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谈建筑创作的美学主题王孝雄,刘学军建筑创作中对美学主题的追求是建筑创作自导系统的一种整体性的反映。“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歌德),作艺术天地中特殊形式存在的建筑艺术其整体美可以从建筑创作所要表达的美学主题上得到系统的体现。建筑创作的美学...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另类建筑”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21世纪将出现的“另类建筑”作了预见,重点阐述了“另类建筑的非实体化“建造”方式,绿色功能的生态和社会效应以及革命性的超验建筑美学,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所引发的建筑的本质,人的本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竹涟 《建筑创作》2002,(12):74-79
通过参观开发商张欣,潘石屹建造在长城脚下的“公社”--中国第一个被邀请参加威尼期双年展的建筑,阐述建筑界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美学原则,使开发商的财富和建筑师,艺术家的智慧完美结合,造就好的建筑,中国建筑文化才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4.
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1902-1988)的建筑作品巧妙地应用了色彩、水和光线等设计元素,创造性地将墨西哥的传统、殖民地文化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蕴含了古希腊艺术那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独特美学精神,对后世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典型作品——1947年建造的自宅,在2004年7月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通过对巴拉干建筑作品风格的深入剖析,探求其景观建筑背后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发挥自身特色是双方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最佳选择。无论是西方国家到中国建造中式建筑,还是中国人到西方国家建造西式建筑都给人以班门弄斧的感觉。中国建筑无论从美学还是实用方面远远没有西方建筑发展得完全,并留有空间。在这种条件下将中国所有的建筑都按照西方式样建造是对于世界文化不负责任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中国城市存在着的许多不容小视的建筑设计领域的乱象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以此为问题的出发点,融合现代西方的建筑哲学和建筑技艺(以勒·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为代表)并对其进行了学习和思考,探索出几点符合现代中国建筑设计中能真正缓解这些乱象的“建筑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建筑最早出现时并未有美学的功能。人们最初是为遮风雨、避虫害而建造穴居、巢居,当时绝没有想到什么艺术。但精神与物质是不能被完全割裂的,当日常生活、宗教仪式或政治生活的某种具体需要的建筑目的获得满足之后,建筑就出现了另外一种要求,即艺术形象和美。  相似文献   

8.
丰谷  小菡 《华中建筑》1994,12(1):1-10
此文转载自《中国当代美学思想概观》一书。文章一开始即以史学眼光审视,评判了几千年来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因袭的建筑观-视建筑为“形而上”之“器”。新中国建立后以至那浩动的十年中,建筑,又曾一度被推上了带有普遍意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上层建筑”高台,只有“阶级性”,“阶级斗争”才是判定建筑的内容与形式的绝对准则和标识,甚至设计人员只能是设计的“参谋”,这才是一种实际上的“畸形文化形态”。文章从美学角度阐释  相似文献   

9.
建筑的存在方式及其美学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千里 《华中建筑》1998,16(4):45-47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美学”的误解普通而深刻,在建筑领域中,这种误解导致了形式主义的泛和对建筑基本目标的放逐,文章结合当代这思想的发展,从建筑的存在方式入手,探讨了建筑与生活的关系,并由此阐明了建筑形式与生活的关系,并由此阐明了建筑形式一建筑形式与建筑美学涵义之间所存在的根本面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诺 《华中建筑》1997,15(3):24-25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曹诺1建筑与艺术的关系在一般人看来,“建筑”与“艺术”一个是工程学科,一个是艺术学科,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建筑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专业特点,又产生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建筑文化”等等这些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城市)建筑美学的研究与国内美学研究总的发展形势是同步的,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建筑美学观念的提升,建筑美学专著的出版,研究与评论队伍的形成,以及建筑美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结合。一、美学研究的总形势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研究的总形势显然是很好的。正如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所指出的,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趋势之一:在继续进行哲学的、心理学的、艺术学的综合探讨的同时,看重从理论上探讨美学的各种基本问题,如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创造、美学范畴等。趋势之二:从历史上来进行纵向…  相似文献   

12.
唐孝祥 《新建筑》2003,(2):78-79
论文选取“近代”这一特定时域、“岭南”这一特定地域,以岭南文化为面、以美学理论为线、以广东近代典型建筑为点,运用新的美学理论进行点、线、面相结台的动态综合研究,以构建建筑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揭示近代岭南建筑的人文品格、文化精神和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流连四季     
“Shiki”在日语中意为“四季”,位于深圳Mission HittsResort&Spa的日本餐厅“Shiki”.便是以四季的更迭做为设计基础,透过细腻的空间刻画来庆祝季节的转变.同时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尊重。设计师在构思“Shiki”餐厅时以当地传统建筑特色为切入点,同时加入摩登元素,切合日本传统美学.推崇简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冒亚龙 《华中建筑》2006,24(1):12-15
现象学哲学从存在论范畴研究建筑美学系统哲学把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以及审美环境作为三个关联性的子系统置于耗散结构系统中,运用哲学方法对该系统进行分析,论证了建筑功利性空间系统是建筑存在的本质,“公共期待视域”和“共通感”的审美要素构成了建筑艺术美学价值的评价标准,并使系统从混沌走向有序揭示了建筑美学价值系统呈现独特的两重性:科学的建筑技术美学价值和人文的建筑艺术美学价值,建筑美学价值就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5.
陈伯冲 《华中建筑》1995,13(3):35-38
黑格尔的建筑思想像他的整个哲学、美学思想一样对后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黑格尔的建筑美学有着历史哲学的性格,他是“由外入内”、“自上而下”的观察建筑的,他从历史哲学体系中推演建筑,所以有着旁观者的冷静和武断,他的建筑思想中既有真知灼见又有谬误和偏见。  相似文献   

16.
王晓  李百浩 《新建筑》2008,(2):125-127
“虚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范畴,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虚静”美学特征包括“虚”、“静”、“动(静中寓动)”三个层面,运用到现代建筑中,主要体现在“极简”、“虚”与“空灵”、“清淡”、“静”、“静中寓动”等方面。分析具有“虚静”特征的现代建筑,可以发现其中显著的中国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17.
邹青 《建筑师》2013,(6):6-11
本文作为黑格尔建筑美学思想研究的一部分。从“形式”问题出发。讨论了在精神(意志)与形式(形态)之间的联系。从哲学和建筑理论的角度具体展开了关于形式的“抽象与移情”的判断和分析,并且从形式上讨论了建筑文化形态中的后现代主义表现。  相似文献   

18.
探求“场所精神”的一次实践──北大科技发展中心方案设计构思刘淼“场所”(place)和“空间”(space)这两个词表达的含义似乎十分相近,但在建筑艺术领域中,却绝不能相互代替,因为“场所”具有“精神”。正是“场所精神”使生长在某种特定环境之中的建筑...  相似文献   

19.
高科技美学已经引起关生,早在几年以前就出版了《美学与电子文化》[1]的专著。人们已经认识到高科技并不单纯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物质系统,它还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的社会文化现象。高科技在为建筑提供新的运作方式的同时,也必然赋予它新的美学内涵。对此,建筑设计师与理论家应当充分确认与研究。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手段及成就。因此,技术必然是一个伴随人类文明进程,与一定时代——地域——社会相对应的动态概念。随着后工业社会降临人间,技术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之一是社会”主导技术“升阶”为“高技术”(High-Te…  相似文献   

20.
门的建筑美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钫  陈纲伦 《新建筑》2004,(3):72-75
“门”作为建筑的构件有着其自身的基本功能。由于门的象征性修辞手法能够传达非常丰富的美学意义,使之从建筑构成中被提取出来,发展成为依附于建筑的门建筑和依附于建筑群的门建筑。经历了现代建筑运动功能主义洗礼之后,建筑师们从门在千百年进化历程中所积淀的艺术造型及其具有的社会美学意义出发创作了各种各样的门式建筑,并使之成为重要的建筑与城市美学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