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靶控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先天性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的先天性腭裂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传统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靶控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结果 A组在T1-T4中SBP、DBP、HR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B组SBP、DBP一直很平稳,拔管时无明显波动。B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误吸及苏醒时烦躁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靶控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可以使病人术中生命体征更平稳,苏醒更快,且无苏醒期病人烦躁及误吸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靶控输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行硬膜外穿刺麻醉效果满意后应用靶控输注系统,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依托咪酯脂肪乳麻醉,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诱导后、插管后即刻MAP、SpO2、HR值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依托咪酯脂肪乳较丙泊酚更有利于维持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有利于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盆腹腔开放性手术的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术毕前30 min A、B 2组患者分别采用静脉微量注射泵泵注0.5μg.kg-1右美托咪定和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用药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 min的HR、SBP、DBP、SpO2及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有无躁动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123.0±15.2)min,B组为(125.0±12.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 min A组患者的SBP、DBP、HR值均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用药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 min 2组患者的SpO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躁动(1-3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术毕前30 min静脉微量注射泵泵注0.5μg.kg-1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地减轻高血压患者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及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张学康  潘小玲 《矿产勘查》2010,(5):56-58,61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与复合氯胺酮非气管插管麻醉在烧伤手术中的特点。方法 60例择期烧伤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按序贯实验分为氯胺酮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A组麻醉诱导用安定和氯胺酮,维持麻醉用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和氯胺酮,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并用鼻导管给氧;B组麻醉诱导用安定、阿曲库铵、丙泊酚、瑞芬太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麻醉用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观察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术中45 min、术毕5 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HR和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术毕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后A组MAP明显增高(P〈0.05),而B组MAP显著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A组SpO2明显下降(P〈0.05),而B组SpO2稍有增高(但P〉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比A组短(P〈0.01);A组术中易发生躁动、谵妄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麻醉用于烧伤手术,呼吸循环稳定,苏醒及时,不良反应少,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且便于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119-121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个体化丙泊酚靶浓度控制输注(TCI)应用于Ⅲ度烧伤患者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Ⅲ度烧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BIS组,每组各39例,均择期行切痂术,且以丙泊酚TCI诱导和维持麻醉。对照组依照心率、血压调整TCI,BIS组则在BIS监测下调整丙泊酚TCI。观察两组麻醉前(T_0)、插管即刻(T_1)、插管5 min(T_2)、手术开始10 min(T_3)、术毕时(T_4)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总丙泊酚使用量、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MAP、HR、SBP与DBP不同时刻、组间和交互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T_2与T_4外,对照组组内每两个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IS组组内每两个时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T_0外,BIS组的MAP、HR、SBP与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IS组总丙泊酚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BIS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BIS监测个体化丙泊酚TCI应用于Ⅲ度烧伤患者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使用量,降低麻醉风险,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液刺激吸痰后痰液飞溅距离,并分析成功脱机的相关因素。方法用湿化液(3~5 mL 无菌生理盐水)湿化气道,按湿化液刺激后痰液飞溅的距离将118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分为4组:飞溅至管口为 A 组(n=26),飞溅至患者管口外衣领为 B 组(n=30),飞溅至床旁为 C 组(n=35),飞溅至床尾为 D 组(n =27)。负压进管吸痰,先行脱机试验,监测最后成功脱机患者吸痰前后的 SpO2、HR、RR。结果118例患者成功脱机79例,失败39例。脱机失败:A 组18例,B 组14例,C 组6例,D 组1例。4组脱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06,P <0.05),且痰液飞溅距离与一次脱机成功率呈正相关(r=0.518,P <0.05)。成功脱机患者吸痰前后的 SpO2、HR、R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痰液飞溅的距离越远,其咳嗽反射能力越强,脱机成功率越高。痰液飞溅距离可作为预测脱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硫酸镁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硫酸镁组(M组),每组20例。C组予以生理盐水50mL、D组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稀释至50mL,M组予以硫酸镁50mg·kg-1稀释至50mL,均于诱导插管完成后至气腹前静脉泵注,泵注时间为1 5min。记录3组诱导前(T0),泵注毕(T1),气腹后5min(T2)、10min(T3)、20min(T4)、30min(T5),气腹关闭即刻(T6)的心率与血压。分别于T0、T2、T4、T6时取静脉血3mL,测定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糖(BG)水平。记录患者气腹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6时点,C组SBP、DBP和HR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M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T6时点,C组E和NE水平较D组及M组显著升高(P〈0.05),但M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C组T1—T6时点,SBP、DBP和HR显著升高(P〈0.05),E和NE浓度在T2、T4、T6时点显著升高(P〈0.05);3组BG在T4、T6时点升高(P〈0.05),但C组升高幅度高于D、M组(P〈0.05)。M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D、C组延迟(P〈0.05),D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腹前辅以硫酸镁与右美托咪定均能有效减轻CO2气腹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抑制血压心率、E、NE和BG的升高,但相比于右美托咪定,硫酸镁可导致患者苏醒延迟。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为3.5μg·mL^-1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用于喉罩(LMA)成功置入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Ce50)。方法按照升降序贯法连续选择病例,28例患者入选。首先设定丙泊酚Ce为3.5μg·mL^-1开始TCI,5min后以初始Ce 3.5ng·mL^-1 TCI瑞芬太尼,5min后行LMA置入术,根据LMA置入成功或失败以0.5ng·mL^-1为增减量对下一例患者的瑞芬太尼Ce进行调整,采用升降序贯试验法结合probit法计算瑞芬太尼Ce50及95%可信区间,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丙泊酚TCI后1min(T1)、3min(T2)、5min(T3),瑞芬太尼TCI后1min(T4)、3min(T5)、5min(T6)及插入LMA后1min(T7)各时点的心率(HR)、血压(B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患者术后有无不良记忆。结果 1)丙泊酚Ce为3.5μg·mL^-1时,瑞芬太尼TCI用于成功置入LMA的Ce50为2.80ng·mL^-1,其95%可信区间为1.79-3.46ng·mL^-1;Ce95为4.21ng·mL^-1,其95%可信区间为3.51-11.7ng·mL^-1。术后随访患者均无麻醉诱导期不良记忆。2)与T0比较,T5、T6、T7时间点的MAP及T6、T7时间点的HR均明显下降(均P〈0.05)。T0与T1、T2及T3时间点的MAP及HR,T5、T6与T7时间点的MA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丙泊酚Ce 3.5μg·mL^-1 TCI时瑞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成功置入LMA的Ce50及Ce95分别为2.80ng·mL^-1及4.21ng·mL^-1。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1):9-12
目的:观察镇痛衔接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全麻后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均行相同的麻醉处理,手术结束前10 min,A组静注芬太尼1μg/kg,B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C组患者不注入任何止痛药物;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基础值、拔管前及拔管后5、10、30 min的MAP、HR值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拔管过程中咳嗽情况,拔管即刻、拔管后5、10、30 min的VAS评分及苏醒期SAS评分等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三组间不同时刻的MAP、HR和Sp_O2值以及不同时刻的VAS评分和患者苏醒期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AP、HR和Sp_O2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变化,VAS评分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MAP、HR和Sp_O2值随时间的变化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B两组,且C组VAS评分、SAS评分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C组患者拔管过程中容易出现持续咳嗽,患者镇痛效果较差,容易出现躁动。A、B两组间不同时刻的MAP、HR值、不同时刻的VAS评分、苏醒期SAS评分以及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 A组患者Sp_O2值显著低于B组(P<0.05),且A组患者咳嗽发生情况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将镇痛衔接理念应用于全麻苏醒期患者的预防,可以很好地减少躁动发生,有助于维持患者拔管过程中心率及血压稳定,氟比洛芬酯及芬太尼均可以实现良好的镇痛衔接效果,有效减少躁动发生,但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相比,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5):63-64
目的:比较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和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作用。方法:所有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P组靶控输注(TCI)丙泊酚,D组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给药前(T0)、局麻前即给药后10min(T1)、穿刺后2min(T2)、烧灼后2min(T3)、穿刺针退出后2min(T4)及术毕(T5)、术后1h(T6)患者HR、MAP、BIS、Ramsay镇静评分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T1~T5时D组评分均明显低于T0时和P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P组,心率HR①慢于T0时和P组(P﹤0.05);低血压、呼吸抑制的发生率P组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Dex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镇静安全可行且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9):4-6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异丙酚对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镇静水平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全麻下择期行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5例。D组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和异丙酚,P组单纯靶控输注异丙酚。手术结束后,分别记录麻醉苏醒期患者意识清醒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躁动例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苏醒期T1、T2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D组低于P组(P<0.05);D组术后躁动例数低于P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减轻乳腺癌乳房再造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并提供满意的镇静水平和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1):22-2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静脉注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2月本院普外科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40例,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对照组(C组)、DEX1组(D1组)、DEX2组(D2组)和DEX3组(D3组),每组35例。在手术结束前30 min C组静脉注射20 m L 0.9%氯化钠溶液,D1、D2和D3组分别静脉注射DEX 0.3、0.5、0.7μg/kg,10 min输注完毕。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全麻诱导前(T_1)、DEX给药前(T_2)、DEX给药后15 min(T_3)、拔管即刻(T_4)、拔管后10 min(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各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 min Ramsay镇静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围拔管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四组患者T_1、T_2时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3组T_3时的MAP、HR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D2组、D3组T_4、T_5时的MAP和HR均低于C组、D1组(P<0.05);D1组T_4、T_5时的MAP、HR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1组T_4时MAP及HR均高于T_1时(P<0.05)。D3组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均长于其他三组(P<0.05),D2组、D3组Ramsay评分为5~6分的患者均多于C组、D1组(P<0.05),C组Ramsay评分为1分的患者多于D2组、D3组(P<0.05)。D2组、D3组围拔管期呛咳发生率均低于C组和D1组(P<0.05),D2组与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组围拔管期低血压发生率高于C组、D1组、D2组(P<0.05),C组围拔管期高血压发生率高于D2组、D3组(P<0.05)。结论: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DEX 0.5μg/kg、0.7μg/kg能减少恶心呕吐、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维持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且不影响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苏醒质量更高,0.7μg/kg给药效果比0.5μg/kg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3):162-163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辅助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喉罩通气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F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2月本院初步诊断为中心型肺癌的60例患者,行诊断性FB,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适度镇静,研究组采用氢吗啡酮辅助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喉罩通气。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各时刻MAP、HR及SpO_2水平、咳嗽体动情况、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结果:两组T_1时MAP、HR水平均低于T_0时,T_2、T_3、T_4时均高于T_1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时SpO_2水平均高于T_0时,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2、T_3时SpO_2水平均明显低于T_1时,且均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咳嗽体动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辅助丙泊酚靶控输注深度镇静联合喉罩通气在FB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适度镇静,提示了氢吗啡酮辅助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喉罩通气用于FB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7):40-42
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开腹手术围麻醉期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90例老年开腹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差异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取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取吸入麻醉、C组采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三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平均动脉压值(MAP)、心率(HR)、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C组苏醒、拔管时间均短于A、B组(P<0.05);手术前,三组MAP、H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0 min及术后,C组MAP和HR值均低于A、B组(P<0.05);C组肺部感染率为3.33%,均低于A、B组的20.00%、23.33%(P<0.05)。结论:对于老年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较于静脉麻醉、吸入麻醉,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更能降低肺部感染机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S 组30例采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P 组3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置入喉罩)时(T1)、切皮时(T2)及拔管(拔出喉罩)时(T3)各时点患儿 MAP、HR,观察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与T0比较:S 组 T1—T3时点 MAP、HR 均趋于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 组 T1、T3时点 MAP、H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P 组比较:S 组 T1、T3时点 MAP、HR 均明显降低(P <0.05),T0、T2时点 MAP、HR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S 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 P 组(P <0.05),S 组喉罩一次成功率较 P 组插管一次成功率显著升高(P <0.05),S 组术后咽喉痛及喉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P 组(P <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道并发症少,优于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5):88-89
目的:分析地佐辛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效果分析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即A组、B组、C组、D组,每组30例。四组患者给予静脉推注2.5 mg/kg丙泊酚+0.1 mg/kg维库溴铵+0.05 mg/kg咪唑安定,然后给予A组患者静脉推注5μg/kg芬太尼,给予B组患者静脉推注0.1 mg/kg地佐辛,给予C组患者静脉推注0.2 mg/kg地佐辛,给予D组患者静脉推注0.3 mg/kg地佐辛镇痛。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四组患者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T1时的HR显著高于B组、C组、D组(P<0.05),T2、T3、T4、T5时,B组、C组患者的HR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患者的HR均显著低于B组(P<0.05);T2、T3、T4、T5时,A组、B组、C组患者的MAP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患者的MAP均显著低于B组(P<0.05);T2、T3、T4、T5时,A组、B组、C组患者的血清E、NE、Cor浓度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患者的血清E、NE、Cor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D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时间显著短于A组、B组、C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B组、C组(P<0.05),A组患者的插管呛咳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D组(P<0.05);D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C组(P<0.05)。结论:0.3 mg/kg地佐辛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纳美芬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呼吸抑制的拮抗作用。方法将11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术后使用拮抗药物的不同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55例。A 组在手术结束后5 min 静脉推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25μg·kg-1,B 组在手术结束后5 min 静脉推注纳洛酮1μg·kg-1。观察2组给予拮抗药前,给予拮抗药后2、10 min,拔管后5 min 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给予拮抗药后10 min 呼吸恢复率、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包括躁动、高血压、心动过速、过敏反应和肺水肿)的情况,并对2组拔管后5 min 意识状况及拔管后30 min 镇痛情况进行评分(分别采用 Ramsay 和VAS 评分)。结果A 组拔管时间为(5.4±0.3)min,B 组拔管时间为(6.1±0.4)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给予拮抗药后2、10 min 和拔管后5 min 时 SBP、DB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给予拮抗药后10 min 呼吸恢复率明显高于 B 组(P <0.05),2组拔管后30 min VAS 和拔管后5 min Ramsay 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恶心、躁动、转氨酶升高1例(1.8%),B 组恶心、躁动、转氨酶升高2例(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纳美芬可安全、有效地拮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引起的呼吸抑制,且患者呼吸恢复率优于纳洛酮。  相似文献   

18.
丁月梅  李秋根 《矿产勘查》2010,(1):25-28,F0003
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注射特布他林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ALI组(B组)、ALI+特布他林治疗组(C组)、ALI+特布他林+哇巴因干预组(D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以10%水合氯醛3.5uL·g-1腹腔麻醉。麻醉成功后,A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g·kg-1,1h内注完;B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mg·kg-1(融于1mL生理盐水中),分4次给药,1h内注完;C、D2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LPS5mg·kg-1(融于1mL生理盐水中),分4次给药,1h内注射完后,再注射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5.0uL·g-1体质量,1h内注射完后。然后将大鼠头部抬高45°,光源照射颈部直视下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A、B、C3组气管内滴注林格氏液1mL·kg-1,D组气管内滴注含哇巴因10-3mol·L-1的林格氏液1mL·kg-1通过建立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对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评分,观察各组大鼠的肺湿干重比(W/D)、肺组织Na+-K+-ATP酶的活性,并测定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蛋白含量。结果A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值、W/D值、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B、C、D3组(均P〈0.05),B、D2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B组上述指标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组织Na+-K+-ATP酶的活性明显高于B、C、D3组(P〈0.05),B、D2组均明显低于C组(均P〈0.05),B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静脉注射特布他林可通过上调肺组织Na+K+-ATP酶的活性来促进肺泡上皮细胞对液体重吸收,从而控制大鼠急性肺损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评价4种喷砂砂粒对牙骨质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双尖牙20颗,将4种喷砂材料分成A(30μm Al2O3)、B(120μm NaHCO3)、C(50μm NaHCO3)和D(50μm Al2O3)4组,每颗牙牙根近牙颈部的4个面随机分至A、B、C和D4组中。实验前测量各牙根表面牙骨质粗糙度值,记为Ra1。4组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喷砂洁治,测量记录其粗糙度为Ra2。然后对各实验牙面用橡皮杯和抛光糊剂作抛光处理,再次测量表面粗糙度,记为Ra3。结果 4组牙面实验前后牙骨质表面粗糙度比较:A、B、C、D4组Ra2明显大于Ra1(P〈0.01),Ra3明显小于Ra2(P〈0.01),Ra3与R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喷砂砂粒对牙骨质的影响均非常大,临床上对于根面的喷砂洁治应非常慎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病毒性心肌炎(VM)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10只。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B、C、D、E组均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组(CVB3)0.5 mL诱导小鼠,建立VM模型。1 d后,A、B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1,1次·d^-1,连用7 d;C、D、E组分别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5 mg·kg^-1、10 mg·kg^-1、15 mg·kg^-1,1次·d^-1,均连用7 d;9 d后处死小鼠。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心肌病理变化:A组无病变;心肌病变积分B组明显高于C、D、E组(均P〈0.01);细胞凋亡:与A组比较,B、C、D、E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B组比较C、D、E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Fas/FasL蛋白阳性染色指数:B、C、D、E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1或P〈0.05),C、D、E组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川芎嗪可通过下调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