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赵子文  梁春  何才山 《四川建筑》2011,31(5):149-150,154
通过对桥梁震害机理及震害破坏形式的阐述,依据多级设防原理深入分析了桥梁抗震的设计思想,同时对桥梁抗震分析法中的静力法和反应谱法进行了分析。从桥梁总体设计和抗震构造方面提出了桥梁抗震加固措施,以有效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2.
花双陆  徐利军 《山西建筑》2010,36(27):319-320
总结归纳了各种桥梁震害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分别介绍了静力法,反应谱法和动力时程法三种地震力计算方法,并阐述了不同结构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以指导设计人员选择正确的桥梁抗震分析、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震作为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极大的破坏,道路桥梁是抗震救灾的重要通道,必须具备较强的抗震性能。论文以桥梁抗震设计为分析对象,分析了桥梁震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与成因;从静力法、反应谱法与动态时程分析法3个层面阐述了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就桥梁抗震设计方法与设计要点展开讨论,以期为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水平提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结合成武县北部城区的规划条件,采用系列桥梁景观规划设计的“面-线-点”法(PLP法),对成武县北部城区9座桥梁的景观定位进行系统分析,理清桥梁的景观类别。将9座桥分别划分为“景观点”“景观线”及“景观面”桥梁,并针对不同景观类别的桥梁开展个性化设计,最后进行桥梁景观总体评价。成武县北部城区9座桥梁的景观规划设计均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钢混组合桥梁的应用现状,讨论了换算截面法、微分方程法、有限元法3种钢混组合桥梁的设计方法,并对以波形钢腹板组合桥梁、组合刚构桥、槽型钢混组合桥梁为代表的钢混组合桥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肖文  高露 《江西建材》2014,(21):142-142
节段桥梁是道路交通体系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节段桥梁的设计和施工逐渐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节段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工艺主要有节段桥梁预制拼装法工艺和节段桥梁悬臂拼装工艺。我们要根据节段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工艺的特点,分析节段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分析节段桥梁设计和施工环节中的关键问题并举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已经实行了三代。随着设计方法的发展和更新,按以前方法设计的或者根本没进行抗震设计的桥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震安全隐患。为此,对北京市城市桥梁进行了调查分析,选取了9座典型桥梁作为代表,选用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中的能力需求比法,对9座典型桥梁进行了详细的抗震性能评估,得出了北京市城市桥梁抗震性能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行JTG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和Chen-Teng模型建立了碳纤维布加固桥梁的极限状态方程,采用一次二阶矩法计算了桥梁加固正截面抗弯可靠度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按此方程设计的碳纤维布加固桥梁可靠度指标满足GB/T50283-1999《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最后,通过一个桥梁加固实例,检算了其加固前后的可靠度指标,验证了按此方法进行桥梁加固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四川建材》2016,(8):119-120
目前,我国已建的许多桥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从而影响到桥梁的正常使用。为了对结构的缺陷进行修补,提高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需要对桥梁的梁体进行加固设计,主要的加固方法有:碳纤维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施加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等。由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具有施工工期短、耐久性强、自重较轻、易于更换等特点,已在桥梁加固维修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传统桥梁设计方法中存在全寿命周期维护成本过高、设计方案在服役期性能缺乏预见性和维护资源分配不合理、维护决策缺乏理论依据等问题,国内外对桥梁全寿命设计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由于经济发展和所处的桥梁建设历史阶段不同,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桥梁全寿命研究的重点在于考量养护维修成本和用户成本的综合经济效益,以及桥梁建设使用各个阶段的能源消耗以及对其环境造成的影响。我国开展桥梁全寿命研究相对较早,但受限于全寿命设计理念尚未被工程界接受,深入研究后劲不足。面对我国桥梁养修压力日益加大的现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桥梁全寿命设计研究现状,探索基于可靠度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纳入到全寿命设计中,将全寿命设计理念与现有设计方法结合,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的全寿命设计框架,方便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桥梁的科学化运营管理和维护方案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