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借助计算机建筑物理环境模拟技术,以深圳地区某高层、超高层办公园区为例,从地域性气候条件、室外风环境、室外太阳辐射分布、室内光环境、室内热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环境的量化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设计方案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从而提升建筑舒适性和环境适应性,同时保证将建筑能耗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模拟分析的结果对夏热冬暖地区的其他类似工程项目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建筑室外风环境进行分析是绿色建筑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然而,风环境的模拟流程工作千差万别,有必要对风环境的模拟工作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模拟流程.从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优化角度对风环境模拟的模型简化、计算区域选择、边界条件设置、数学模型选取、迭代次数设置、网络无关性检验等方面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风环境模拟流程,用于...  相似文献   

3.
建筑遮阳可以降低室内局部区域过高的照度水平,但会降低室内整体照度水平,在室外照度不高的情况下,遮阳还会影响室内照度,增加照明能耗。针对建筑遮阳对建筑室内照明能耗的影响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南向水平遮阳进行研究,利用光环境模拟软件Ecotect和Radiance对五个气候区的典型城市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气候区的不同窗墙比、不同窗户类型、不同遮阳板长度对建筑室内照明能耗的影响,得到建筑遮阳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室外风环境数值模拟时,建模区域合理的选取直接影响到建筑群室外风环境模拟结果,而目前不同标准存在不同的确定方法。本文以成都市某小区为例,探究区域范围大小对风环境模拟结果的影响,为建筑群室外风环境模拟计算区域的选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建筑设计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旨在检验建筑节能技术,指导建筑设计的建筑环境模拟技术,可以有助于实现建筑可持续设计的目标。本文指出了建筑环境模拟技术的目的,重要性,介绍了其发展过程,并描述了建筑环境模拟技术的验证方法,最后总结了建筑环境模拟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5.1.7条: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与建筑通风。虽然标准规定了室外风环境的风速限值,但没有明确规定各地区室外主导风向及其风速,同时也没有给出相应的确定方法。通过对天津气象条件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国家相关规范,确定天津市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与风速,为绿色建筑室外风环境模拟中相关参数确定提供方法学支持。同时通过对室外风环境模拟边界条件的分析,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该给出计算机模拟的边界条件或边界条件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以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和建筑能耗分析为重点,介绍了建筑模拟技术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应用与创新。结合工程案例,回顾了建筑模拟技术在华工院建筑创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技术团队在基于等效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室外热环境模拟、全工况负荷率下的建筑能耗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创新。参照设计院的实际情况,从规范管理、技术进步和商业竞争三个层面探讨了建筑模拟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筑风环境对室内空气质量及建筑节能有重要影响。为了评估赤峰某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方案,在夏季、冬季、过渡季3种工况下对其室外风环境、室内自然通风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软件采用Fluent,湍流模型采用k-ε两方程。首先,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获得室外风速、风压数据。其次,以室外风环境模拟所得风压为条件,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得到其换气次数。模拟结果表明,夏季、过渡季工况下建筑小区人行区域无漩涡,没有无风区;室内自然通风换气次数大于2h~(-1)。冬季迎风面与背风面的压差小于5 Pa。总体上,该建筑方案在室外风环境以及自然通风方面满足我国相关行业技术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室外风环境对建筑室内风环境影响很大,尤其对建筑防风、自然通风有着决定性作用。冬季建筑防风,可有效减少气流渗透,降低采暖能耗;夏季与过渡季节的自然通风则能降低建筑空调能耗。通风提高人体热舒适感觉,通过建筑周围气流可将房间内热量扩散到外围空气中,通风还可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降低室内CO2浓度。模拟分析了建筑室外风环境,以室外风场、室外风环境对室内环境影响为主要考虑内容。针对沈阳某建筑的2种设计方案,运用CFD软件对该项目在冬、夏季主导风向的典型工况下的室外风环境进行了模拟,通过分析对流场、风压,评价2种设计方案下建筑周围室外风环境质量,从而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6,(11)
风环境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国家和地方标准对建筑物的风环境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利用CFD分析软件Phoenics,对某地区文化广场进行了风环境模拟分析及评价,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设定了4个模拟工况;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所有工况下的风环境模拟结果均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表明项目的风环境达到了绿色建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日较差情况下,夜间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采用Energyplus软件对西安地区某公寓室内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无夜间通风相比,夜间通风时室内最高气温、最高平均辐射温度分别降低了0.32℃、0.34℃。室内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随日较差的增大而降低,且机械通风时段比渗透通风时段降低显著。当日较差为4℃、6℃、8℃、10℃、12℃时,室内处于热舒适时段的比例分别为0,16.11%,28.06%,32.01%和34.86%。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重庆地区农村住宅的实地调研和对农村典型住宅室内外温度的连续监测,获得农村住宅的主要围护结构类型及典型农村住宅供暖季与空调季的室内、外热环境状况,利用重庆地区自然通风适应性热舒适性评价模型进行分析。在现有农村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条件下,供暖季室内温度达到舒适范围的有0 d,空调季有73 d;室内热环境状况差,冬季保温要求比夏季隔热要求更高。在供暖空调设备典型运行模式下,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借助DeST-h软件对农村典型住宅供暖空调能耗进行模拟,获得了农村住宅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空调设备耗电量。  相似文献   

13.
王昕  黄晨  邹志军  黄武刚 《暖通空调》2005,35(9):15-18,124
针对具有上部侧墙开口和屋顶顶部开口两种上部开口形式的大空间建筑,模拟了采用分层空调时不同工况下的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分析了两种上部开口形式下喷嘴高度,上部开口面积、排风温度和排风量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具有上部侧墙开口的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前期CFD模拟与现场实测的研究结果,针对具有上部侧墙开口的大空间建筑,在侧喷送风的条件下,模拟分析了不同喷口形式和上部开口高度、上下开口面积、上部开口进风风速、室内发热量时的室内热环境特性。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室内环境热舒适性的重要性,以及空调气流组织对室内环境热舒适性和建筑节能的影响。空调室内气流组织不合理不仅会导致人员热舒适性降低,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导致设备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的增加。室内空调气流组织优化不仅要考虑室内人员环境的热舒适性,同时,要考虑降低空调运行能耗以实现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16.
建筑室内风环境受室外风环境影响很大,尤其是自然通风、建筑防风效果受室外风环境决定性影响。通过采用Fluent对温州某工业建筑的室外风环境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2个规划方案在冬夏2种工况下的速度场与压力场。在模拟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议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
对热舒适、空气感觉质量及能耗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室内空调设计温度和新风量对热舒适,室内空气质量及能耗量有重要影响,然而对它们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献却较少。通过计算机模拟空调系统在7种室内设计温度和7种新风量条件下的运行情况,得到不同的设计条件组合对热舒适、人体感觉空气质量及建筑能耗量的影响。基于这项分析,提出了此办公建筑合理的室内设计温度和新风量取值。  相似文献   

18.
上海智能楼宇空调系统对室内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上海7栋智能建筑的实测和调研中发现,对室内环境品质的主观问卷调查与客观实测数据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分析表明,这些大楼空调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对室内环境品质的主观调查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室内设定参数,室内气流分布,新风供给方式,窗是否能开启,空气龄,楼宇自控理念等。提出了改善室内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室内热湿环境营造系统的热学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构建了该框架.根据室内外温差合理配置传热能力是利用围护结构传热的关键;室温与热源或热汇的温差驱动空调系统的热量传递,选取热源或热汇时在满足热量传递需求的基础上减少各环节的温差消耗是降低系统能耗的问题所在;通过分析各环节温差消耗的影响因素,得到了降低温差消耗的可能途径;讨论了湿度传递驱动力(湿度差)与热量传递驱动力(温差)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20.
以乌鲁木齐市某典型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Sketch Up建立建筑模型,并用Energy Plus模拟计算在不同通风模式下典型日的室内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表明充分利用夜间通风,可不同程度降低房间温度。其中,顶层房间夜间通风效果最好,较无通风模式日间室内空气温度约降低3.8℃,辐射温度约降低3.8℃,改善室内热环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