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边缘区因其地理位置以及资源优势,成为城市扩张的主要对象。良好的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格局具有抑制城市无序扩张的功能。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城市边缘区内,不同的空间尺度所需要塑造的内容,包含了从区域到城市,再由地区到边缘空间。在时间维度层面,强调规划设计作为一种生态介入的立场,进行过程性、适应性以及可持续性设计。在景观实体方面,鼓励设计师进行设计创新,塑造多样性、连续性以及地域性的景观。  相似文献   

2.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现状及生态特征入手,对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进行了功能定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构建的原则及途径,并对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工业区的引资项目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开发区以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及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遵循可持续发展,城市、城市边缘区、乡村共同发挥发展,生态的设计观等价值理念,积极探索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型的规划设计方法,通过建立开发区AVC可持续指标系统来指导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的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水生态景观的建设性破坏现象与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协调水生态景观复杂系统中并存的水利安全、生态安全和景观需求引发了业界的广泛思考。从水环境特点及其评价因子入手,提出基于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的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起水景观物理形态与其内在生态特征的动态关系,并通过设计—分析—评价—再设计的循环设计路径,实现多方案比选,提高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进一步促进其多目标融合。结合2个实践案例,对基于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的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流程和工具予以阐释,为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09,25(5)
亚泰都会接连中标合肥、伊川项目2009年3月1日召开的《合肥市北城区"五湖连珠"景观风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及启动区生态景观水系规划设计》项目专家评审会上,亚泰都会(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09,25(5):96-96
2009年3月1日召开的《合肥市北城区“五湖连珠”景观风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及启动区生态景观水系规划设计》项目专家评审会上,亚泰都会(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举中标。同月30日,在伊川县政府采购中心,  相似文献   

7.
民居与乡村人文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奇 《小城镇建设》2007,(11):19-22
与城市边缘地带的景观建设相比,乡村景观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优势的。因为它通常地域特征明显,并有人文景观历史繁衍的因素可循,所以比城市边缘地带的景观建设有更多的立足点。而这些立足点作为人文景观中的资源,在乡村民居规划设计时经常被忽略。它  相似文献   

8.
刘声  金一 《建筑与文化》2013,(10):88-89
明确界定边缘区的空间范围及空间社会特征,是科学制定城市边缘区发展策略的前提。在综述前人已有边缘区地域范围划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多要素分析的方法,将城市边缘区空间要素与社会要素相结合,构建综合的城市边缘区空间界定评价体系,并对杭州城市边缘区的分布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处于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人口快速增加,构筑物的激增不可避免,城区边界不断扩大,无度开发、肆意扩张对城市周边自然环境和农田产生了侵蚀性的破坏。这种破坏不但使得城市边缘区的功能失调,还有诸多的"城市病"将在此重新上演。本文主要以城市边缘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景观规划的角度出发,对构建城市边缘区的绿色生态空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城市边缘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实体,位于其间的村庄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村庄的规划也有特殊矛盾.本文从村庄的区位.农业、用地、人口及社会、工业、第三产业、景观空间等七个方面来分析村庄的发展特征及村庄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1.
冯一民 《规划师》2010,26(4):36-41
城市山水边缘地区是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地区。新余市仰天岗南部地区景观规划设计在秉承山水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中边缘效应,以格局、结构、要素和手法为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山水景观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杜嵘  陈洁萍 《中国园林》2022,38(4):68-73
中国国土空间发展正经历着一系列变革。城市边缘区的绿色空间体系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过渡地带的自然资源要素,不仅承担着区域居民日常休闲的功能,还具有连续城乡生态系统、调控环境韧性能力等多重功能。以南京主城边缘带绿色空间景观系统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绿色空间系统进行评估。系统评价从个体、局部和整体3个空间尺度展开。个体对每个景观斑块的中心性进行计算得到整个系统的核心要素,局部考察景观系统的层级结构,整体则从系统完备性和结构稳定性出发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系统3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分析与评估,探索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杭州市西湖区城乡结合部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其道路、水系、公共空间与边界等线性景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城乡结合部线性景观存在的景观紊乱、连续性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并对城乡结合部线性景观提出因地制宜,注重生态效益,保留乡土树种和区域文化特色等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边缘区面临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问题,创造和谐共生的城市边缘区景园环境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了城市边缘区景园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边缘区景园创造的原则与方法,对整合城市边缘区聚居环境及其景园创造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中国城市化的大课题,以山地景观格局下的城市边缘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从打造生态城市、和谐城市的目标出发,秉承区域协调的理念,综合考虑了基地风水、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等要素;探讨从宏观区域、中观市域,以及城市边缘地带3个尺度定位的城市发展模式,从风景园林的学科角度出发,合理保护和开发山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积极引导土地利用规划,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转型,为城市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宜居山水城市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强调中国大地上广大传统村落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维持人地关系和谐,以及保障中华民族草根信仰持续稳定的细胞,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如何保护好村落的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维护草根信仰体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将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应用景观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以广东省顺德市的马岗村为例,把村落看作是大地生命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判别和完善对村落的生态、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信仰体系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元素、局部和空间关系,建立景观安全格局,来保障村落的生态、历史和社会文化之生命在快速的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7.
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是衡量城市景观元素感知属 性的2个独立变量。这2个概念往往易被混淆,且鲜有研究探 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甄选出既受人关注又受人喜爱的景观元 素。通过将城市景观照片作为测试媒介,结合眼动分析法与审 美偏好测试,量化分析了城市景观元素的视觉关注度与审美 偏好。结果显示:1)相比自然景观元素(山体、树林、水体、 草地),人工景观元素(现代建筑、传统建筑、桥梁、道路)更 易受到关注;2)不同自然景观元素对审美偏好的贡献差异显 著,水体审美偏好显著,而山体偏好表现负向;3)在易受到 关注的各类景观元素中,传统建筑、桥梁等偏好显著,现代建 筑偏好表现负向。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提供 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历史城区是城市区域中历史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环境特色最为鲜明的区域。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及环境的基础上,限定城区的合理容量是历史城区保护的核心任务。以哈尔滨南岗历史城区为例,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及视觉景观分析方法,选定视觉景观控制要素,建立以景中视点与景外视点2个层级控制的分析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历史城区的容量进行评定,并从建筑高度和容积率指标方面对历史城区容量进行控制引导。  相似文献   

19.
倪畅  周凯  郑曦 《风景园林》2021,28(5):80-85
随着城市扩张蔓延、自然环境变化,处于城市中的深山区与山前平原过渡地带的浅山区易受到多源因素综合作用。判断浅山区景观生态风险,进行景观格局优化,能够有效实现浅山与城市区域的生态安全稳定。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浅山区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景观格局指数法、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从景观格局、自然要素、人类社会要素3个方面对景观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采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优化浅山区域景观格局。结果表明:浅山区景观生态风险不均衡,其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共识别了10个生态源地,构建了10条生态廊道、14个生态节点,组成点、线、面交织的多层次生态网络。优化了浅山区域景观格局,将有效改善研究区的生态安全水平,对于北京浅山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推动城市形成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志强  郑曦 《中国园林》2022,38(7):133-138
以《东庄图》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城墙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和园林历史情境互证的方法,通过由图到园和由园及城的系统分析,解译了这2套园林绘画中城墙形象出现的画理依据、造园因素和城市风景文化情结,认为城墙形象在沈周和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园林题材绘画作品中具有指示园林地望的作用,同时城墙也是当时城内和城外园林的重要借景对象;随着城市的功能转移,城墙周围的城市边缘区域对于园林的布局起到空间的牵引作用,究其原因与被内外城河环绕区域丰富的园艺空地和良好的水运交通分不开,最终形成了半村半城的园林和城市的空间耦合关系。旨在为苏州古城历史上形成的园林和城市风貌关系的传承和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