缺陷的原因,并提出在焊接时改进质量控制的方法,经实践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武纲 《城市建筑》2014,(30):59-59
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并从几种常见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出发,论述了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及砌筑工程中技术管理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建筑主体结构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