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圆梁山隧道全长11068 m,是渝怀线上最长的铁路隧道,主要穿越毛坝向斜、冷水河浅埋段及桐麻岭背斜,地层以泥岩、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设计毛坝向斜隧道最大涌水量为8.3×104m3/d,最大水压为4.6MPa,隧道穿越的2#溶洞为高压、富水、深埋、粉细砂充填性溶洞,施工过程中,突水、涌砂十分严重,造成开挖面多次被淹,施工十分困难.主要介绍了2#溶洞突水、涌砂、涌泥情况,研究了相应的注浆方案、材料、工艺和注浆机械设备配套方式. 相似文献
4.
红外探测技术在圆梁山隧道突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隧道突水是隧道工程中的主要地质问题,是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隐患,突水危险地段的超前预报是安全施工的保证。阐述了红外探测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和HY-303红外探测仪在圆梁山隧道突水超前预报中的应用前景。圆梁山隧道进口段平导和正洞的红外突水预报结果证明,红外探测仪对透水区域的超前预报是准确的,值得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圆梁山隧道全长11068 m,是渝怀线上最长的铁路隧道,主要穿越毛坝向斜、冷水河浅埋段及桐麻岭背斜,地层以泥岩、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设计毛坝向斜隧道最大涌水量为8.3×104m3/d,最大水压为4.6MPa,隧道穿越的2#溶洞为高压、富水、深埋、粉细砂充填性溶洞,施工过程中,突水、涌砂十分严重,造成开挖面多次被淹,施工十分困难.主要介绍了2#溶洞突水、涌砂、涌泥情况,研究了相应的注浆方案、材料、工艺和注浆机械设备配套方式. 相似文献
7.
8.
9.
以圆梁山隧道2号溶洞注浆现场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为例,介绍注浆施工中的钻孔安全、注浆安全及环境安全等技术与管理,以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以沈应线公路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浅埋段断层破碎带及富水地层中洞口超前大管棚的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总结了超前预支护技术在通过软弱围岩时的作用,以完善和推广管棚预注浆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孤独庙隧道的地质情况,提出了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案,重点阐述了超前支护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通过开挖方法和支护类型的合理选用与实施,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稳定、快速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15.
阐述了补充地质调查、地质素描、TSP203超前地质预报以及超前地质钻孔等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并以TSP203超前地质预报为主要手段,对乌池坝隧道进行岩溶地质超前预报,实践证明是基本成功的,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侧部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忠垫高速公路岩溶隧道施工过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侧部含有溶洞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分别向溶洞内和隧道内变形,溶洞与隧道之间的围岩向2个相反的方向变形,是较危险区域。围岩塑性区主要集中在隧道的周围和溶洞的左右侧部,溶洞的顶部和底部处塑性区较少。隧道与溶洞之间的围岩由于应力集中可能使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和岩体破坏,对其稳定性要给予特别重视。所得结论可为同类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某公路隧道为例,针对隧道洞口浅埋段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方法,主要从施工技术角度阐述大管棚超前支护在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应用,为其他隧道大管棚施工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管棚超前注浆预支护在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管棚超前注浆预支护(以下简称大管棚)作为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暗挖法施工的一种超前支护手段,在公路和铁路建设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如隧道内地质条件差,围岩松散,自稳能力差;隧道穿越地表高层建筑物,既有公路或铁路时埋深浅,而此时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采用明挖法施工;大跨度隧道(如车站隧道及三车道以上隧道)和小净距隧道的施工;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坍塌等等情况时可考虑采用大管棚施工。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珠三角城际铁路佛肇线云山隧道下穿大棉涌河道的施工技术,通过现场分析和洞内施工情况反馈,确定了对河涌段隧道采用地表注浆、洞内管棚套打小导管等加固措施,开挖采用四步CD工法等,通过后期施工验证其加固效果明显,保证了隧道的施工安全,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况及自然条件,介绍了岩溶隧道的工程特点和施工难点,并对隧道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安全及环保措施进行了重点阐述,通过实践证明了管棚施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