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陉位于冀晋交界的太行山腹地,当地分布广泛、保存完整的石砌民居,不仅反映出太行山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居营造技艺,更是晋冀两地历史文化的物质缩影。本文首先从自然生境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对当地石砌民居的生成环境进行分析,并以结构类型为依据,将石砌民居建筑划分为石木房与石窑两种类型;其次,深入剖析其结构体系、平面布局以及立面形制特征;再次,分析石砌民居的院落组织特征,阐述其构成要素与功能,总结石砌民居院落空间形态特征;最后,通过在地适应和文化传播两个方面对石砌民居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加以阐释。本文旨在通过井陉对河北太行山区石砌民居特征进行解析与凝练,为当地乡土建筑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重塑乡土文化认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平顺县位于南太行山区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孕育了适应当地人生产生活方式的民居建筑。在查阅史料、实地测绘、工匠访谈的基础上,总结沿河地区和山区腹地的聚落特征;然后依承重形式、屋顶形式及建筑高度将平顺县民居分为不同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地民居的院落形制特征、归纳总结建筑单体的平面特征,并根据立面材质总结民居的立面特征,结合屋架做法详述当地民居的建造特征,并对石板房屋顶做法做重点介绍。文章旨在对整个南太行山文化区的民居类型进行补充研究,并希望对山西省太行板块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唐妮 《四川建筑》2006,26(3):37-39
对四川地区阿坝州藏族石砌民居室内空间与装饰特色的研究,从影响民居的地理气候等外部原因到文化历史等内部因素都作了理性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民居的内部空间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论述了阿坝地区藏族石砌民居之形成的外部自然原因以及藏民族文化、宗教对民居的影响。并对他们独特的空间划分、光线处理、功能分区作了详细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鲁中山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国北方景色最为秀美的山群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影响下,创造了极具北方山区特色的乡土建筑群。通过对鲁中山地村落进行田野调查、测绘、民访,发现石砌民居存在地域性差异,依形态类型可分为硬山石头房、平顶石头房、囤顶土石房,且民居形态与村落选址、建筑材料、内部结构息息相关。文章发掘鲁中山地村落石砌民居形态与结构特征的形成缘由,可为石砌民居的保护和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鲁中山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国北方景色最为秀美的山群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影响下,创造了极具北方山区特色的乡土建筑群。通过对鲁中山地村落进行田野调查、测绘、民访,发现石砌民居存在地域性差异,依形态类型可分为硬山石头房、平顶石头房、囤顶土石房,且民居形态与村落选址、建筑材料、内部结构息息相关。文章发掘鲁中山地村落石砌民居形态与结构特征的形成缘由,可为石砌民居的保护和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川西藏羌石砌碉房民居,历经多次地震考验并沿用至今,其营造中必定蕴含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技术。论文通过调研民居营建中的构造设计做法,揭示了石砌碉房民居多种地域抗震构造设计技术;同时为了解决现代建筑与石砌建筑之间风貌延续的矛盾,结合现代混凝土砌体抗震方法,通过创新的抗震构造设计,成功解决风貌保护与抗震设防的矛盾,从而为民居更新和民居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建筑技艺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青州井塘古村为例,研究它的非物质文化——石砌民居建筑技艺.通过分析它的砌筑工艺,如打地基、铺盘子、安门窗、平口、上梁、上山草等,以及象征井塘文化元素的门枕石、条石等,揭示传统石砌民居的艺术特征,给予现代建筑文化一定的启示,同时也有助于此类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8.
闽南石砌民居旧石材的就地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性石砌民居构成福建省闽南地区特有的石砌建筑景观。针对当下旧石材被降级或异地使用.指出应认识到原有石砌建构文化的历史、美学与经济价值,理清混杂、片面等学术观点的干扰并提出相应策略,使闽南石砌民居旧石材的就地再利用研究能够切实参与到现实问题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特征大相径庭,也因此造就了风格迥异的特色民居,巴渝民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本文以重庆传统石砌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测量的夏季室内热工参数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石砌民居室内热环境、风环境,分析石材热物性。结果表明巴渝石砌民居因石材特性,墙体热阻小,整体隔热性能较差,夏季室内外温差仅为1.0~2.2℃,但具有良好的热惰性和延迟性,延迟时间为7 h,室内热稳定性较好。利用石砌民居的热延迟特性,组织夜间通风是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民居营建过程中的技术方法以及所用材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的传统山地民居建筑在面临这些变化时盲目跟风,面临着损毁或者消失的可能,如何保护现有民居及发展态势迫在眉睫。以豫北山地高家台村独有的地域性聚落为例,研究了整个豫北山地传统民居的特征,挖掘了山地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及构造等方面的特点,对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现山地民居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老湾村位于太行山脉之中,村落依山而建呈现条形布局,是水峪寺长老的住所,有着四百年的历史发展。村中传统民居多形成独立的个体,以“一”字型建于山腰之上,结合石和砖建成石砌墙体和砖砌拱券形式民居。建筑尺寸上依据民居类型有所不同,体现山地地区文化和匠人智慧。在拱券的运用中,张老湾村有窑洞式民居和独特的小拱券式屋顶民居,结合拱券在尺寸上的划分,民居存在着单圆心拱券和三圆心拱券,对比其他地区拱券形式和砌筑方法,展现民居营造技艺。  相似文献   

12.
耿虹  赵东昊  朱霞 《华中建筑》2020,(5):130-134
为指导乡村的生态宜居建设,该文期望从中国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营建策略中汲取智慧,并以武汉市罗家岗村为例,探索地处夏热冬冷、潮湿多雨地区的"木兰石砌"民居为创造良好人居环境而在建筑选址、建筑组合和建筑单体方面采取的营建策略,通过Ecotect、Phoenics软件模拟分析其气候适应性,并指出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可持续性在于"低成本"、"低技术"下的"在地建构"与"自然融合",启发未来乡村民居采用因地制宜的传统气候适应性营建策略,建设更具地域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碉房外墙过江石砌筑是具有深厚历史韵味的乡土建筑文化遗产,它的修筑全靠中国传统匠人代代相传的精湛技艺而闻名。文章着重于岷江流域上游地区碉楼墙体交角处过江石砌艺术的砌筑方式、类型的调研与测绘,解析了其构造技术和施工技术,阐述了其作用机理与构造类型,为乡土民居的更新改造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重点研究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吕家村传统民居建筑,在简要介绍吕家村聚落自然环境及空间形态的基础之上,探讨传统民居的院落布局、建筑特点、装饰艺术等。  相似文献   

15.
以湘西传统石砌民居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在最具冬冷夏热地区温度特点的时段对其进行温湿度监测,运用origin软件分析湘西典型石砌建筑室内外热环境温湿度数据模型,研究探讨传统石砌建筑的节能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传统石砌民居和新建石砌民居的节能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太行山中部井陉县大梁江等村镇民居的实地调查,总结分析了该地区的院落形式,并对窑洞、瓦房、平顶房等民居形式进行了阐述,探讨了一些标志性建筑的特点,为古村落民居建筑和景观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河北太行山区井陉县大梁江的一处传统石窑民居和一处现代民居为研究对象进行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实地测量.通过对选取的四个测点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两项气候数据的实地测量和分析,并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相关公式对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定量计算比较,针对这两种乡村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空间热稳定性较好,但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相对湿度较高.文章再以定量定性分析对比为依据,为既有的传统石窑民居和现代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提升提出被动式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河北太行山区井陉县大梁江的一处传统石窑民居和一处现代民居为研究对象进行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实地测量.通过对选取的四个测点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两项气候数据的实地测量和分析,并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相关公式对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定量计算比较,针对这两种乡村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空间热稳定性较好,但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相对湿度较高.文章再以定量定性分析对比为依据,为既有的传统石窑民居和现代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提升提出被动式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河北太行山区井陉县大梁江的一处传统石窑民居和一处现代民居为研究对象进行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实地测量.通过对选取的四个测点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两项气候数据的实地测量和分析,并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相关公式对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定量计算比较,针对这两种乡村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空间热稳定性较好,但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相对湿度较高.文章再以定量定性分析对比为依据,为既有的传统石窑民居和现代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提升提出被动式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徐州户部山民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户部山古民居的概况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位于市区戏马台上,原明清徐州老城南门外。楚霸王项羽曾在此秋风戏马,故名戏马台,明天启四年(1624),河决奎山堤,户部分司署移至山上办公,遂易名户部山。户部山地势高爽,民居环山而建,著名的有八大院,如翰林崔涛故居、状元李蟠故居、余家大院、郑家大院、周家大院、王家大院、翟家大院、刘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