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某同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龙  马最良  徐生恒  孙骥 《暖通空调》2006,36(10):86-92
比较了抽灌同井与单井循环系统的异同点。给出了北京某同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近一年的现场试验数据,包括进出口水温、地下水流量、测井温度。研究表明,地下水流量的选取是同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节能的关键。将热贯通分为瞬变热贯通和缓变热贯通,抽灌同井运行过程中的缓变热贯通不明显,应注意瞬变热贯通。对于冬夏均运行的抽灌同井,季节性蓄能是热泵热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工作井优化布设问题,通过建立理想的"对井抽-灌"概念及数学模型,模拟拟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特定水流及热源条件下抽水、回灌井不同间距夏季运行期间地下水热量运移过程,为抽、灌井合理间距确定等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抽、灌井不同井间距对该热泵系统夏季运行期间地下水热量运移过程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多层含水层中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适当简化了多层含水层和抽灌同井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层含水层中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水力和热力特性。随着中间含水层竖向渗透系数的增加,抽、回水口降深绝对值减小,抽水和回灌相对容易;中间弱透水层厚度减小时,抽、回水口降深绝对值有所降低,但降低不明显;抽水流量增加,抽、回水口降深绝对值基本呈线性增加,从而增加抽水和回灌压力。中间弱透水层的存在,显著地降低了抽水温度降,大大增加了含水层热影响范围,即使弱透水层很薄,也能起到很好阻隔作用,在这种条件下井的出水温度对于流量的加大不敏感。因此在抽水和回灌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加大抽水流量,使井承担更大的负荷。  相似文献   

4.
天津第二粉土粉砂微承压含水层回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上海等地已尝试采用回灌措施控制基坑降水引起的承压含水层水头下降及引起的沉降,然而目前回灌理论尚缺乏研究,在粉土粉砂微承压含水层中进行回灌的可行性也急需研究。因此本文在邻近天津某地铁基坑工程的场地外开展了一系列单井回灌、群抽群灌试验以及单抽单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粉土、粉砂为主的土层进行回灌是可行的。采用抽水试验得到的水文地质参数可以用于预测回灌的水位抬升,但是相同流量下,在距中心井较近距离内(约5~7 m内),回灌产生的水位上升值显著大于抽水导致的水位降落值。加压回灌可以显著提高回灌效率。回灌量与抽水量维持在相近水平可以有效控制周边地表及建筑物沉降。当回灌停止后,周边地表沉降有快速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抽水停止后应适当延长回灌时间,逐步减小回灌量,使地下水位逐步回稳,避免抽灌活动结束后沉降的快速发展。采用双井组合回灌技术可有效的控制回灌井回扬时引起的含水层水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水源热泵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供热制冷技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杨凌五湖路地区的气象与地质地貌情况,通过对该地区5口试验井的抽水、回灌试验分析及水质分析,指出该区域非常适合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与推广,当设计单井抽水量在80~100 m3/h时,抽水与回灌井的比例宜按1∶2设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地源热泵回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倪龙  马最良 《暖通空调》2006,36(6):84-90
推导了地下水地源热泵地下水渗流理论降深解,分析了无堵塞和考虑堵塞时地下水地源热泵异井回灌和同井回灌状况。无堵塞各向异性均质含水层中地下水地源热泵的灌压随着水平渗透系数的减小而急剧增加,渗透系数大小是回灌难易程度的决定因素。抽灌同井抗堵塞能力优于完整井和非完整井。水井堵塞显著增加地下水地源热泵的灌压,回扬对于减小系统灌压大有益处,尤其是对于回灌困难的系统。无论有无堵塞,对于同一含水层如果采用传统的异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从回灌效果来说均应优先考虑采用完整井的地下水地源热泵。  相似文献   

7.
以某高校水源热泵系统2口地热水井(1抽1灌)为研究对象,采取回灌井回扬,对回灌井的常压回灌、加压回灌的效果进行了试验分析,探讨了回灌的技术要点,介绍了该工程地热水井实际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8.
砂岩孔隙热储100%回灌难度大,亦为世界性难题.冀中某地上第三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出水量大,水温高.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开发,确定热储层水力连通性、单井采灌速度、井网井距、回扬及回灌制度等地热开发参数,设计了 4 口井的单井抽水试验及89d的大型井组间采灌试验.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的开发方案运行提供了方法及数据支撑,对同类型热储开...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的型式。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的热源井现阶段共有三种:循环单并、抽灌同井和填砾抽灌同井。分析了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综述了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认为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应用中应关注:回灌问题、热贯通问题和季节性储能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利用武汉地区丰富的地热资源和夏热冬冷的气候条件,武汉某项目采用了水源热泵集中空调系统。介绍了工程概况与抽水回灌试验。运用Modflow软件对井群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结合抽水回灌试验归纳总结了地下水渗流场规律。根据模拟结果和试验中发现的问题,改进后采用两管式抽灌两用井和基于三维有限差分模拟试验的井群定位布置施工方法,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便于施工和管理的地下水取用和回灌工法。该工法在武汉某项目中成功实施,近几年运行稳定,运行费用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1.
张睿敏 《建筑技术》2022,53(2):192-195
以上海市某超深大基坑工程为例,对坑底以下深厚承压水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现场承压水单井及群井抽水试验获得的观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的拟合曲线进行对比,评估现场抽水试验所得数据的可靠性.现场抽水试验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及试验完成后的回灌试验数据表明,地表沉降恢复量主要集中在抽水试验停抽后的短时间内.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分析了29个热泵项目的调研数据,对比相关规范要求,主要评价了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节能性、回灌效果以及抽灌井之间的"热突破"程度。结果表明,北京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一般,节能效果较好,抽灌井之间的"热突破"程度较低,回灌效果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13.
对单井回灌纳入某建筑标准设计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井回灌一个致命的缺陷是“短路”,即回灌水未充分与土壤进行热量交换就又被抽了回去。这样,随着运行过程的进行抽出的井水温度夏天逐渐升高,冬天逐渐降低,导致投资高、运行效率低、运行费用高,而且在严寒时有无法运行的可能。对于这样一个有严重缺陷的系统纳入某建筑设计标准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地下水流场和温度场的状态,确定适合水源热泵系统的最佳抽灌井布置方式。以沈阳市某住宅小区为例,利用Flow Heat1.0软件,分析了冬季在3种顺排布置和2种叉排布置情况下,抽灌井周边的地下水流场和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的最佳状态是不影响地下水流场和温度场的现况。结果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受地下水流场、温度场、井距、热对流、运行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该影响因素的影响下水源热泵运行效率有所降低,通过对五种工况的最不利抽水井和回灌井的比较分析,发现抽水井的水位下降值越小、回灌井的水位上升值越小,水温度值变化越小越好。本次实例中第五种布置方式1,6,11,16号井为抽水井,其余为回灌井的布置方式最为合理,此时水位值和温度值的变化量最小。  相似文献   

15.
以拟建大型水源热泵系统为例,概述了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热源井群布局和运行方案,分析了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结果,评估了满足水源热泵系统需水量要求及实现1:1同层全额回灌的可能性,指出了前期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和保证成井质量的重要性,提出了安全出水量和安全回灌量的概念,论证了建立有效的水源热泵供水一回灌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周学志  高青 《建筑科学》2012,(Z2):189-194
建立抽/灌井群地下水热运移实验系统,开展抽/灌过程含水层温度场与地下水渗流场演化规律研究,特别对有、无初始自然流的水平流、垂直交叉流和静态流的影响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初始自然流的方向和流速对含水层温度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起着关键作用,表现出自然流与抽/灌渗流交互的影响。当自然水平流与抽/灌渗流流向相反时,流速越大,抽水温度受到回灌水温度影响的推迟性越大,延迟热贯通时间和减轻热交互程度。相反,流向相同时,将加剧热贯通和热交互影响。对于垂直交叉流态,流速越大,地下水渗流场及其温度场影响范围偏移程度越大,通常减轻热贯通和热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地下含水层储能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深井回灌式水源热泵系统含水层储能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分别对6组不同井对距离条件下含水层采能区温度场的演化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对地温场的演化规律与井对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拟合出1个周期运行末期抽水温度相对变化值与井间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抽、灌井对距离越大,抽水井温度变化越迟缓,且温度变幅越小,其原因是井对间距越大,渗流区水动力影响范围越大,抽、灌区等效渗流速度越小,回灌水向抽水井运动过程中散热(吸热)越充分.  相似文献   

18.
据《京华时报》记者鲁欢报道 ,北京奥运公园地热供暖规划已制订完毕 ,计划打 10口抽水井、6口回灌井 ,提供奥运公园近 10 0万m2 建筑的供暖。今年主要是将 10口地热井的位置选定 ,开始打井 ,三年内打好所有抽水井和回灌井 ,安装管网系统 ,2 0 0 6年地热供暖系统全部安装完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三维热湿耦合数值模型,对对井系统及井群系统不同布局方式及抽灌方式下地下含水层温度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抽-灌井方向与地下水流动方向一致时,热突破发生最慢,程度最弱;采用一抽二灌井群系统时,三口井位于同一直线的布局方式下,系统对地下含水层温度影响范围最大,但热突破程度最小;L型布置时,热突破程度较大,但温度场影响范围最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用城市自来水进行回灌的单井抽灌地层除铁试验情况。在井出水平均含铁量不超过0.3mg/L条件下,抽灌比可达9:1,井中动水位稳定,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