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营造法式》“材分八等”科学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是人类建筑宝库中极其珍贵的遗产。但长期以来,人们为其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出现重艺术、轻技术的倾向。本文通过对宋代建筑技术“材分八等”的一些研究,就其科学意义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发生较大转变的时期。由于手工业十分发达,商业非常繁荣,科学技术进步很大,致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北宋时期的建筑成就虽多,但有文献记载却很少,《营造法  相似文献   

2.
试论“材分八等”的数理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铭 《时代建筑》1998,(3):89-91
材份制是中国古代建筑尺寸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古代大木作制度研究的一个重点,然而其具体尺寸构成的来源和确定一直是见仁见智,并无统一说法。文章试图从中国古代测量技术的角度入手,论述和证明材分制具体尺度的形成与勾股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于静  ;李瑞乐 《砖瓦》2014,(10):68-71
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入手,提出了“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的思路,进而提出运用自动化装备,提高墙材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以解决困扰墙材企业的“用工难”问题,以冀给墙材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材》2022,(7):88-89
<正>2021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福建赛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特新材”)榜上有名。赛特新材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真空绝热板(VIP)、真空玻璃(VIG)和墙体真空保温板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赛特新材通过不断研发创新,能够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高性价比且稳定量产的产品,在行业竞争中不断取得新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束林 《山西建筑》2009,35(34):10-11
指出材分制控制了中国传统官式建筑中的构件尺寸,使构件与房屋规模在总体上和谐统一,从大木作的选材过程入手,将一等材尺寸的规定作为材分八等的确立基础,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分析了材分八等具体尺寸的形成原因,以帮助人们认识材分制。  相似文献   

6.
材份制度——材份模数系统 北宋李诫奉敕编备于元符三年(1100年)、刊行于崇宁二年(1103年)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最属重要的典籍。其中,以木构架体系为核心的建筑设计,施工和估工算料规程,即“大木作制度”,颁布有—套“材份制度”,主要包括八个标准规格等级的“材”、“契”和各等用材之“分”(即“份”,下同)的尺寸规定及各自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今年是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攻坚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自治区散装水泥(墙材革新)办公室抓住这一契机,积极推进散装水泥和新型墙材在农村牧区推广应用,培植散装水泥和新型墙材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喻梦哲 《建筑师》2023,(1):105-111
材分°制向来被视为我国传统模数方法之集大成者,但对其形成过程却鲜有论述:它如何从材栔组合中进化而来?诸多唐宋实例呈现出材广厚比例与材栔高度分配的多样化倾向,它们又处在模数制发展的哪个阶段?通过将长度模量“分°”网格化,或将栔截面多次对折后形成不同单元,观测其度量以及拆分不同类型单、足材截面的能力,有助于验证实例用材的规律性与自洽度,评判其在技术演化链条中的确切位置,认识材栔组合向材分°模数发展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9.
从开发公司承担大型市政工程看﹃甲﹄供材的优越性●宋金陵●宋坚“甲”“乙”供材孰更相宜的争论由来以久。由于这两种形式各自代表着权属不同的利益单元,故而在谈“孰更相宜”问题时,双方必然会较多的站在自家的角度上,这是十分正常的。笔者以为,正因为目前我国建筑...  相似文献   

10.
如何衡量墙材革新的宣传工作?笔者认为,这要看人民大众的墙材革新觉悟提高了没有,提高了多少。这就引伸出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即墙材革新宣传的对象究竟是谁?  对此,有人认为是从事墙材革新工作的同志,有人认为是各地分管墙材革新工作的领导,也有人认为是墙材生产企业,等等,不一而足。乍看起来,他们确实是墙材革新宣传的对象,但是,墙材革新宣传的真正对象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应该确立这样一个新思路。只有确立了这一新的思路,墙材革新宣传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墙材革新工作也才能真正得以顺利推进。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所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日传统建筑在形象、空间、意境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了两国建筑的不同?并探讨了导致这种不同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阴性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井空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纲伦 《华中建筑》1999,17(1):21-28
文章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阴性文化”的特征,认为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古代社会政体:“启立夏,家天下”;另一个是中国传统哲学:如儒家“崇礼”“佛家”“悟空”,道家“法无”,指出中国传统建筑自古深受这种阴性文化影响,并产生独特有空间原型,所谓“井空间”即其中之一,从穴居时代中国先民的“竖井”到明清民居的“天井”,“井空间”的建筑表现源远流长,作为“外井式”井空间建筑形态的例证,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一个基本观点──“中”──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并从“和”──中之意、“半”──中之象两个角度挖掘了“中”的意蕴和影响,加深了人们对传统建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谢浩 《工业建筑》1998,28(3):5-8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在分析建筑中各种常见平面形状厅堂声学上的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相互比较,试图探索出音质体型设计的一般准则,旨在更好地选择厅堂的合理形式。  相似文献   

15.
李文潇 《山西建筑》2009,35(19):13-14
通过对比研究女性空间在中国传统建筑和当代建筑中的存在方式,发现传统建筑中对女性空间的过度限定与当代建筑中追求的匀质空间都给女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并指出适度关注性别差异的必要性,呼吁设计人性化的女性空间。  相似文献   

16.
齐方 《百年建筑》2005,(8):12-17
高品质别墅规划与设计将面临着世界建筑空间一体化的趋势。如何使建筑文化在本土资源的基础上更新?如何在建筑形式之外焕发建筑传统之中的生存智慧和场所精神?这些将成为当代中国地产发展商与建筑师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燕 《中外建筑》2011,(5):51-53
传统民居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现代建筑的根基和创作的源泉,文章抽取传统民居富有特色的语言:门窗作为符号,运用现代方法对之抽象、提高和再创造,目的是在其指导下探索传承与创新的设计手法,以重构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力求营造真正含有中国民族文化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18.
诸葛净 《建筑师》2011,(5):73-77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关键词系列研究的第一篇.本文通过“营造/建筑”这两个词汇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梳理这两个词语意涵的变化.以及20世纪初“建筑”成为独立学科的起始。并尝试初步分析这两个语词意涵变化中所蕴含的古代中国人对今日所谓建筑问题的思考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王鲁民 《建筑师》2005,(4):58-64
所谓的弗莱彻(BanisterFlecher)的“建筑之树”,包含着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是“非主流的”“非艺术的”和“非进化的”三个层次的判断,其中“非进化”的判断是长期困扰且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叙述的难题。伊东忠太、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在对于该难题的正面回答上遇到的困难,证明了西方中心主义或西方文化霸权在对中国传统建筑理解上的深入影响,事实要求我们直面中国传统建筑史料,实事求是的认识中国传统建筑的本性。文章提出如无“内在”的革命或重大的外来影响,任何民族的建筑的发展与变迁,都是在由特定的文化体系对于建筑的核心价值的认定,针对这个核心价值的初始应对格局形成的框架和边界中进行的。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性质和其变迁格局的看法,并期望通过相关的努力使得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更加有机地成为中国建筑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